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马云不懂电影不是问题,问题是不懂“破坏性创新”!

其实,马云不懂电影并不是问题的根本。作为老板,他这个层面不需要懂电影,只需要懂商业规则并找到懂电影的人即可。

这两天朋友圈流传一篇《马云不懂电影,去年亏了4亿多》,加上前几天的《花了200亿 阿里仍然没有建立起娱乐产业的话语权》,让大家都在思考为什么这个有钱有资源的巨头会受挫?

其实,马云不懂电影并不是问题的根本。作为老板,他这个层面不需要懂电影,只需要懂商业规则并找到懂电影的人即可。应该说,阿里影视业务亏损的最根本原因,是马云和阿里不懂得“破坏性创新”!阿里进入影视行业,选择了跟以前那些煤老板地产商相同的方式,靠财大气粗的粗放式投资方式,所以阿里更多被当做是“金主”,而没有人认为是它是一个专业的投资机构。实在可惜!

如今电影行业已经向互联网模式转型,用户已经变得互联网化了,这本是阿里和许多互联网巨头的优势。但阿里还在按照传统落后的模式去跟投或主投所谓的大项目,仗着不差钱去抓名导、抓明星,这种传统落后的模式早就应该被淘汰掉了。落后到就好像淘宝去收购国美、苏宁的地面商店一样!

雷军说过: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而阿里却正是“用战术上勤奋掩盖了战略上的懒惰”。是的,再有钱人玩电影也不能一味使着钱上,也得用巧劲。电影行业第一要素不是钱!

正确的道路是走“破坏性创新”的道理!避开已满是泡沫的传统大片模式,去用“IP化”模式生产网生代观众喜爱的电影类型。要学习迪斯尼,做以IP为中心的纵线产业链模式,而不是横向摊大饼模式。

或者,是把在线售票业务的猫眼、格瓦拉、时光网等前几名一股脑都收购了。在线售票在2015年将超过50%的票房市场份额,未来三年将达到80%,垄断在线售票就等于垄断未来的电影发行。然后和自己的淘宝电商、众筹等业务结合,这才是捷径,才是正确道路。

总之,从内容上,应该以垄断优质IP为核心;从渠道上,应该以垄断在线售票网站为核心。可惜这两点都没有见到阿里的布局!

有人会问:IP和在线售票不都是互联网属性吗?难道阿里这个互联网那巨头没有互联网思维?或者说不具备互联网基因?怎么可能不会做呢?其实现在互联网思维已经升级为移动互联网思维,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对传统产业的破坏性创新,也是对传统PC互联网的破坏性创新。相对腾讯和百度,阿里的移动互联网思维和移动互联网基因也略微落后。

“未来电影公司都会为BAT打工”,但是如果阿里还没有学会用“破坏性创新”模式来布局娱乐产业,可能大家更多会给另外两家打工了。

——————————————

《62亿港元收购文化中国 马云影视投资遇挫》

4月1日,阿里影业发布了2014年全年财报。财报显示,2014年公司净亏损4.15亿元,较之2013年的1.8亿元净利润,同比转亏,比起半年报时的3.56亿元亏损,额度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阿里影业从3月24日起开始短暂停止买卖,以待刊发一则有关内幕消息的公告。至截稿日,阿里仍然处于停牌当中。虽然业绩继续差强人意,但重组的猜想令市场兴奋。令人遐想无限的是,由港股中信21世纪更名而来的阿里健康从3月23日起亦暂停交易,口径一致是“内幕消息”,阿里这盘大棋究竟要怎么下?

文化帝国初成型

阿里影业上一次上头条是因为影星赵薇的入主:1月26日晚间,港交所公布的阿里影业股东资料显示,赵薇及其丈夫黄有龙去年底斥资近31亿港元,买入阿里影业9.18%股份,一跃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赵薇购入的平均价是1.6港元/股,正当市场上还在瞠目结舌其巨资来自何处之时,阿里影业股价已悄然启动,有统计显示,截至3月23日,股票市值已经高达55亿港元,浮盈近24亿港元,日赚2600万港元之多,日赚斗金毫不为过。

