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节&活动 / 正文

戛纳国际电影节选片的秘密:硬规则与软人情的周旋

为了保证每年电影的质量,以及参赛大导演的数量,他们还需要与那些泰斗们周旋,又得和柏林、威尼斯竞争……

时间回到2015年4月16日的上午,巴黎古老的五星酒店宴会厅里人头济济。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们,都在等待两个人,和一个期待已久的结果。

巴黎时间上午11点,在戛纳电影节主席皮埃尔莱斯库尔(Pierre Lescure)的陪同下,选片主席蒂埃里福茂(Thierry Frémaux)身着深色西服,手捧几张白色A4纸,开始宣布今年主竞赛单元的入围片。

当最后一部入围电影,来自美国的《边境杀手》被宣布出来后,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举起了手。“他们需要一个答案,意大利人问意大利,墨西哥人问墨西哥,每个国家都在询问自己的电影”,蒂埃里。福茂不紧不慢地说。2001年起任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的他,2004年起便开始为戛纳电影节选片,对这样的情景,他习以为常。

时间来到2015年5月13日,法国戛纳的阳光和海滩,并没有为评委会发布会的气氛带来一丝属于南法的热情惬意。狭窄的记者室里,一位美国记者站起来问,为什么《疯狂麦克斯4》没有入围主竞赛?科恩兄弟只能无奈地说,“我不是负责选片的人,我只是过来当评委的。”

每年的戛纳电影节,你都能看到以上的这两个场面。人们的好奇来自于对这个问题的困惑:今年的片单是如何选出来的?为什么是它们?背后所指向的,就是戛纳电影节的选片规则。

戛纳电影节早已成为全世界艺术电影的顶级殿堂。对于文艺片来说,能入选亦是一项殊荣。虽然戛纳的选片流程和规则早已是在官网上就能查到的“明文规定”,但电影的好坏,是太难界定的标准,它需要选片委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判定。为了保证每年电影的质量,以及参赛大导演的数量,他们还需要与那些泰斗们周旋,又得和柏林、威尼斯竞争……于是,这样一场看似能被硬规定束缚的流程背后,其实充满了人情事故的周旋谈判。这样暧昧的游戏规则,让戛纳变得更加迷人。

戛纳电影节报名入口

「报名方式」

  “硬规则”

1、官网有登记通道,形式上有严格规定

戛纳电影节的官方网站上一共有8种语言,这其中包含了中文、英语、法语三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中语言最多样化的官网,充分照顾到了它的常客。

上一年年末到第二年一开年,是戛纳电影节接受片子报名的高峰期。戛纳电影节官网上的报名渠道开放给每一个人,片方们可以通过官网上的注册申请渠道,填写好影片信息,并将拷贝快递到指定点即可。这是戛纳给每个电影从业者的机会。

当然,在机会之下,从业者们还需要满足以下几个硬性要求:它必须是在12个月以内制作的项目;它必须是首映,且不能在制作方所在地以外的别的国家放映;它没有被放到网上公布,即便是短片也不行。短片不能超过15分钟,但长片没有严格限制。2003年意大利导演马可。图利欧。吉欧达纳的《灿烂人生》在戛纳的放映版本一共有五个半小时。

2、不同单元目的不同,电影须遵守“第一准则”

除了以上说到的形式,申请影片,尤其是主竞赛单元电影必须尊重“戛纳电影节规范”中的第一条:“戛纳电影节的精神是友谊和国际协作。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电影艺术的进步,并鼓励电影产业的发展,以及那些在世界各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电影艺术本身的作品。”

今年通过申请注册的电影数量,高达1854部。选片主席福茂说:“这意味着,我们只需要淘汰大部分的影片,最终缩小至50至60部。虽然有遗憾,但当涉及到全球最高的电影文化成就时,我们的确要更谨慎一些。因为戛纳电影节承载着给予全世界电影业主流精神支柱的重要任务。”

他口中所说的“主流精神支柱”其实也是戛纳电影节所有主竞赛影片的共同气质,戛纳电影节要做全世界艺术电影的风向标。

此外,戛纳电影节参赛单元还有展映单元、一种关注、电影基金会等。其中仅次于主竞赛而受到关注的,是一种关注单元。其选片规则是:处女作,以及在技术、风格上有实验性质的电影。

 “软人情”

1、通过政府推选

除了正规的报名流程之外,戛纳电影节也有一些“人情债”的报名方式。有媒体采访了熟知戛纳内幕的高层电影人劳伦斯。艾金森和纳蒂亚。布朗逊,他们表示,各国的政府部门也可以向影展推荐。比如中国的电影部门就可以通过游说,让本国的电影参加戛纳。比如,当年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就有不少人认为,电影部门在其中的推荐一定起了一定作用,就连时任主席的雅各布看完片之后都说,这部电影是在“替政府做宣传”。

