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博纳影业于冬:电影产业进入发展关键期 呼吁急需解决分级制度

中国电影这十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归功于两点:一个是硬指标带来的影院的银幕数量增长,一个是数字化的低门槛,技术带来的发行、运营成本的降低,这两个是给中国电影带来云梦发展的原因。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五届年会”于2015年2月28日-3月2日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上图为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

以下为发言实录:

于冬:很高兴在亚布力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中国电影,刚才中军总讲的华谊未来的战略,这都是在整个中国未来的电影产业的道路上,能够长远发展的一个策略。博纳是这样,我简单介绍一下博纳公司,博纳最早是做发行起家,我经常说我们是吃百家饭的。我们做了很多公司的电影,我都不记得我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是数着票房进入梦乡的。每个档期,每个春节,每个假期都有博纳发行的电影,我们成立15年了。15年来,应该说每一天,每一个周末都是跟票房有关系的,都是在为市场做努力拼搏的15年。我是亲眼见证中国电影从一个最艰难的、低迷的市场,成长为今天世界第二大的市场。刚才中军总说2018年超过美国,其实我们这个月,中国农历年2月,我们有40亿票房,已经超过北美了。这个北美还不仅包括美国,还包括加拿大,所以单月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了。所以照这样发展的速度来看,在2018年之前中国超过美国100亿美元,达到600亿人民币的水准应该没有问题。马云先生更大胆的预测,未来10年内,中国年度综合产值应该达到2000亿人民币。现在综合产值实际上都接近1000亿了,我是对这个产业充满了信心。

简单回顾一下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我是1993年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去实习,一年以后留在了北影厂。从我入行那一年,刚刚是电影行业的机制改革,就是从过去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这个转型用了多长时间?差不多十年时间,九到十年的时间。探讨了一个问题,就是电影的商品属性。之前电影一直是计划经济形态,意识形态下的特殊产品,所以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探讨过程,也是中国电影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型当中,最镇痛,最艰难的时代。但是那个时代,最低迷的是1997年、1998年、1999年,这几年中国年度票房徘徊在9亿人民币以下,1998年最惨是8.3亿。其中那一年还有一部世界级大片,就是《泰坦尼克号》,这部戏放了3.6亿,如果当年没有《泰坦尼克号》,我们年度票房可能会低过7亿。所以在这十年当中,是中国电影最艰难的时候。但是在那个时刻,我记得1997年华谊兄弟开始拍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包括新华电影公司,包括很多民营公司开始为中国商业电影开启了一道曙光,这是过去第一个十年。

第二个十年是从2001年开始,到去年2014年这12年。这12年是中国电影改革的12年,是破冰的12年,是中国电影行业政策开始逐渐放开到位,引领这个行业迅猛发展的12年。几个标志性的文件出台是在2001年,这一年当中相继出台了五个重要的文件,这五个都是广电总局。简单说就是允许拍电影独立出品,著作权与著作权人,原来是挂厂标,必须是归电影厂,现在允许民营公司独立出品。第一部独立出品的是徐静蕾的《我和爸爸》,是001号,一部小成本的电影。这个放开使得中国电影年产量从八、九十部,当年一下跃升为两百部,翻了一倍,产量增长一倍。现在电影已经到了六、七百部产量,已经是并列世界第二大电影生产大国,美国也是七百部左右,我们已经远远超过了日本,日本大概是四、五百部电影,法国、俄罗斯大概都是两百多部,第一大的还是印度,一年有一千三百部电影,非常特殊的市场,所以是产量的迅猛增长。

