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奔跑吧兄弟》电影的热映,以及于贺岁档上映的《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综艺电影近日成为了业界电影炮轰的对象。真人秀节目是否可以改编成电影,美国电影《饥饿游戏》是最好的回答。
《饥饿游戏3》近日在国内上映,该电影前两部共斩获十几亿美元的票房,不得不承认真人秀的强大观众基础。若以国内综艺电影对比来看,《饥饿游戏》胜在其故事化的、合理的场境设定,以及对游戏环节的高标准安排,而国内综艺电影主要依赖于品牌知名度、明星人气基础,在对电影的故事场景以及游戏展开的环节设置上依然照搬电视制作模式,这也是目前国内综艺电影最大的问题,在电影的形态呈现上相对较弱。
对于将两档人气"真人秀"电视节目速度改编成电影,且票房大卖,业内多少都有点脑洞大开的惊奇感,近日还有某著名大佬级导演炮轰这种做法会把高大上的电影“玩坏了”。电影粗制滥造肯定不对,但“真人秀”是否能改编成大电影,这其中有什么内在逻辑,如果你看过好莱坞大片《饥饿游戏》,可能就不会有疑问了。
《饥饿游戏3》近日刚在国内上映,据说在北美已经位居票房第一的位置,可见它的生命力。而《饥饿游戏》于2012年在国内上映的第一部,可以说就是一场做到极致的野外求生Live Show。当然作为电影,它有一个非常故事化的场境设定:在古代某个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城邦,由都城作为集权中心统制着十二个区,为树立威权、惩戒民众起来叛乱,残暴的都城统治者定下规则,这12个区每年要提供一男一女共24名选手,作为“贡品”到都城参加“饥饿游戏”,选手们在游戏中不仅要与森林里各种猛兽对抗,而且必须杀死其他的选手,最终只有一名能够幸存下来,获得都城提供的巨额奖金。
从电视“真人秀”节目来说,简而言之就是设置一定的场境与规则,参加者(国内去年一致地选择了明星)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或是完成某个任务,需要调动自己的能量或智慧,这当中会遇到一系列未预知的事。由于情境无法预排,参与者们必须展现相对真实的应对、个性和行为。做得成功的真人秀节目,可让观众看到争斗、比拼的智慧、焦虑、绝望、合作、宽容、欣喜若狂等等丰富的情感元素,甚至将自己的喜怒代入其中。
同电视节目一样,《饥饿游戏》中24位“贡品”选手在“游戏”期间的一举一动,都通过电视屏幕实时传达给都城的统治阶层,以及12个区的民众。影片甚至还设置了一名Director(制片人),对游戏各环节进行“创意”并掌控全过程。但电影的优势在于,可利用自身的虚拟性,将“任务”设定为“杀死所有其他选手”。你死我活的比赛,以及由此激发的人性的黑暗面、爱都无疑更惨烈、更具吸引力。
有意思的是,在赛事真正开始之前,影片揉入了足够多的“前戏”和内涵调味料。选手们被带到都城,经过一些“驯化”后,便要“走红地毯出场秀”,在一个形似西班牙斗牛场的巨大圆形场馆里,选手们由马车载着绕行,向观众席里兴奋、沸腾的华服贵族们致意、展示自己的独特之处,以赢得他们的欢心。接着还有一对一的电视访谈,每位选手依次出场,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讲述自己对比赛的感受、动力以及背后的故事--男主角皮塔(Peeta)甚至还半真半假地编造了一个暗恋故事,对像就是与他一同参赛的凯妮丝。
这些元素相信我们都不陌生,“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中,单亲家庭,或是恋人逝世的背景,餐馆伙计、汽车司机热爱音乐等故事元素就没少运用。不得不说,这对观众代入情感是有效的。
电影中,选手们为赢取场外支持,精心设计出场造型,在镜头前露出轻松而自信的笑容,翘着二郎腿,与主持人大谈自己的决心和优势,仿佛完全忘记了他们马上要进行一场只有一人能生还的残酷战斗。这无疑赋予影片一种对比的张力——尽管内心焦虑、恐惧,厌恶这一游戏--他们在家乡都经历了与亲人的生死告别来到这里;但却不得不配合都城的观众做出种种荒谬的表演。
在真人秀节目中,“亲友团”与现场粉丝互动也是一大看点。而在影片中,我们则可同时看到都城贵族们作为现场观众与12区的民众们作为亲友的反应。
对都城的贵族们来说,选手们的生死之战只是一场一年一度的盛大秀场,他们对看好的选手下注,如果哪位选手赢得足够多的支持,便可能在比赛当中得到关键性的帮助--比如影片女主凯妮丝就得到场外观众送来的可凿树取水的工具。而如果游戏制定者想让你赢,那你只好非赢不可了--男主和女主的“恋爱故事”在这里起了效用,想看到一对恋人在最后只能存活一个时会怎样选择,相信这种刺激性让贵族观众们大多想让他俩留到最后。对照之下,12个区的民众们则悲伤而无奈地看着屏幕中他们的子弟,马上要进行一场血腥的相互杀戮。
到真正的生死之战开始,影片展现人性的多面也到了高潮。由于只能幸存一人的游戏规则,来自一个区的同伴事先建立了友谊,遇到强劲对手是伸出援手还是自己逃命;小群体建立联合,先将其他对手消灭,团体内又互相猜疑;好勇斗狠者往往在争抢优良的武器时,率先死于对手刀下;而男主女主这对假扮的恋人也终于留存到最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们将作何选择,是否会打破残酷得让人窒息的游戏规则,便是由好莱坞讲故事的伎俩来决定了。
总而言之,在这一过程中,观众可看到主动出击或是迂回隐藏的战术,狡诈、凶残,纯真与友情,奉献与自私自利,毅力与坚韧,得意与恐惧,自大与绝望,无奈与勇气,还有同伴之间的爱……除去电影中才能运用的暴力与血腥,如果一个真人秀电视节目能让观众看到这么多、层次这么丰富的情感元素,怕是想不成功也难了。
《饥饿游戏》1、2两部共斩获十几亿美元的票房,可以看出真人秀元素所具有的庞大的观众基础。2014年,国内真人秀节目也出现发展高潮,“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明星来我家”,“花儿与少年”等等明星真人秀节目都创下高收视与品牌效应。
反过来,要将电视真人秀节目改编成电影,在已有品牌知名度、明星人气基础上,辅以更具故事化的、合理的场境设定,当然也需要对游戏环节的高标准安排,状似轻松地斩获高票房也就不那么难理解了。
所以,电影是不设限的。套用一句在各行业使用率很高的正能量励志句:【 电影】是一个Open(开放)的世界,它具有无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