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系列即将收官,这部系列电影——在互联网电影人里或许称为这部系列产品更合意——毁誉参半,在两年的时间里留给中国电影一连串的疑问,在即将落幕之际,有些问题逐渐清晰和明朗——它太特殊了,引起的轩然大波几乎令传统电影人和“保守”的舆论愤怒,当然也因此激起了《小时代》粉丝们的“捍卫”——是《小时代》第一次将中国电影的目标受众从观众变为了粉丝。
正是在这样一场跨越两年的新旧势力对抗中,《小时代》的非议逐渐找到了一些答案,在乐视影业CEO张昭而言,《小时代》系列成就了乐视影业,也为中国电影史立下了一座里程碑。
《小时代》的争议和进步均源自“代沟”
毫无疑问,也无可否认,《小时代》系列从一开始就引来了沸腾的争议,无论是本身原著的是非,还是该片在视听语言上被称为PPT以及在价值观上“反主流”,这些争议两年来从未止息。张昭在近日接受虎嗅君专访时认为,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舆论漩涡,是因为“代沟”。这个代沟来自两个层面,一个是电影观众与影评人之间的代际鸿沟,另一个是媒介变革(广播媒体到互联网分众媒介)背景下两代媒介的代际跨越。
张昭提到了一位与其相熟的资深影评人,当时《小时代》上映伊始,旗帜鲜明地擎起了激烈批评该片的大旗。张昭认为,掌握传统媒体话语权的影评人们多半不是与《小时代》粉丝同龄,很多其实已为人父为人母,一方面基于传统电影的认识框架,另一方面作为家长对于青少年一代有天然的责任意识,《小时代》所传递的部分价值观令他们担忧和警觉。在张昭看来,“过去中国从来没有完整的青少年电影的这样一个概念,也很少有一个30岁不到的年轻人从来没有拍过电影,他就变成了一个市场票房的所谓主宰者,所以大家的反应就很大。”
此外,一部专为分众(90后)制作的电影,却在一个传统被认为是大众媒介的影院里放映,引起的传播能量爆炸亦是争议背后的恐慌所在。“如果(《小时代》)拍成微电影就没事儿了,为什么拍了电影就不一样了,大家还是把电影看得比较特殊。”
无论是反主流价值观还是专为一类人定制表达,《小时代》绝非首例,西方电影史和中国电影史都曾多次出现,譬如《雌雄大盗》(1967,又名《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 )登场伊始在西方也是引来口诛笔伐,反英雄的主角形象亦是令当时的西方电影界“开始怀疑人生”;譬如《庐山恋》(1980),银幕上的泳装和亲吻镜头也一样引来了当时中国影评界的轩然大波,而该片是当年的青春片哦——真正给年轻一代观众看的电影,让爱情在阳光下大胆表达。
张昭把电影看做媒介,而互联网也是媒介,而电影在互联网时代已被包容进了大视频生态中,其作为一种连接创作者与用户的媒介特征就更加凸显,“我在想媒体世界发生了这么大变化,电影难道就不能发生变化吗?整个互联网是一个新的媒介,互联网到底是什么,互联网就是印刷术。难道PPT不是一种表达方式吗?这是是新的印刷术时代。”
互联网给了整个社会一个多元化表达的空间,而互联网+电影之后,也令电影整个曾经的大众媒介得以被互联网分众。《归来》是张昭颇为喜欢的作品,“我很为《归来》自豪,从我个人来讲,这也是我的表达。尽管《小时代》的观众们并不喜欢《归来》。有很多《小时代》粉丝骂《归来》,在微博上跟我说,以后不要拍这种苦的电影了。但是,再让我拍我还会拍这样的表达,我会坚持我对生命的看法。”张昭相信,分众的影院需要不同的电影表达,《小时代》的成功并没有颠覆或者扭曲那些传统电影人所坚持的美好和崇高,“要坚守的一定要坚守,我也鼓励坚守,不必顺应所谓的商业元素,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多元的时代。”
有温度的情感服务:用户大于产品
媒介的功能在于沟通,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这批青少年,互动是他们对沟通的刚需,而传统电影人通常以艺术家、大师自居,更多的是我讲你听的姿态,甚至是“看不懂就再多看几遍”的“霸气”,在这一代青少年这里已经行不通了。
如何沟通?首先是抛开基于产品的沟通,从产品生发出情感沟通,这被张昭称为“有温度的情感服务”。