2、法国政府和电影公司更易入围

虽然福茂表示,会严格控制法国电影在入围片里的比例。但实际上,出于一个电影节对于电影市场的推动作用,其背后与各方权益的权衡和周旋,也是戛纳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几十年积累起来的关系网里面,法国政府、大型的电影公司和大型电视台投资的作品,更容易被“公关”从而顺利通过初步筛选。就好比大部分参赛片的片头都能看到法国发行商wild bunch的LOGO一样,第66届戛纳电影节共收到1858部来自全球各地的参赛作品,最终有20部入围主竞赛单元,在20部入围主竞赛作品中,有法国资金介入的影片达到了15部。

 「选片流程」

  “硬规则”

1、评审团由10人组成,5人负责看外国片

与奥斯卡拥有庞大的评审机构不同,戛纳电影节的幕后选片团队保持着人数少且固定的特点。福茂介绍,委员会由10人组成,5人负责看外国影片,另外5个人负责看法国片。负责选择外国影片的5人组成分别是:电影节主席皮埃尔、选片主席福茂和一名导演、一名记者、一名电影爱好者。当然,还有一组团队,已经在很早之前,负责从众多DVD中,进行了初步筛选,找出陌生但有潜力的电影人。

这个由固定团队组成的选片委员会,每年从一二月起,便开始承担繁重的看片工作,三月份的看片量达到巅峰。前电影节主席雅各布曾在采访中透露,由于没有丰厚的报酬,很多时候委员并不十分情愿把每一部影片从头到尾的认真看完,有些影片甚至没有时间安排给更多的人看:“只有我和我的儿子洛朗。雅各布(曾拍过戛纳电影节的纪录片)坐在家里看完,就决定他们入选了。”

2、选片把控三大标准,地理分布也要考虑

福茂介绍,评审团在工作时,保证的是三个平衡标准:审美情趣的平衡、地理分布上的平衡、观众兴趣的平衡。“所有的参赛片,我们都要求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地理分布上,我们希望能够反映更多国家的电影发展水平,而不仅仅是几个电影大国。”今年除了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这样的“电影大国”之外,也有挪威、匈牙利和希腊的电影入围主竞赛。

  “软人情”

1、大导演电影要靠邀,很多人拖时间

除了正常的选片规则之外,戛纳还是会为那些大导演,或者由戛纳一手扶持起来的文艺片导演开“绿色通道”。比如第61届戛纳电影节继《神秘河》之后,伊斯特伍德的新片又一次参加了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福茂说,当他四月份联系我们之后,我们表示非常兴奋,“他想要参加主竞赛单元,要知道这可是冒着空手而归的风险的。”而据说,今年伍迪艾伦的《无理之人》,戛纳想尽力争取伍迪老爷爷参加主竞赛单元,但是被老爷爷拒绝。

选片委员会对大导演的电影,也会适当地“宽容”,比如入围主竞赛的《聂隐娘》寄给委员会的是一张DVD,里面只是未完成的粗剪,福茂说“我们只是根据它的大概形式进行的评价。”

戛纳电影节在4月中旬宣布主竞赛电影之后,往往都会在之后公布一些电影将补录进主竞赛,这就是所谓“惊喜片单”。福茂介绍,其实这样做也是有不得已的原因,主要原因是“那些导演们还没有做完”。当年,侯孝贤的《红气球》正是因为没有做完,结果不得不入围“一种注目”单元。

福茂说:“大多数后来添加补上的影片都是在4月16日官方片单发布会之后才看的。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我们收到电影的时间也越来越晚,比如尼克乐的《爱之谷》就是我们看的最后一部法国电影。我和我的同事都允许这些影片的迟到,因为我们希望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我们也有足够的时间看片,这是很必要的。”

2、委员会提出修改意见,导演听话才让进

很多时候,如果评委会们在拒绝一部电影时,会给与一些重要电影人拒绝的原因,有时候导演为了争取,会主动根据这些原因重新修改。福茂举例,“《故事的故事》我们看第一遍的时候特效没做好,于是我们拒绝了,后来导演说,等等,我再改改。在最后的时刻他改好了,于是我们最终决定入选。”

他表示,这样的情况还是少之又少的,“一般来说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些影片时就已经被说服了。如果有二审,大多都是因为跟影片有关系的那些人不断强求。我很少改变意见和决定,但我必须得像外交官那样处事圆滑。而且还得很有礼貌。当被要求二审时,我们都会重看,或者让其他人看,以确认我们的判断。这是很复杂棘手的工作也需要精巧得体的方式来处理。”

最近一次因“被拒”而撕破脸的是法国导演鲁诺。杜蒙。去年戛纳拒绝了他的迷你剧《小孩子》,他先是肢体上和福茂发生了冲突,之后一有机会就会攻击他。“当时他的制片人并没有给我看完整的全片,所以最后我们把这部剧从官方片单上划除了。杜蒙骂我腐败堕落,并给新任主席皮埃尔打电话,暗示说最好把我开除。”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