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票房 / 正文

中韩电影市场电影消费习惯对比研究!

近年来随着合拍协议的签署,中韩两个电影市场正在一步步靠近,同为亚洲国家、同样要对抗好莱坞、本土影片同样占据优势……

近年来随着合拍协议的签署,中韩两个电影市场正在一步步靠近,同为亚洲国家、同样要对抗好莱坞、本土影片同样占据优势……中国与韩国的电影市场,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却又有本质上的差异。

● 观影次数:韩国人一年4次VS.中国人不足1次

如果单论观影人次和票房,因为观众基数差距悬殊,中国要占据明显优势,这是不科学的比较方法;相对科学的比较方法是年平均观影次数。近年,中国观众人次达到6.134亿(特指城市观众农村不包括在内),创下历史新高。但中国的总人口约为14亿,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国目前的城市人口约为7亿;

而据韩国一家知名院线援引英国视频研究机构银幕摘要(Screen Digest)的资料表示,以韩国人口总数约5000万计算,韩国观影总人次突破2亿,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观影次数为4.12次,首次超过美国(3.88次)、澳大利亚(3.75次)和法国(3.44次)位居世界首位。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城市观众平均每年的观影次数也能达到韩国人的4次,我们每年总的观众人次将接近30亿;即便按目前的平均票价35元计算,年票房也将超过1000亿人民币,远远超过目前的美国(每年600多亿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 平均票价:韩国12元(按人均收入换算后)VS.中国人35元

根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公布的统计数据,韩国的平均票价为43.5人民币;2014年暂无准确统计数据,但估计浮动不大,应该在45元以内。

中国城市影院的平均票价约为35元,从表上看要比韩国便宜10元左右,但如果单比绝对票价同样不科学,因为两国观众的人均收入相差很远。据统计,韩国观众人均年收入约为22000美元,而中国城市人口的年均收入只有6000多美元。照此推算,在韩国花45元看场电影大约相当于在中国花12元。

本土片表现:韩国占有率60%(进口片约600部)VS.中国占有率58%(进口片约60部)

中韩两国电影市场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征,那就是要面对好莱坞的强势竞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卖座的电影都只有两种,一种是本土影片,一种是好莱坞大片”,《雪国列车》导演奉俊昊说,但本土影片能与好莱坞大片分庭抗礼的,除了日本、印度、韩国和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在其它国家或地区并不多见。

韩国电影人最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是它们成功地找到了一套对抗好莱坞的办法:不是靠限制进口片名额,而是靠打差异化,尽量把本土题材影片做得接地气。

作为韩国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李俊益在谈到韩国电影的崛起时强调了三个事件——

一、1998年,韩国取消了电影审查制度,转而用分级制代替,它等于是给创作者解除了枷锁,于是第二年就出现了轰动一时的《生死谍变》。

二、1999年,应WTO的要求,韩国政府决定削减本土电影配额制,将每年必须放映本土电影的时间从146天削减为92天,韩国电影人为此掀起规模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历史上成为“光头运动”),最终成功为韩国本土电影守住了底线。

三、2006年,为了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韩国政府把每年必须放映本土电影的天数削减至73天,再次引发韩国电影界的大规模示威,李俊益本人当年就参加了这次示威。不过这次示威没有取得成效,韩国市场至此全面放开,与好莱坞电影展开了肉搏战。至2013年,韩国本土片在与好莱坞大片的对抗中完胜。

谈到中国目前的情况,李俊益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市场的进一步融合,中国迟早要和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届时进口片恐怕就不能有数额限制了,到时候国门敞开,中国将面临与韩国当年同样的情况——和好莱坞殊死一搏。

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中国电影人该怎么办?上述四位受访者提到了同一个观点,那就是打差异化、做好接地气的本土影片。

《电影就是电影》导演张勋表示,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大卖的无非就两种,一种是科幻巨制,另一种是动画,至于诸如喜剧、惊悚类的好莱坞作品,考虑到文化诧异和观众喜好,它在全球其它国家或地区并不好卖。所以基本上不会去做《变形金刚》那种电影,因为去做那种电影的结果就只能是证明我们做不了。观众会去看那种大制作的美国电影,但也会看本土的演员、本土的电影,因为这个比较有亲和力,符合他们的口味跟文化,这个在美国电影里看不到。

当然,这不是那种需要拼死的悲情之战,一个积极的信号给了韩国导演们信心,那就是观众的年龄结构一直在变化。据李俊益透露,在2000年前后,韩国的主要观影群体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跟现在中国的情况一模一样,但是到2013年,观众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10岁、20岁、30岁、40岁每个年龄阶段的观众总数相差不大:“年龄结构不一样了,他们的口味就会更多样化,对本土题材影片的需求更强。”李俊益说。

对于中国电影来讲,这可能正是将来的希望所在:80后、90后是目前的主力消费群体,因为年轻,他们普遍喜欢看娱乐性更强、更热闹的电影。可等他们步入中年,00后、10后成长起来之后,观众的年龄结构自然会放生变化,本土题材的影片将从中找到机会。

关键词: 电影 消费 研究 市场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