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小米、360陆续传了绯闻之后,光线传媒最后还是投靠了财大气粗的阿里巴巴。昨日午间,光线传媒发布公告称阿里巴巴集团将购入该公司增发股共计9909万股,交易完成后,阿里将以8.8%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二大股东,此次交易金额为24亿元人民币。有分析认为,阿里此次入股光线传媒,显示出了阿里在影视行业的强大布局。阿里希望在集团层面形成国内联盟,从而在影业领域参与好莱坞制作。据接近阿里的人士透露,阿里巴巴集团已经将发展影视视频业务定为2015年的重要战略,2015年阿里还将在影视领域展开多起资本运作。
最近的一大新闻是:阿里创投斥资约24亿元认购光线传媒非公开发行股票数约9909万股,待相关工作完成后,阿里将成为光线传媒第二大股东。一时间种种解读,似乎这意味着互联网与影视公司走得越来越近,或者是阿里土豪的又一次出手,然而——
1、光线被投资,很奇怪吗?
众所周知,好莱坞的几大娱乐传媒巨头公司,旗下有媒体渠道,生产影视内容,同时有游戏、主题公园等衍生公司,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国内的几家传媒集团,无论主业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都在全面发力拓展演艺、游戏等领域,力图打造一个类似“时代华纳”那样的文化娱乐公司巨头。
对光线传媒而言,电视栏目和影视剧仍是公司的主要传媒内容产品。电视栏目是自主制作发行,通过节目版权销售或广告营销的方式实现收入,且以第二种方式为主。影视剧则主要是投资和发行,收入主要包括电影票房分账收入、电视剧播映权收入、音像版权等非影院渠道收入和衍生产品收入。此外,娱乐整合营销是光线的特色之一。但这些都依然是传统模式。
光线与360的合资设立公司,证明光线对于情势并没有轻视。互联网时代,“用户”才是产业驱动力,是真正的本质。对于正蓬勃发展的影视产业来说,通过联手互联网公司,很显然是合作大于竞争的关系,并且极有可能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华谊兄弟引进腾讯并收购卖座网,华策影视牵手爱奇艺、又拟让小米参股,各大影视巨头都在光线之前触网,尽管去年光线传媒拿下民营影视公司票房冠军,但在互联网方面,仍显得较为落后。对光线而言,引入阿里可搭乘渠道优势在资金和影视衍生品等方面获得助力,所以光线让阿里的入股,完全属于情理之中。
2、阿里的投资,很奇怪吗?
数据和流量,被称为互联网切入影视娱乐业的两把大刀,也意味着互联网企业越来越不甘于只充当平台的角色,而是从布局上游内容生产上,进一步延伸生态产业链,巩固企业的持续性发展。视频网站、互联网金融和电商平台的涌入,也让影视具有越来越鲜明的互联网基因。目前,影视行业的某些环节已经被颠覆,未来甚至会改变电影业的整个生态。
BAT巨头频频在影视行业布局业务,也印证了这一点。阿里在过去几年里入股优土、新浪微博、21世纪传媒、文化中国、华谊兄弟。在入股光线传媒之后,整个阿里系在影视娱乐领域截止目前大型的对外投资案例已有4宗。据说阿里还会见过狮门娱乐、迪士尼、派拉蒙、华纳兄弟、环球影业等公司,扩张意图甚至延及海外。阿里对互联网产业足够的熟悉,而淘宝用户以年轻人为主,也符合文化领域的用户特征。作为拥有投资、支付、消费、网络发行渠道的巨头公司,对内容的需求是源源不尽的。只要是和娱乐文化相关的,阿里都希望纳入自己的版图。
去年阿里控股文化中国,并将其更名为阿里影业,然而在去年分账收益上带来的效益微乎其微,可以说阿里影业并没有承担起阿里所寄予的重任,那么必然转向其他更优秀的对象。现在仅仅是一个开始,可以预见2015年阿里必然还将在影视领域展开更多的资本运作。
3、互联网对影视要么是助益要么是冲击?
