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好莱坞 / 正文

美国“主旋律”电影该登中国院线吗?

《美国狙击手》或无缘中国 敏感题材上映难度大

这一届的奥斯卡闯进了一匹黑马——讲述海豹突击队神枪手凯尔传奇故事的《美国狙击手》,但是似乎也并不是那么让人意外。

《美国狙击手》有望成为今年的奥斯卡黑马

这一届的奥斯卡闯进了一匹黑马——讲述海豹突击队神枪手凯尔传奇故事的《美国狙击手》,但是似乎也并不是那么让人意外。

就在两年前,《逃离德黑兰》高擎个人英雄主义大旗勇夺“小金人”,而2010年打败票房冠军《阿凡达》而获奖的《拆弹部队》,也几乎可以看成是好莱坞一贯正确和惯用范式的先导之作。

若从以往奥斯卡总是“端着一副正派主流价值观”行事的作风来看,《美国狙击手》这样一部“政治正确”、“价值观正确”、“表达方式正确”的主旋律作品,毫无疑问,很有可能让其余的作品和电影人都成为“陪跑”。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让美国观众红着眼走出影院”的美式主旋律影片,可以允许进入中国院线吗?

“美式主旋律”

一个美国狙击手,在伊拉克先后瞄准了上百个人并一枪毙命,成为伊国叛军最高奖额的通缉犯。对伊拉克民众而言,这是一个杀害他们同胞的凶手。但从西方反恐国家的角度,他却是一个防止更多杀殇的英雄。

随着本土票房不断刷新,关于《美国狙击手》和主角凯尔的争议声也纷纷响起。他是兼具传奇与悲剧的英雄还是杀人凶手?是战场上的爱国者还是枪支文化的推动者?

作为一个在伊拉克几进几出的美军海豹突击队队员,凯尔对这场战争的记述有着他自己的特色。守护战友就像守护兄弟,向恐怖主义复仇就是保护祖国,如果对方是恐怖分子就算是妇女儿童也一样毫不犹豫的干掉……“我只是想保护我的同袍,那些人想杀害他们,如果我没办法保护他们那对我而言太痛苦了。”他对心理医生说的这番话,显得天真而又动人。

在影片中,一向以内敛和低调著称的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并不故意贩卖温情而煽情,他非常低调地将狙击手凯尔当做一个普通的美国德州牛仔,在伊拉克内战中因为准确的枪法,还有一腔热血,而造就了所谓的英雄的身份。

同样地,两年前获奖的《逃离德黑兰》塑造的托尼·门德斯也是一个美国理想化的英雄楷模。

由于担心任务失败使美国政府蒙羞,华盛顿突然中止了营救计划。关键时刻,男主角托尼·门德斯决定违反命令,凭一己之力带6位同胞回家,逼迫美国政府按原计划行动,美国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由此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这里面也隐藏着一种最隐晦的爱国主义:你的国家不会放弃你。

《美国狙击手》和《逃离德黑兰》都可以称得上是展现美式英雄主义的“教育片”(虽然有部分人并不认同),只是与我们惯常印象中主旋律作品中常常高大上的英雄主义不同,美国主旋律电影中的主人公看起来似乎有些“普通”。

此前,《拆弹部队》《逃离德黑兰》都无缘中国院线,这一次,《美国狙击手》会有不同命运吗?

《美国狙击手》或无缘中国?

在资深影评人周黎明看来,美国主旋律影片其实是宣扬一种老式的英雄主义,“这个英雄可以是任何一个人,可以是美国总统,也可以是市长、州长,也可以是别的人,比如说以前的大侠等。”但是美国政府不会出资拍摄歌颂、宣传政府官员里的先进人物,因为政府没有这笔资金。

“像《美国狙击手》这种片子在国内上映的可能性不大,即便上映我相信有些地方还是不太适合的。”周黎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美国狙击手》的引进比较有难度。“因为伊拉克战争涉及到第三国,关系到我们对国际问题、国际战争的认知和理解,首先在选片上就有考量,或许压根不会选。像前年奥斯卡获奖影片《逃离德黑兰》就没有引进,可能就是考虑到中国对国际问题、外交问题的看法。”

尹鸿参与过广电总局审片委员会的工作,以他的经验来说,一部影片能否被引进首先考量的是配额,另外就是要和中国国情相吻合,这包括政治上的考量,以及因为中国没有电影分级制度而对内容上审核。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影片的市场号召力。