第二个是银幕数量的迅猛增长,2001年开始允许私人建电影院,允许独立组建私营院线公司。包括万达,包括民营院线公司开始崛起,在2001年。所以当年银幕增长,我记得开始了每天新增一家影院,300多家影院,到现在为止每天新增15—20张屏幕。最近这三年,中国电影的银幕数量每年新增5千张银幕,60万张左翼。我们银幕数量从2001年只有1100张有效银幕,这1100张银幕绝大部分起来单厅剧场式的,大礼堂式的陈旧的电影院。到今天已经达到25000张银幕,这25000张银幕99.9%都是多厅的,豪华的现代电影城,数字化的电影院,这就是银幕数量带来的硬指标的变化。而且这个增长速度还会维持5—8年的时间,每年还有四、五千张银幕增长,尤其是三、四线,四、五线城市,城镇化带来的当地社区型影院的建设。所以美国是3.9万张银幕,中国现在已经是2.5万张银幕,三年内我们达到4万张银幕,超过美国没有问题。所以未来应该在6万张银幕左右,就是我们人均拥有银幕数量的比例,从过去上百万人一张银幕,降到几乎接近美国的主流市场,大概是5万人到10万人拥有一张银幕的这样一个规模。

综合下来,中国电影这十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觉得归功于两点:一个是硬指标带来的影院的银幕数量增长,一个是数字化的低门槛,技术带来的发行、运营成本的降低,这两个是给中国电影带来云梦发展的原因。

下一个十年,我们都还在这个行业里面,下一个十年能给中国电影带来发展的只有内容,内容的放开。就是改革走到了今天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就是分级制,产业到了今天必须细分内容。对于这么庞大的观影人群,你都用一个标准去审查,或者都能做到老少皆宜,实际上是对我们的题材创作、内容创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今天在亚布力这样一个机会,再次呼吁中国电影的领导者,有关领导能够正视这个问题,作为中国电影的深海破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从一级制变成二级再考虑三级,先做限制级,14岁以下的陪同观看或者提醒观看,逐渐向三级世界并行的分级制来靠拢。

应该说,这个十年中国电影的内容创意、技术创新,包括我们在科技含量上,技术进步上给中国电影都提出了新的考验,就是我们的工业化水准。未来的电影应该是能够跟好莱坞相媲美,或者相抵抗,或者相对抗的中国式的大片。我们十多年的时间,辛辛苦苦花了这么多投资,包括地产商拿了这么好的商业地产的面积来做电影院,我们把电影院装修到了超过北美的世界水准,所有世界级的放映设备,优质的数字机,IMAX,各种技术标准都是优先投放中国,甚至这些设备厂商在中国建厂。我们3D水准已经达到了高度清晰,现在4K都要普及下来,要推广,现在是2K数字放映机。这样一个技术进步,但是我们等于给好莱坞西片建了一条高速跑道,现在好莱坞的西片直接进入中国高端的大银幕市场,而我们国产电影一上映基本上被挤到了小屏,我们很难进IMAX厅。去年博纳一年时间,只有一部戏,还是因为进口片协调档期空了一个档期,捡了一个暑期档的《白发魔女传》做的IMAX,之后一年时间都没有做。因为IMAX的合约是跟美国六大公司绑定的,这时候有美国电影就优先排美国电影,美国电影放两周之后才能排其他电影,所以他一年52周只能放20多部电影。所以这样预约的绑定方式,其实是给中国电影排他性的一些空间挤压了。所以这个政策不改变,其实对他们来说也是生意上巨大的损失。

圣诞档《智取威虎山》,包括《澳门风云2》我们都反超了,这也是让他们觉得一年前就定的排片来说是很大的遗憾,就觉得押宝押错了,做生意押错了。所以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电影现在面临的技术挑战是非常大的,现在大家很多都是投机的行为,包括带有粉丝经济的,包括刚才提到的综艺电影,大家都不认真去研究怎么做技术上投入的大戏。我还不是说题材有多大,其实在制作上我们已经跟美国电影相比输在了起跑线上。我们电影一上来只能是小厅电影,而不是大屏幕,大巨幕的IMAX电影。现在虽然是多屏时代,但是我们上来先拱手把最大银幕,最赚钱的IMAX银幕让给了美国电影。到今天为止,我们最担忧的事情就是我们在技术上,中国的工业电影没有,甚至工业电影的体系建立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不能够引起国内电影公司足够的重视,或者是组织强有力的产品,那么未来到2018年以后,大家知道2017年《中美谅解备忘录》谈判要重启,当年习主席在美国签订的五年中国电影引进34部美国片的数量,包括分账比例都要重谈,2017年就要开始谈判。所以这个比例由34部只会增长,不会减少,甚至面临着全面放开。