我们都清楚,当观众认同影视中的故事和角色时,会形成一种社群凝聚力,让观众成为周边产品的潜在顾客。一如迪士尼先生所言:“你不是为了自己打造产品,你必须知道大家想要什么产品,然后帮他们打造出来。”而这正是影视能够与观众建立最好的价值联系。
但很多人混淆了迪斯尼的成功框架与广泛的影视概念。相较于一般电影,动画电影的制片有些不同。因为动画电影要较高的技术能力,必须仰赖专业的动画制作人才团队,尤其是制作能力很强的团队。再好的构想,交到一个平庸团队的手中,他们也会搞砸;但平庸的构想交给杰出的团队,他们就会有办法补救。因此,规模较大的动画电影公司,会保留制作团队,并规划两条以上的生产线交替推出作品。而一般电影拍完后,团队就完全解散,各自再加入下个电影项目。此外,一部动画电影必须历经至少两到三年的制作期,换句话说,从开始规划制作到制作完成推出产品这段时间,动画电影公司必须准备庞大的资金才能建立制作的流程。
正是因为Ed Catmull将皮克斯在电影制作过程中所历经多次危机经验,累积发展出的一套管理流程,运用在重整迪斯尼动画的任务上,才使得合并后的产品皆连卖座。这说明创意团队的建立无法只依赖固定制作流程,在有限的制作时间和资金的限制下,要能让团队内部自行先改善不足的能力和勇气。
很多国内公司梦想着把自己打造成迪斯尼,却并没有走过像迪斯尼那样的内容成长和积累过程,对于厚积薄发且积累团队的内容制作理念认为是过时的、落伍的。但互联网的成长通常是逐步积累、优化的一个过程,并且非常重视团队基因,并总是处在有限饿时间和资金限制之下,所以单从制作模式上来说,互联网的产业经验对于打造牢固的内容基础其实有着很大的借鉴。当然,前提是双方的合作不仅仅停留在推广营销层面。
另一方面,互联网、电影、电视在不同角度有着各自的优劣。便利性面,网络影音服务显然最具优势,电影最差。而重叠度方面,电影院与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而便利性也是电视频道唯一优于电影院所在。毕竟,相较于电影院购票才能进场,电视几乎是家中必备的收视媒介,加上遥控器选台要方便许多。媒体服务方面,电影院有最佳的表现,因为硬件设备可以提供优质的效果。这方面则是电视频道与网络平台的竞争最为激烈,相对而言电视的覆盖面占优,这也是电视唯一优于网络的角度。但很明显,抛开体制因素外,网络具备日后胜出电视频道的可能。在娱乐/情感方面,彼此差距不大,重叠度也偏小,但基于场所自身的定调以及观影临场效果的加成,使电影院的表现最佳。同时,网络视频因为在个人观影上能够提供相对完整且不被中断的娱乐情绪,是电视频道处于弱势之因。在资讯影响方面,电影院的最具有竞争优势,基于发行窗口的优先位置以及新片上映时所带动的话题性,仍是表现最佳的渠道。这方面,网络影视虽然无法比拟,但互联网成为了电影宣传营销的重要补充。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基于不同的角度,互联网与传统影视之间的关系或重合、或补充、或竞争,绝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当其中一个形态充分利用其他平台的联动优势和助推,都有可能产生出一种新的运作形态,从而打破传统的力量对比。所以,孤立地看待影视与网络在覆盖面上的叠加或是变现手段的扩充,容易失去动态思考未来的视野。
4、阿里要打造电商+影视?
这种说法的产生便是前述片面思考所容易产生的结论。首先,阿里是不是内容生产方?答案其实是:一直都是。也许很多人并不认同。这需要先从“什么是内容”开始说起。
对于互联网而言,由于网络效应和访问的便利,每个领域都极易产生垄断。其中大部分垄断,都是平台或是渠道。但是,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比上下游更集中的垄断,从而挤压上下游。一般产业的流向是从内容方开始,流向发行和运营,传达至平台和渠道,最终被终端用户接触。不管发行方强势或是平台方强势,都有可能,从而直接使得内容方与用户方受控于其的引导。
优质内容的特征,是不断提供让受众可感受到的元素,产生情感代入的过程,最终影响到用户的喜好度和忠诚度。这样的内容往往会有特定的节奏感、易于规模化的量产,拥有统一的内容形式并创造出固化的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它贴合了某一个已存在的人群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观。以漫威漫画为例,其精神内核的价值观即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与所谓正义,映射出美国社会的主体价值观:美国梦、邪不胜正、屌丝逆袭等等,从而唤起“热血”、“感动”等情绪反应,并持续地强化和转化。在内容形式方面,则是系列的漫画小书,采用统一的画风,让人容易进入新作并形成自己的风格认知。最终,仅仅靠内容,依然产生了某种“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内容、文化和社群共生,流量生成用户,用户转化粉丝。而对于粉丝而言,又可以通过消费来定义自身。以上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精神和价值观到底传递的是什么,是否合理的传达,是否产生共鸣。
如果你接受了以上观念,那么新东方不仅仅是一个英语培训的机构。其口号“语言就是力量!”,其校训“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其精神“当世界上的一切都成为如烟往事,惟一能够珍藏心中的是我们在今天的奋斗中所得到的精神启示。”……都是精神与价值观的传达,当其业务领域不仅仅是英语培训时,新的业务同样可以作为一种内容的规模化量产。对于阿里而言,“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也是非常优秀的价值观,并且在阿里发展的前十年,贯彻得非常持久,并且影响了一代人,从卖方到买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生态圈。但在当下大生意不再难做,小生意越来越难做但又不好解决的情况下,寻找新的内容产出必然是当下之急。
对于一家内容为起始点的公司,内容与渠道是逐步促进,此慢彼快的共生关系。其中好内容是基础,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扩大和并购新的内容与渠道,最终形成螺旋式的上升。如何在内容端生发出一个体系?首先需要有态度,利用对应的传播渠道和介质作为信息渠道,如果有线下场所作为补充则更容易形成社群共生。其次,需要降低内容创作成本,一方面是通过管理体系降低创意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流水线化降低制作成本。最后,结合内容创作者、内容本身的文化属性、公司内部员工成长机制最终形成生态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内容形式和价值观有衍生和可能性,老的文化越来越火,受众群不断扩大,热门内容不产生大的重叠竞争,同时也不会压制新的内容不断产生。
互联网带来的重要影响是:传统媒体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卖内容或者卖渠道,而在互联网上内容因为免费模式而变得越来越不值钱。那么,结合互联网的内容产业需要延伸产业链,其中粉丝社区是很好的选择,然后是品牌价值。在此基础上,积极培养新业务体系,既可以自建也可以迅速收购整合,从而尽快打通产业链循环。
当一家公司达成了内容生态体系和渠道延伸整合,并且通过自己发展或者并购拥有了扩充内容形式的可能和相应渠道,最后成功嫁接合理的商业模式,必然会产生稳定现金流业务,于是在不断融资和扩张中成为巨无霸。阿里是否会如愿走到梦想状态,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