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中韩合拍电影《重返20岁》大获成功 还将有哪些新玩法?

《重返20岁》票房过3亿创合拍片新高 “双核驱动”模式获成功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在2014年7月3日,中韩签署《中韩电影合拍协议》,正式对韩方打开进口片限制后,中韩合拍片的未来,肯定会更加光明。

韩国版《奇怪的她》与中国版《重返20岁》其实是来自同一个剧本的“孪生”姐妹篇

《重返20岁》票房达到3.08亿,超过《分手合约》成为在国内票房最高的中韩合拍片,与其“孪生姐妹”《奇怪的她》在韩影响力不相上下。习大大其中出面推动协议签订后,合拍片多了很多新玩法。

截止1月24日,中韩合拍片《重返20岁》票房达到3.08亿,远超《分手合约》的1.92亿,成为在国内票房最高的中韩合拍片。当然了,在奇迹每天都在发生的中国影市,破纪录没什么了不起的,倒是在这项纪录后头,《重返20岁》展现的中韩合拍片模式,值得说道说道。

与大部分电影上映后的票房走势不同,《重返20岁》几乎没经历票房的爆发期,上映头三天,不过日均两三千万,但在上映两周后,周末票房依然稳固的保持在两千万以上,这其中除去经历了一个口碑发酵的过程,更经历了一个从质疑声中翻身的过程。简单来说,《重返20岁》由于和韩国电影《奇怪的她》使用了同一剧本,而招来很大争议,导演背负着“抄袭”的名声度过上映首周后,电影才逐渐靠自身的特色和优质挣脱了质疑。这种“同个故事,两个版本”的操作模式,是韩国CJ(希杰)公司最新“研发”的合拍片制作方式。在经历了人才交流、资金介入等初级的合作阶段后,《重返20岁》的“双核驱动”模式,显然让两国的电影交流合作又多了一种新“玩法”。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在2014年7月3日,中韩签署《中韩电影合拍协议》,正式对韩方打开进口片限制后,中韩合拍片的未来,肯定会更加光明。

最大胆新玩法:

《重返20岁》一次有预谋的“双核驱动”

就在《重返20岁》此次中国票房大捷之前,孪生版《奇怪的她》已在韩国名利双收。影片在去年1月22日上映后,动员了865万观影人次,成为韩国2014年度票房亚军。此外,女主角沈恩敬还拿下两座影后,风光无限。

其实,早在2013年,影片筹备之初,希杰就计划《奇怪的她》和《重返20岁》同时开拍、同步在两个国家上映。两版导演黄东赫和陈正道也几乎是同时拿到剧本,并且被告知:“还有另外一个版本会同时进行哦”。

谈及这次前无古人的“双核驱动”计划的初衷,希杰中国电影事业部长刘映昊在接受腾讯专访时坦言,公司一直在努力开拓以亚洲特色为主的全球市场,时常在尝试“走出去”的策略,“由于亚洲各国市场的独特性,又要同时满足时效性,我们十年前就考虑过一个剧本几个国家同时拍摄上映这个策略,但一直苦于无合适剧本,这次的剧本,满足所有条件”。

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时间上还是不小心出现了点儿差错。接到剧本的陈正道虽然有心加盟,但彼时正在忙于《催眠大师》后期制作,分身乏术。希杰最后的决定是《奇怪的她》先拍,半年后陈正道进组,开拍《重返20岁》。对于这半年的时差,刘映昊自己都开始自嘲:“时间推迟了点儿,难免会被人说是有翻拍的嫌疑。下次再尝试这一策略,希望能更完美”。

陈正道没档期,为何不更换导演,却反而宁愿计划受挫也要一直苦等?刘映昊的回答,让人肃然起敬,他说:“在我们看来,比策略还重要的原则,就是同时保证两部影片的完成度。陈正道是我们选中的导演,我们坚持要等到他的档期。”——从目前《重返20岁》口碑票房双线飘红的结果来看,希杰的坚持显然没有白费。

而在首战告捷的“双核驱动”计划之后,希杰的进阶还会继续。刘映昊表示:“这个模式只是中韩合作初级阶段的策略之一,它还无法满足最新签订的《中韩电影合拍协议》的几大要素。我们已经在着手于中级阶段的合作策略,最快在今年,我们将启动以全亚洲市场为目标的中韩合拍项目”。

显然,《重返20岁》引领的中韩合拍新模式,只是一个美妙的开始。

原来怎么玩:

15年来更多的是人才交流 大多效果不如预期

在谈论当下的中韩合拍态势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简单梳理和普及下不得不说的前史。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就与华语电影有了交集,跟邵氏合作的《异国情缘》、《天地有情》等片,就以古老的人力交换、取景地置换方式取得了初步联系。内地较早且有代表性的接触韩国影人的作品则属2000年的《飞天舞》,在上影的牵头下,这部根据韩国漫画改编,由金荣俊导演,金喜善、申贤俊主演的,以韩国班底为主的影片里,塞进了中国演员王亚楠,此外,中方还提供了取景地。而此后,这种提供人员、取景地、资金合作模式,也成为延续至今被大家默认的“合拍模式”。韩国女导演都性希在2012版《KOFIC研究报告:中国电影产业现况和韩中共同制作》中也对此进行过论述。

当然,中韩合作的进阶也在潜移默化的自我升级。2007年冯小刚的《集结号》引入韩国烟火特效团队,由于效果不错,一举为韩国特效团队打开了中国市场,随后,这种由台前扩张到幕后的人才交流进一步深入,之后的《笔仙》系列、《我的早更女友》等影片,从编剧、导演,到摄影、美术、服装等部门都充斥了韩方工作人员的身影。

