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狼图腾》剧照
我不喜欢小说《狼图腾》,但却很喜欢电影《狼图腾》。
这话听着有些绕,且听我阐述一下理由。
作为一个出生在汉地的蒙古人后代,我虽然粗通些蒙语,但几乎用不上。
我的生活与草原很远。
所以,我像写过《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席慕蓉老师一样,通过翻看有关蒙古的书籍,听蒙古音乐,聊以慰藉自己精神世界的乡愁。
《狼图腾》这本书,我就是这么着买回家的。可至今,我无法静静心心把书看完。每一次阅读的尝试,都被那字里行间透出的别扭挡了下来。
十几年来,已经有许多老师对这本小说进行严厉的批判,认为其伪造史实,无视历史学、军事学、民族学、生物学常识。这些文章从博客时代一直就有,读者如有兴趣不妨去搜索一下。
我的观点基本与那些持批判态度的老师们一样。还要补充一点,我很不喜欢姜戎老师的文笔。这话多少听着有些托大,但我就是对姜老师的行文不感冒。这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就好比你喜欢川菜,可我就是吃不惯麻辣一样。
所以,我一度很好奇,这本书当年是怎么红起来的?
以内地书市的理由看,本书鼓吹的“狼性”,似乎深得营销人士的推崇,如果我没记错,当时国内多家企业老板对这本书予以肯定并极力推荐,给出的理由,很难说是书评,因为他们常要求销售团队学习书中的“狼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而为什么这本书能在海外市场“畅销”,吸引到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我以为翻译的再加工对《狼图腾》在全球书市的推广,起了很大作用。我读过英文版、法文版,以及新蒙文版,给我的感受是一致的,比之原著,焕然一新的感觉。
这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延续到了电影《狼图腾》上。
姜戎曾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给予电影很高的评价,他写道:相比之下,我在小说中有关狼眼的文字,则逊于阿诺的电影画面的力量。
其实,何止狼眼部分。
电影《狼图腾》剧照
这么讲吧,小说《狼图腾》似乎在构建一种狼的品行与当代中国人国民性的改造问题。电影《狼图腾》则跳出民族主义的桎梏,它更本质的是在讲人类与环境的问题。
暂且跳出小说与电影,简短说一下我们草原的环保问题。如果你搜索内蒙古+水污染,结果是那么的触目惊心。去年就有轰动一时的“查汗淖尔湖湖水污染”事件,此事后来官方一再出面辟谣,但一个关键因素是,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带来的污染问题,持续引发人们忧虑。因为在脆弱的草原,水是一切,没有了水,草原就会变成沙漠。
今年2月13日人民网的消息:中国科学院领导的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研究团队日前发布研究成果称,过去30年间,内蒙古自治区的湖泊总面积缩小了约30.3%,呈快速消退趋势,煤炭开采和灌溉耗水是主要原因。
牧民是逐水草而居的,失去了草原,没有其他技能的蒙古族牧民,还能去干什么?
这部电影,以我的观点,就在讨论这个问题,这在以往反映内蒙古/蒙古族的中国电影里很少涉及。所以我这两天一直在微信里给族里亲朋好友推荐这部电影,给出的理由非常的情绪化:蒙古人一定要去看。
其实,这是没有国家、民族、地域界限的好电影。
在阿诺的叙事中,草原上的每一个生灵,都是在腾格里(长生天)的安排下,有序地生老病死,这样和谐的秩序中,包括人类、羊、马、狗,当然还有黄羊、老鼠和狼,每一个生灵都有活着的理由,每一个生灵的死亡都有其死亡的意义。
然而,插队知青,以及派他们下来的生产队、东边来的蒙古族农民,这些外来人,要么并不懂得长生天的道理,要么已经忘记了长生天的嘱托,为了自己的私利(自身的生存),破坏了长生天的秩序。
正因此,在这些人看来,狼是邪恶的,是需要消灭的。
叙事语言转化成上述框架后,虽然情节基本仍是小说里的情节,但内核却发生了改变。变得没有那么咄咄逼人,没有那么说教味浓烈。
在大银幕上,草原是那么的美,以至于我差点忘记了真实草原上,无处不在的羊粪味。
单从视觉角度来说,本片中的狼马大战,就能值回票价。
只是说句难听的话,我不懂中影为何执意要在如此合家欢的春节档,上映这部题材沉重的电影。为何不能放在刚过去的一月或者索性推到没有什么大片的三四月?
还有,是谁决定邀请汪峰演唱主题曲的?
唉,听到那歌的一刻,心就凉了一半。
写稿才意识到,汪峰还给狼图腾弄了个英文版主题曲,my heart 唱成my hurt,这发音真叫渣。
腾格尔老师作词作曲并演唱的《狼》,在立意上更接近这部电影:
在茫茫的戈壁沙丘上
有一只孤独的狼在嘶鸣
它的嘶鸣像闪电划破了长长的夜空
它的嘶鸣像利剑穿透了多少猎人的心
在高高的峻岭峭壁上
有一只孤独的狼在嘶鸣
它在呼唤帝国时代族群的荣耀
它在寻找森林草原辽阔无边的家园
多少代香火不断
如今面临着生死存亡
多少年荣辱与共
如今只有它孤独的嘶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