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经典电影重映:怀旧的产值,以及奇妙自慰术!

这是一个多么乐观的时代,以至于每个年龄层都毫不顾忌地展示自己的青春,并自认为那是独一无二的。这又是一个多么虚弱的时代,每个年龄层都成了将目光埋入逝去时光的鸵鸟

这两年,《泰坦尼克》《侏罗幻公园》先后重映,去年又有《功夫》《大话西游》等一票电影重映,今年年初《甜蜜蜜》又会登上大银幕,老片重映似乎成了一个性价比极高的买卖。

当然,这说明了中国电影市场本身的兴盛。它多少证明了当一个系统的规模越大,它容纳异质物种的能力就越强。去年初的《白日焰火》就是一个证明,这部有着典型欧洲文艺片闷骚气质的黑色电影,出乎意料地取得超过一亿的票房,以至于当时关心中国电影发展的人士认为这是中国艺术电影发展的新路,当然后面的片子证明这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想像,但它起码说明这个市场已经足够大,大到一部纯艺术电影也能够达到亿元级别的票房。

而这些老电影也是如此,当足够多的观众的观影需求被充分调动时,这种观影趣味必然不会是铁板一块,而必然会有着很多更细的分岔。对老片的需求恰好是其中的一种。

重映的火热,同时也说明了中国电影市场庞大的同时,当下电影质量的低劣,或者说是趣味的单一。当观众对普遍对当下电影质量产生怀疑,而又没有更好的新片满足他们的需求时,就只有来掘老片这一富矿了。说实话,这真值得现在的电影人汗颜,坐拥更好的技术,更多的金钱,更充裕的资源,却不能产出高于甚至于相当于一二十年前的作品。到底是丧失了锐气,耐心,还是失去了对电影本身的敬意?这是一个真正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反省的问题。

除了上述两点,观众对于怀旧的贪婪渴求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其实上,这些老片重映和这些青春片一样,消费的是我们的怀旧。它和青春片的热映一起证明,怀旧这个产值多大的生意,回忆能撬动多少钞票。

在这两年里,我们看到了60后的怀旧,它是《中国合伙人》,是出国潮,是对成功的坚硬渴望,背后是对穷困和自卑的报复。看到了70年代的怀旧,它是《致青春》,它是浪漫的爱情败给尖锐的现实,然后留下那尖细却无法言说的痛苦。看到80后的怀旧,它是《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它同样是爱情的逝去,但已没有70后那种生存与情感之间流血的拉据。

我们还看到了90后的怀旧,它是《小时代》系列,他们的疼痛已与这个时代没有了关系,它们身着华服的化妆舞会,有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戏剧化冲动。

你曾见过从50岁的大叔,到20岁左右的小青年,集体发出对青春的喟叹,泪眼迷离,双颊潮红的盛景?没错,你赶上了。这是一个多么乐观的时代,以至于每个年龄层都毫不顾忌地展示自己的青春,并自认为那是独一无二的。这又是一个多么虚弱的时代,每个年龄层都成了将目光埋入逝去时光的鸵鸟,只有死无对证的青春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这种观众的形象与当下中国强大而又敏感的形象有着奇妙的对应:只有有过剩的自信和余暇,你才能如此精细地品尝青春的酸涩和痛苦,但也只有有那么丰盛的自卑,才那么愿意去展示自己的痛苦,以此去为自己现在的人模狗样找寻道德和情感的依据。

这真是一种奇妙的集体自慰术,看似痛苦,却实际是在撒娇,顺着那伤感的故事追根溯源,看到的却是喜不自胜却不好意思发泄的骄傲。

关键词: 经典电影 产值 怀旧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