而当记者致电负责进口片引进的中影集团进出口公司时,中影集团营销公司总经理、中影集团发言人蒋德富表示,集团目前正处于上市静默期,对相关问题不便回答。

敏感题材上映难度大

追溯过去那些美国大片的引进路径,或许会有些启示。

很多观众至今仍记得在5年前的奥斯卡上,《拆弹部队》与当时风靡全球的《阿凡达》不期而遇,更巧合的是其导演正是卡梅隆的前妻凯瑟琳·毕格罗。两者相争,前者一举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奖项。

然而这部凭借奥斯卡而红的影片自始至终没有被引进中国。时任中影集团发言人翁立当年曾表示:“3月引进片的名额已经用完,负责引进影片的部门还没有看到《拆弹部队》这部电影,而片方目前还没有送片子过来中国。”在他看来,《拆弹部队》其实已经是2008年的老片子,而且“美国味”很浓,可能会因为缺少共鸣而沦为一部沉闷的文艺片。

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则解释说,这里有个时效性问题,如果奥斯卡颁奖之前就开始处理审片等引进事宜的话,还来得及及时上映。而《拆弹部队》题材比较敏感,在审批上会更加慎重,上映的难度不小。

曾协助发行《黑帮暴徒》《第九区》《黑皮书》等海外得奖影片的上海华宇电影公司的孙总经理从成本上分析称,由于引进海外电影的成本越来越高,越新越热门的买断片,投资风险越大,“所以大家宁愿选择成本低一些的影片引进”。

当然,并不是所有影片都像《拆弹部队》那样还没来得及考虑就被堵在门外。

去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被解救的姜戈》,也被认为是一部政治正确的美国主旋律影片,刚被引进内地时曾因题材敏感而引发争议。后来上映一分钟因“技术原因”被叫停。再次上映时人们发现,经“回炉再造”后的影片删减了此前引发争议的镜头,比如姜戈全裸倒挂等镜头。

引进大片“有些底线不能碰”

外国片的引进一般要经历选片、审片、外商谈判、上报国家电影局审片委员会的过程,最终由其决定是否引进。

“事实上,从1994年引进大片伊始,审查的尺度正在不断放宽,这种变化并非体现在对于裸露镜头和粗口对白的接受程度上,而是对于影片类型有了更大宽容度。”先后从事过电影发行、制片的某业内人士曾指出,其实现在进出口公司和电影局都很专业,他们很理解电影,也知道有些底线不能碰。

也是从那时起,一直都是由中影从事分账大片的进口发行。直到2003年,华夏电影公司成立打破了中影独大的局面。

“进口大片权利仍在中影手中,华夏则只参与发行工作。”华夏电影发行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去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试行国产电影属地审查制度的通知》,宣布从该年4月起进一步下放审查职权至省级广电部门。不过,据“电影市场观察者”介绍,那次职责下放不包括引进片,省级电影局无权引进电影,也就无权审查引进电影。“全中国只有一个机构可以引进外片,就是中影集团进出口公司,别无分店。”不管是分账片,还是批片,都只能通过中影进出口公司引进,由中影或华夏发行,其他代理公司有协助发行的权力,地方局对这个领域完全没有干涉。

而所谓的分账片,是国内公司与国外片商通过谈判,并报批进出口公司获得许可之后才可以引进的电影,如电影《乔布斯》即是分账电影,国内公司与国外片商按比例分割票房收入。而批片则是指在34部分账片名额用光之后,国内公司仍有意买断并申请引进的国外电影,批片也同样需要向进出口公司报批,等待指标。

这样一来,在选择引进什么进口片,不引进什么进口片上,权力仍集中在中影身上。

从理论上说,在指标内的分账片和批片都是可能进入院线的,不过它们也需要经过电影局审查。有时候一部进口片拿到了指标,却没有经过审查,就无缘内地大银幕。广电总局有专门的审片委员会审查进口片,过审后才能进入发行环节,其审查标准也是按照《电影管理条例》。

回到《美国狙击手》能否登陆中国院线,目前是没有答案的。它的命运当然会有很多种可能性,名额、时间、商业性、内容等,都能影响着该片登陆中国的命运。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美电影交流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美国大片将在中国上映。正如尹鸿所说的那样,只要没有宣扬霸权主义,而且和中国的价值观没有明显的冲突,我们都可能引进。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