此外,双方资本的介入、同时注资影片,也日渐成为中韩合拍片的常态。比如华谊与Showbox合资的《大明猩》,影片的主创阵容、特效团队、取景拍摄等各部门都是中韩通力配合,仅从合作深度上而言,堪称中韩合拍的经典范例。

虽然从数量上来看,中韩合作的频率增高、量级也逐渐攀升,但单论效果,这批作品鲜有好下场。许秦豪的《危险关系》号称投资过亿,最终票房不到6000万,他此前的《好雨时节》更是只收回几十万票房。这几年,虽然《分手合约》、《笔仙》系列成为中韩合拍的成功案例被广为宣扬,但别忘了,它们背后也有《香气》、《坏姐姐之拆婚联盟》等片的落魄背影。

新的游戏规则:

习大大签订《中韩电影合拍协议》 “合拍片”身份扶正

严格来说,鉴于此前的中韩合作并未有明确政策加以界定,且合作模式较为简单粗暴,因此在《大明猩》执行制片人孙长铉看来,新世纪以来,“真正的中韩合拍片其实只有两部,一部是2000年的《飞天舞》,另一部就是2013年的《大明猩》”。

中影集团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张恂也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合拍片的基本标准有三条:一、双方共同创作剧本,故事要与中国有机关联,当然这也就意味着要在中国取景;二、中国演员至少占主演的三分之一;三、由双方共同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这种尴尬身份,在2014年7月3日正式解除。《中韩电影合拍协议》的签署生效,按照协议内容,符合规定的中韩合拍片将享受国产片待遇。这意味着,第一,中韩合拍片将不受引进配额限制;第二,中韩合拍片将跟国产片一样,享受高达43%的纯票房分成。除了更加“名正言顺”,《协议》签署对韩国电影人就合拍片经营热情的提升也是显著的。

引进配额方面,2012年以来,每年的分账片名额为20个,批片名额为30个,这其中刨除占大头的好莱坞影片,韩国电影每年实际的分账片名额为1个,批片名额为2到3个,这严重影响了韩国电影的输出。《协议》签订后,借合拍片为掩护输出韩影,显然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更直接的刺激,显然就是合拍片将享受国产片的票房分成。此前,分账片的票房比例最高仅为25%,而国产片在刨除各种税费后,收益能达到总票房的43%。举例来说,同样一部票房1亿的电影,被标为分账片,片方只能拿到2500万,但以合拍片身份上映,就有4300万落袋,几乎翻倍的收益,显然将轻易点燃韩国影人在合拍片上的热情。

还有啥新玩法:

中方注资韩国电影公司 甚至直接投资韩剧

也正是因为同时看到了前途与钱途,一大批韩国导演正在奔赴中国淘金的路上——《隐秘而伟大》的导演张喆洙新片《蜜月酒店》已经初定于情人节档上映,主演阵容为张静初、何润东、金英名;曾拍出《我脑中的橡皮擦》、《向着炮火》的李载汉,也将联合刘亦菲、宋承宪炮制《第三种爱情》。

此外,《我的新野蛮女友》、《平安岛》、《夏有乔木》、《露梁海战》等片也纷纷在制作中或筹划中,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韩合拍片”。

至于未来中韩合作的具体模式,按照现在的主流论调来看,短期内依旧会是“中方出钱,韩方出人”的取长补短式合作。《分手合约》制片人、新线索电影公司老板齐霁直言:“说白了,中国需要的其实就是内容,好的创意、好的故事、好的剧本”。此外,“我们还需要职业导演和编剧这样的人才”。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理事、《韩国电影史:从开化期到开花期》译者周健蔚也认为,“与韩国合拍,就意味着韩国专业的制作人才能够进入中国,带动中方人员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中国电影质量。另外,韩国制作团队不仅专业,价格上还有优势,对中国的投资方来说,性价比更高”。

相比于需要作品说话的人才交流,中国资本的介入,已经开始表现出来。去年10月,华策影视投入535亿韩元(约3.23亿人民币)收购韩国第三大电影公司N.E.W的15%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此外,东方之星也据传将收购韩国第三大院线Megbox,腾讯先后入股了Kakao、希杰游戏,并与YG娱乐签署了合作协议,阿里巴巴有意注资SM娱乐的消息也传得风生水起……据相关报道,仅2014年下半年,国内影视公司对韩收购、投资额就达到900亿韩元(近5亿人民币)。

而早在入股N.E.W之前,华策已经在韩成立办事处,并与THEPAN娱乐公司合作,拍摄总投资9000万人民币的韩剧《KILL ME HEAL ME》,这也将是第一部由中国资金注入的纯韩剧。华策影视副总经理杜昉也在接受访问时表示:“从资本层面上进行融合,韩国的资源可以直接拿到国内用”,总经理赵依芳则补充表明:“中国在影视文化产业方面的发展,可以从韩国的管理制度和发展模式等多方面学习”。在资本重组之后,华策也将进一步完成产业链布局,在中韩合拍片未来的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对于中韩合拍方兴未艾的势头,艺恩咨询研究副总监刘翠萍总结道:“中韩影视合作将从过去的演员、导演简单合作,转变为双方共同开发某个知识产权项目,在资本、创作、人员等方面全面合作,预计2015年下半年开始中韩合拍片将有显著提升”。

最后,她尤其肯定《协议》签订后带来的重要推动作用,“它不但会促进中国的影视公司通过并购、入股等方式进入韩国,也促进了韩国影视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新的业务和公司。这对中韩两国影视业来说都是一次机会”。

关键词: 玩法 电影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