甚至在3月18日,公司还因为股价成交价量齐齐上升,应港交所要求作出公告,称:董事会确认没有知悉导致股价上涨的原因。

此后,阿里影业即发布了一份亏损的业绩公告。阿里方面表示:亏损原因主要是由于收入大幅下降;2014年上半年资产计提减值及认股权证公允价值变动;出售子公司收益下降及出售艺术品收益下降。

阿里内部人士承认:阿里影业作为阿里影视领域的业务旗舰,与阿里巴巴集团已经展开资源整合,包括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探索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电商定制模式,及利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电商平台进行宣传及营销等电影O2O模式的部署,发展电子商务和文化产业的跨行业深度合作模式。

马云在影视行业的野心并不止步于此。在一年前以62.44亿港元拿下文化中国并更名阿里影业之后,布局接踵而至:2014年11月,阿里创投以15.3亿元入股华谊兄弟,占股8.08%,成华谊兄弟第二大股东;2015年3月4日,光线传媒发布公告称,阿里巴巴集团斥资近24亿元购入9909万股光线传媒增发股,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约8.8%,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通过在内容、发行渠道和终端的全面布局,阿里的文化帝国可以说已经初步成型,电影产业链已全面打通。有数据统计显示,自2013年以来,阿里在影视行业上的投资已经超过200亿元,可谓有钱任性。

此次突然间停牌,阿里影业的下一步究竟怎么走颇犯踌躇。香港一位投资人士分析指出:“如果是内幕交易,证监会会出公告。而资产注入,没到两年,也不太可能。应该是与第三方的合作计划,业务领域划分之类。如果是私有化,也不太可能,一般私有化之前要把价格做得很低,这也不符合。”

2014年8月15日,阿里影业在港交所突然公告停牌,原因是新任管理层发现,在公司认购完成前的财务记录中,可能存在某些不恰当的财务信息处理行为;还有一个原因是考虑到上半年公司可能并未对若干资产计提充分的减值准备。财务问题一直是阿里人不愿意提及的一个痛点。

资产到底怎么整?

另据一位接近阿里的人士表示:“有可能是在做拆分,把原来非影业的资产拆分出来,香港市场比较认这个。”

从阿里影业刚刚披露的业绩来看:旗下的电影及电视剧制作、发行及版权业务亏损人民币6596.9万余元,原因是集团若干电影和电视剧推迟或暂缓,在2014年仍然处于制作阶段,预期在今年发行,另外还有一次性的电影及电视版权减值,造成分部税前亏损。

占阿里影业营业额35%的电视广告销售业务,由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自2014年1月1日起的新规限制,电视广告业务已日益严峻,因此阿里影业决定终止该销售业务,该业务在2014年贡献了3028.6万元销售收入。

阿里影业经营发行的时尚杂志《费加罗FIGARO》贡献了1332.6万元收入,鉴于传统媒体行业持续低迷状态以及团队人员变动导致的广告下滑,该杂志已于今年2月正式停刊。

其他业务还包括手机增值服务、手机游戏订阅和其他代理服务及电视节目包装服务,合计收入为人民币1124.5万元,为精简业务运作并将资源集中于可带来稳定回报的核心业务,阿里影业将手机增值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永联信通的股权悉数转让给第三方,该部分收益为人民币886万元。

和君资本文化总监布和表示:“阿里这种企业的动作不能单从业务层面来考虑,必然是一个全盘的考虑,比如说港股停牌,可能是在为美股铺垫做一个事情。这种量级的企业,走的前五步甚至十步棋,市场可能无法理解,觉得是昏招,但马云他心里是清晰的,可能到最后大家才恍然大悟。毕竟他们做事情取得的一些跨境资金,比如美股,成本是非常低的,有利于全盘布局,再比如说复星,用的是跨区域、跨界的资金调配,比如说险资,大企业自身形成一个独立的生态体系,所以说未来影视公司都为BAT打工,我是非常同意的。”

马云在文化产业的布局仍在继续:3月30日,上海电影节和阿里巴巴集团达成了三年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巴巴旗下娱乐宝将作为电影节官方指定互动娱乐合作伙伴,淘宝电影也将作为电影节的官方指定售票平台,与电影节展开多维度合作;另外,家庭娱乐终端“天猫魔盒”也将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走进客厅”的合作伙伴,阿里影业的谜底究竟何时揭盅,市场拭目以待。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郝静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