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持续火爆,《速度与激情7》在国内票房也破了20亿大关,这就如兴奋剂一样刺激了互联网公司进军娱乐行业的信心。截至目前,百度、阿里、腾讯、优酷、乐视等一大票互联网企业都在野心勃勃地进军电影行业。今年五一互联网公司旗下各大售票网站纷纷发起低价看电影活动,在互联网行业对传统产业的一连串改造之后,对电影产业的改造也将由过去的蓝图愿景直接变为行动了。
互联网公司做电影不为钱为用户
相较于互联网公司在自身领域的赚钱方式,电影真心是个低性价比行业,所需资金大,投资电影动辄数千万上亿,资金回笼速度慢,一部片子从立项拍摄到发行上映,基本也在两年左右时间,风险大,中国电影票房虽然高歌猛进,但票房的40%左右才归制作方,获利能有多少?
因此,单纯从赚钱角度去看,传统互联网公司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上电影这条“贼船”的。当下互联网公司纷纷直接投资电影产业,则图谋钱之外的——用户。互联网公司手持海量用户,除了要满足用户对现阶段平台的需求之外,还要时刻警惕用户的流失,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格局之下,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能通过移动端完成,相比传统的资讯以及娱乐为卖点的互联网产品,生活服务的刚需是最具用户粘性的。
通过刚需产品将用户牢牢绑在自身生态之下,不仅用户稳定牢固还可完成移动支付的情景化使用,何乐而不为?
虽为用户也有深浅
虽然同为用户,但仔细比较也有深浅之分。笔者将互联网投资电影对用户的绑定深度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平台只投资电影,简单将投资电影看成是贡献IP的一种方式,或许平台也想继续深挖,但碍于平台自身局限性,平台投资电影除了电影线上独播、品牌露出之外所能达到效果实在少的可怜。
代表企业:优酷网,虽然投资了多部热门电影虽然也都赚了钱,但在制片和线上播出之外始终未看到令人惊艳表现。
第二层:平台不仅投资电影,还可与现有产品进行有效结合,形成制作、售票甚至发行的一体化,电影作为大平台布局工具对平台用户的绑定效果明显。但美中不足在,在现有阶段平台产品在电影传统模式中尚处于劣势地位,如发行与制作与传统影视行业谈判的议价权明显不足。
代表企业:乐视与腾讯。乐视有乐视影业,腾讯有互娱事业群,但仔细分析两家在电影行业的身份仍然是投资方,互联网对电影的影响较小。
第三层:平台对电影产业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从融资到制作,再到售票发行,营销,平台几乎全部包揽,平台自身基本可实现电影产业链的闭环。与第二层不同点在于该层次平台对电影方方面的改造都是深刻的,是主动参与者而并非仅仅是出资者。
代表企业:阿里影业。阿里影业的娱乐宝、淘宝电影实现了电影产业的融资和售票功能,文化中国的底子又有电影制作功底,而此前阿里云与瑞云科技实现了影视特技的云渲染,增强了阿里和旗下阿里云在高端影视制造技术方面的参与感。
以上三个层次随着时间以及各家平台的战略调整会有一些变化,但总体而言,第一第二层变动较大,第三层由于涉及资源太广太深,一般不容易达到。
中国电影需要怎样的互联网公司?
以上文字是笔者作为互联网评论人身份所写,而以下文字则代表笔者的国产电影爱好者身份。
对于当前的互联网公司投资电影,笔者是又爱又怕。爱在于中国电影亟需互联网的透明化操作模式,摈弃潜规则横行的暗黑娱乐圈风格,且可为电影行业提供数据和资金方面支持,国产电影的复兴在此有望。
但相比之下,笔者的担忧更多一些,笔者倒不怕互联网公司被娱乐大染缸带坏,而是怕互联网公司过分从自身角度去改造电影行业,对国产电影有饮鸩止渴之感。互联网公司讲究用户和数据,也意味着将会从自身用户数据角度去投资制作电影,而电影作为艺术品本是个性化产品,如此精细分析或许对商业大片是极为有利的,但作为文艺片或是小众化电影,互联网公司恐怕难以扶持。
而其中的危险在于,互联网公司大量资金涌入电影产业之后,整个电影市场格局会发生微妙变化,即投资的风向也将会追随互联网公司所投领域,电影的多元化生态恐受打击。虽然文艺片票房较差,但作为整个电影生态是无可获取的,不仅作为重要的电影类型片,还源源不断向电影界输入优秀人才,如果互联网公司将重心全在商业大片,文艺片本已脆弱的生存土壤将更加恶化。
此外,笔者还认为互联网公司不仅要使电影与自身产品做融合,更需要互联网公司能深入去改造整个电影行业。此前阿里云与瑞云达成战略协议,影视特技制作重要的渲染部分将实现云端处理,将极大减轻国产电影在特技方面的负担和投入,作为受益者除了阿里云本身品牌强化之外,对整个中国电影是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的。而阿里在弥补中国电影在特技方面的短板之余,还可与自身平台阿里云做深入集合,更为重要还在极大提高了自身平台在影视公司和团队中的向心力。
因此,笔者更倾向于阿里以及腾讯这种互联网大平台能够全面参与中国电影的方方面面,资金充裕、互联网基因强、以及产品线较为完整都可深入去整合改造整个电影行业。其他一些中小平台将电影作为投资或者补充自身产品自然可以,但影响整个电影产业我们就姑且听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