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企业 / 正文

电影《星球大战》成名后,工业光魔如何走到今天?

在2015年的今天,我们要惊讶的已经不是它可以做出多少前所未有的特效,而是它作为一家特效公司,如何度过了这四十年,在不少特效公司遭遇破产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继续创造新鲜美好事物的可能。

1977年5月25日,乔治.卢卡斯导演的《星球大战》上映。这部有着传奇的光剑、武士、厉害的反派、相貌奇怪的动物,以及另一个体系语言的电影只花了1100万美元,在当时大部分发行公司看来都只是一部不起眼的小科幻片。最后,它收获了7.75亿美元的票房——别忘了那是在1977年。

1977年这个年份可能会让你联想起很多事情,那一年中国刚刚恢复了高考,卡特宣布就职美国总统,但是对于那些从电影院走出来的观众来说,他们的脑子里只剩下《星球大战》一件事。如果你恰好在1977年5月底的美国,大概会看到那些排长队的情景,长队里的人有的已经看过四五遍,这些热情让发行方福克斯公司当年的股票和利润大涨,也让星球大战本身成为了一种庆典和节日,每年的五月四日是星球大战日,因为它跟片中著名的台词 May the force(fourth)be with you 有双关的意味。

电影里最令人们惊讶的是那些特效。比如片中的机器人R2D2投影出公主莱娅求救的身影、千年隼号光速行驶、绝地武士挥动光剑,在当时看来都令人大开眼界。它背后的团队叫做工业光魔,是乔治.卢卡斯创立的,一家到现在为止为300多部电影提供特效,获得过15次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特效公司。它在1975年创立,今天是第40个年头。不过,在2015年的今天,我们要惊讶的已经不是它可以做出多少前所未有的特效,而是它作为一家特效公司,如何度过了这四十年,在不少特效公司遭遇破产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继续创造新鲜美好事物的可能。

 特效?当时是好莱坞没人想做的东西

“乔治拍《星球大战》的时候,难的不仅仅是要找到好的人才,还要找到可以做这件事情的公司,以及做出他想要的特效的工具。”卢卡斯影业的创意总监 Pablo Hidalgo 站在一架放在橱窗里的学名叫做光学印刷机(Optical Printer)的机器前这样介绍说。

卢卡斯当时是为了《星球大战》才创立了工业光魔,他想找到一家能够实现他电影里视觉特效的公司,发现这是一件难事。当时的电影公司对这种要花费大价钱,结果却很难有回报的做法不感兴趣,所以卢卡斯就只能自己来做。工业光魔属于1971年创立的卢卡斯影业的旗下,此后还有专门负责音效、电子游戏、商品授权的子公司,在卢卡斯影业的一家小店里,你可以看到印着这些子公司名字的各类商品。这是“找到公司”的过程。

Pablo说的这台机器,你可以将它理解为一台大型的 photoshop,这就是最开始创造人们从来没有见过的电影场景的装置。跟现在的 photoshop 不同的是,它的程序更加复杂,在制作图像的过程中,如果有一步发生了错误,那么其它就得重新来一遍,“你不知道自己做出来的程度怎么样,得最后才能进行检测。”Pablo 这样说。这是“找到工具”的过程。

Pablo是一个星球大战的资深粉丝,写过《星球大战百科全书》,作为这部系列的爱好者,在网上申请了卢卡斯影业的工作,也担任过《星球大战》网站 StarWars.com 的执行编辑和卢卡斯影业品牌传播经理。除了 Pablo,在工业光魔工作或者工作过的,还可以找到不少你听说过的人,比如导演大卫.芬奇,比如发明了真正的 photoshop 的人约翰.诺尔——这是后来卢卡斯“找到人才”的过程。

 一个制定了游戏规则的公司是这样的

你在卢卡斯影业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道具,他们都跟工业光魔在 40 年来做过的事情有关。

比如楼梯间悬挂着的自行车,就可以讲一个 2002 年的故事。1985年上映的经典电影《外星人 ET》就是工业光魔制作的,2002 年又出了一个 20 周年纪念版,其中补拍了一些内容和场景。“当时我们发了一封邮件给公司的所有人问,有人家里有比较有古董感觉的自行车吗?没有人说明到底它用来干什么。”Pablo 这样说,后来这车就出现在了电影里,并且挂在的公司的一角,“但是已经忘了是哪位同事的了。”

又比如这个道具,是《星球大战》里的角色 Jar Jar Binks,他在电影里和其它同类动物一样,讲着一口奇怪的类似英文的语法。这是乔治。卢卡斯参加第三届星球大战庆典,在印第安纳波利斯看到粉丝自己做的该角色的雕塑。“他问那个创作者是不是可以买下它,如今也陈列其中了。”

在这些当时看起来颇为新奇角色的背后,工业光魔在特效技术上一直扮演着“创造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东西”的角色。在《星球大战》之后,工业光魔做出了第一个完全由电脑制作的场景,你可以在《星际迷航2:可汗之怒》里看到;此后,就有了第一个完全由电脑做出来的橘色,你可以在《年轻的福尔摩斯》里看到;此后,又有了里程碑式的《侏罗纪公园》,细节更多,难度也比以前高。