还有一个就是分账比例,全世界都是35%以上,我们现在是25%的分账,实在是给中国本土公司还有一个发展的周期,我们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到2017年最多是三年时间,这个拐点将会出现在中国电影跟美国电影并列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的600亿票房水准之上的,中美合拍,中国电影人跟美国电影人高度融合的阶段下,出现我们的配额将会放开,我们的保护周期将会减少。本土公司如果不能在3—5年内迅猛发展,有足够大的抵抗能力的话,很多本土公司的竞争会处于严重的劣势。

2014年是互联网,尤其是以BAT为首的三大巨头,进入影视产业的元年。他们进入的方式是什么呢?是生态系统的改建,从融资有众筹,到卖票有在线销售,在线选座,到中间大量互联网的传播平台的推广,包括视频的拥有跟占领,形成了完整的一个闭环。这将会对中国电影产生怎样的革命和改变?其实在这半年来,已经凸显了很多的矛盾。比如说卖票的问题,在线选座把整个票价拉低,9.9块,现在没9.9块观众不卖了,现在已经被完全颠覆掉了。那是不是走向免费?这又违背了互联网的初衷,互联网进入电影是因为电影收费,但是通过电影又在导他的流量,这个将来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希望张强总跟我们分享一下。

最后我想说,中国电影的本土公司在这三年当中,如果能够壮大、成长,我觉得互联网带来了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不认为互联网是一个毁灭性的冲击。我记得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先生在长江商学院,专门给我们讲过关于互联网的问题。最后他回答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他说互联网是工具,就像今天你是一代宗师,是武林高手。人家拿了一把枪,当你也会打枪的时候,又是另外一个平台上的竞争了。就像电话一样,当年你跑人八百里快递传送,现在打个电话就可以了,拍个电报就可以了。互联网同样是这样一个工具,但是十年之后能够生存的一定是互联网的公司,这个毫无疑问。所以善用使用和互联网的思维能够嫁接的影视公司会成长得很好。而且中国电影已经走到了关键时期,能够给中国本土公司成长的时间也不多了,所以希望做强做大。机遇与挑战同时并存,到2018年,如果我们这几家公司,五大民营公司占据了中国电影票房接近80%,集中度非常高,五家公司基本上垄断了80%的市场份额。如果到2018年每家集中度还能有10%的份额,如果600亿你还能有60亿,去年博纳做了30亿,占了1/10。就是我们这些年跟着中国大势成长,每年占市场8%—10%的份额,到600亿你还能有10%的话,基本上也是六大公司一百亿美元,占北美的70%,平均每家公司也就是十亿美元,差不多就是六十亿。我觉得到这个份额我们不算全球其他综合产值,就这样一个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北美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公司,也超过了美国小六大公司。因为他的成本还高呢,所以你很可能在2018年的时候,在中国排名是一、二、三,你很可能在2018年的时候就是世界的七、八、九,所以这也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三到五年的时间。

所以无论是互联网的投资,论金融资本,在今天的产业规模下,都应该把目光集中到中国电影,中国电影是有可能成为世界前十产业规模的电影产业,所以我们寄希望于电影产业政策的放开,不要捆住创作者的手脚,要松绑。另外我们的技术手段,技术革命要有大量的投入跟技术学习人才储备,各方面的进步来追上美国。其实我们现在从放映技术上来讲,已经完全赢过美国了,就是我们电影院的放映水准超过美国了。我们的制作水准,美国马上出来的3D技术,我们用两年时间马上能够追上它。下一步立案拍高速3D,这在3D技术上是有差距的,我们做不到,但是等他电影出来之后,我们两年之内追他。立案的《少年π》出来,说这个老虎做得太好了,给我一年时间研究研究这个虎,因为《智取威虎山》需要用虎,又延续了一年。大家看到了,我运动中的虎已经远远超过了他在船上的,我是动态奔跑的虎,所以技术上可以做到。

中国电影在这几年的快速成长中,是越来越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我们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赢得在2018年的时候占有自己独特的市场份额。谢谢大家!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