去年的“黑客攻击”事件把索尼影业搞的狼狈不堪,不过媒体们乐此不疲的报道,却阴差阳错地把攻击的源头,一部名为《采访》(又名《刺杀金正恩》)的中小成本喜剧片变成了年度话题电影。
随后,索尼又添了一把火:宣布将在线上和线下同时发行这一部电影。这是一个大胆且聪明的决定:既可以部分弥补线下发行萎缩的损失——原定的几千家影院放映计划缩减为 331 家独立影院,又可以将电影的热度和公众的好奇心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化为票房收入。
这一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根据索尼公布的数据,从去年 12 月 24 日到 1 月 8 日的两周时间内,《采访》的在线点播(包括购买和租赁)超过了 430 万次,总收入超过 3100 万美元——成为索尼史上最卖座的在线影片。
这个结果让不少互联网播放平台始料不及,迅速从嘲笑模式切换为队友模式。最初只有 Google Play、YouTube、Xbox 和索尼自己的网站 seetheinterview.com 给予了《采访》平台支持,上映 5 天后,iTunes 也加入其中。如今包括康卡斯特、时代华纳、DirecTV、Verizon FiOS、Cablevision、Dish 等在内的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公司也在销售这部影片了。拥有 5300 万订户的 Netflix 也在上周表达了强烈地合作意愿。
《采访》在互联网上的成功引起了好莱坞关于电影发行模式的新讨论,在传统的好莱坞发行体系中,一部主流商业电影的发行会严格按照影院——DVD——付费电视台/互联网在线播放的顺序进行,每个环节之间设置 1-3 个月的时间窗口,平台各方利益,同时将影片收入最大化。
如今开始有人跳出来说:以后的电影,能不能也像《采访》一样线上线下同步播出?如果我们给《采访》简单地算一笔账,就明白这只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索尼为拍摄这部电影花费了 4400 万美元,又花了大约 4000 万美元来做营销,这意味着算上电影院和在线播放平台分掉的钱,索尼至少要创造超过 1 亿美元的票房才能不亏。
尽管索尼在第二周将线下发行的影院从 331 家增加到了 581 家,不过票房却比首周跌去了 40%,最终线下票房可能会在 600-700 万美元之间,即便算上 3100 万美元的在线收入,也离票房目标差得很远。
更别提这种模式还会遭到影院经理的抵触,以及冲击后续的 DVD 销售——在网上看《采访》的那群人当中,本身就有不少是 DVD 购买者。
所以,《采访》做了一次成功的尝试。同时也成功地证明了,同步发行这种方式在现有的好莱坞体系之下并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