当然,现在要找到一部视觉效果可以跟以上几部匹敌的并不难,但工业光魔是那个最初的游戏规则制定者,两个你可能完全看不懂的英文,图像格式 OpenEXR 和 iMocap 系统便是由工业光魔开发,如今成为了行业标准。讲一个皮克斯的故事可能会更加形象——最初的皮克斯就是卢卡斯影业的计算机图像部门,1986 年,《星球大战》的收益出现问题,卢卡斯把这个部门以 1000 万美元卖给了乔布斯,创立了皮克斯,从《顽皮跳跳灯》到《玩具总动员 3》,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完全用电脑做出来的动画片。皮克斯那款名为“渲染者”(RenderMan)的软件出了造就了皮克斯动画,还有《地心引力》、《钢铁侠3》和《霍比特人2》这样的电影,跟工业光魔一样,出自卢卡斯门下,在特效领域都成了行业标杆。设定这个标准的,还有那个著名的技术天才埃德。卡特穆尔,他原来就在那个被乔布斯买下的计算机图像部门工作,也是卢卡斯最初寻找过去的人才之一。

 特效行业频频爆出破产新闻,工业光魔是怎么活下来的?

现在到了周末你约上个朋友去电影院看场电影,那里面都会有特效。令人瞠目结舌的不再是那些计算机可以做到些什么,而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可以做到些什么。在经常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人看来,特效转而成为一种必需品,它让电影更加“像样”。

从现在往前数 40 年,大电影公司都不舍得花特效这笔钱,直到工业光魔的大胆尝试才让人明白它的赚钱能力;往前数 30 年,最领先的一批技术天才和有远见卓识的人们开始用这项技术创造一些从来没有存在于世间的东西;往前数 20 年,想让自己的电影看上去酷一点,以及想自己去制作一部电影的技术工作者们开始创立一些公司,比如在那个时候,詹姆斯.卡梅隆和从工业光魔离开的 Scott Ross 创立的数字领域,以及彼得。杰克逊和他的合伙人创立的维塔数码;往前数 10 年,特效行业的问题开始露出苗头,像数字领域这样的公司开始卖给了大公司。

而到了近 10 年,作为观众,你看到的是电影上的画面越来越逼真,再难频繁地大开眼界;作为一个特效从业者,你可能不会选择留在好莱坞,而且去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国家就业;作为本来拥有足够资源的好莱坞特效公司老板,你会不满于自己负担着极大的工作量,却获得制作方越来越低的回报——如今已经不像在 1977 年《星球大战》上映的年代,特效可以成为一个稳赚的行业了。你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成本,残酷的是,在观众的眼里,一切可能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但是作为制定了最初游戏规则的工业光魔,面对这样的时候会变得容易很多,技术领先让它不至于重复别人的工作,从 1975 年就开始确立的制作流程也让这家公司保持了一定的效率,以及本来就有最好的人才——特效行业遭遇问题的时候,工业光魔也进行了裁员,不过原来的那批元老级人物持续在创造新鲜的事物,这些都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近年来特效行业一些有优惠和退税政策的国家成为了特效行业越来越重要的阵地,工业光魔也分别在新加坡、温哥华和伦敦开设了分公司。最新的《星球大战》会跟制作基地在北京的 BaseFX 合作一部分特效。

 被迪士尼收购可能是最佳选择

关于特效,有一个争论依然存在:特效行业的兴起是不是改变了好莱坞看待故事的方式?好莱坞是否从热衷于讲故事变得依赖技术?无论这个答案如何,你近年来总会看到导演和制片人在强调自己的故事才是第一位的,就像 J.J.艾布拉姆斯对《星球大战 7:原力觉醒》的形容:“技术一直是星战系列最突出的特点,但是我们也知道讲一个好的故事才是它最应该做的事情。”

但是无论以上的答案如何,一些更加需要面对的事实摆在面前,比如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做特效的 R&H 公司,在像他们一样因为资金问题而面临财政困境的特效公司看来,奥斯卡的最佳特效奖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诅咒。

对于一家特效公司来说,最好的选择大概就像三年前那个改变了很多事情的收购案那样——2012 年,迪士尼公司宣布通过股权认购和现金出资的方式,以 40.5 亿美元从乔治.卢卡斯手中买下卢卡斯影业,其旗下的公司,包括工业光魔也在内。迪士尼收购之后,也宣布重启《星球大战》,并且在未来几年连续推出续集电影。“我们的想法是,保持工业光魔原来的样子。”迪士尼的创始人 Bob Iger 说。乔治.卢卡斯卖出公司之后,也将星战新系列交给了卢卡斯影业的新接班人凯瑟琳.肯尼迪,后者表示新电影里会出现更多的女性力量。迪士尼的收购会给工业光魔很好的资金支持,在如今好莱坞的特效行业状况下,这也是一家特效公司最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 星球大战 工业 电影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