“传统做电影就是想商业的事儿想很多。”乐视影业刚开始做《小时代》第一、第二集的时候也仍是传统电影人的思维,但在遭遇第二集的票房滑坡以及舆论围攻之后,张昭在绝境之下找到了突围的凭借,“如果是纯粹的商业逻辑的话,(续集)就不应该再做了。第三集做剧本的时候对我是很大的考验,我们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就是更深度地和粉丝沟通,更多的让他们有一种拥有感。”这包括让《小时代》更加“小时代”,坚决打分众牌,让粉丝在情感上认同《小时代》是属于自己的,张昭强调,“用户是很在乎的。”这一点,看粉丝们对郭敬明和这部作品毫无保留地坚决捍卫就能看出,多少有点像父母般的无条件爱护。
用户比产品大,乐视影业从《小时代》的两年发行里建立了这样的理念,因此会将与用户的沟通超越产品的营销,以产品为依托在影片全流程贯通这种用户体验的关怀。《小时代4》的上映遭遇的柯震东事件几乎是毁灭性的,以《捉妖记》参照,后者几乎是重拍了一遍,而前者虽然比起后者在规避政策的强制上躲过一劫,但仍然被迫延后了半年时间上映,以便做好“剪辑”工作。
不论是郭敬明还是乐视影业,为了安抚粉丝的情绪,也是为了影片延期后仍能成功上映,不仅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持续性地与粉丝保持互动,观照粉丝的情绪,而且以推出《爵迹》项目重新拉动粉丝的热情,不让他们冷却,也就是不让他们失望。《爵迹》在阵容上既延续了《小时代》的一部分,令原来的粉丝/用户可以延展到新产品上,又以范冰冰领衔来关切粉丝的成长——从女生到女人,偶像的需求变化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张昭作为《小时代》背后的资本方,其实离粉丝很远,传统上出品人、制片人都只管2B的部分,也只跟2B环节的人打交道,但《小时代》很特别,张昭最近在微博上发现很多《小时代》粉丝感谢他,“不管你是不是有粉丝,你为他们服务的时候,他会从心底认可你。毕竟你让他们情感上获得了满足,他为什么不可能感谢你呢。”这也是为什么,在谈到第四集的《小时代》有什么不同时,他说这个IP有了温度。
这个温度也引来了更多的互联网巨头参与到了这部收官之作。BAT加上京东和整个乐视生态为《小时代4》提供了宣发上的支持,当然这是互惠互利的合作。为什么选择《小时代4》?互联网巨头看重的一定是商业上的价值,即便短期内并不能有可观的变现,但《小时代》的粉丝——90后已是互联网巨头们现在以及未来的主力消费群。此外,华人文化产业基金董事长黎瑞刚曾说过,内容也是入口。互联网巨头手上的都是渠道意义上的流量入口,但这些在同质化的竞争下已难言壁垒,譬如最近支付宝转身融合了微信和大众点评的王牌功能,毫无疑问是对后两者巨大的挑战。张昭认为,情感是维系用户、建立壁垒的最优策略,“互联网如果要做到有温度的流量,电影是最好的合作伙伴。”五大互联网巨头的此番联合,在张昭看来,正是共同意识到了《小时代4》的温度,而这是当下国内市场上罕见的稀缺IP。
10倍投资回报率,两年三轮融资:《小时代》系列成就了乐视影业
根据9日的票房统计,《小时代4》首日票房即破亿。《小时代3》累计达到5.2亿,《小时代2》累计达到近3亿,《小时代》超过4.8亿——《小时代》系列3年四部影片,无论是从系列片的长度还是票房产值都已经刷新了中国影史。而这也为乐视影业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回报。
据张昭介绍,该系列片乐视方面的投资回报率大概是1:10。2013年8月,乐视影业A轮融资,估值约为15.5亿元,2014年10月B轮融资,估值约为48亿元,据媒体报道2015年5月乐视股东大会上透露,乐视影业即将完成C轮融资,估值并未披露,但据悉在当时股东大会上,有资深证券分析师认为,“假如乐视影业单独上市,完全可以成为另一个华谊兄弟”。短短两年,乐视影业的体量成长,《小时代》系列功不可没。
此外,在张昭看来,《小时代》系列令乐视影业积累了可持续经营的用户人群,“这个人群一两千万是肯定有的,接下来我们再做《爵迹》,再做其它的影片也好,对于这些人经营的能力,观众基数是稳定的,这个对公司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就是我们通过《小时代》系列让乐视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运营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团队以及方法,也因此让乐视影业正式变成了互联网影视产业里的旗帜性企业。”
《小时代》系列即将落幕,它没有在两年前被舆论击倒,足以证明其生命力,尽管仍然充满争议,但在一个所有行业都在被互联网+的时代,没有争议和思辨或许才更让人不安。《小时代》的是非功过的盖棺论定或许还需要留给后人,但看得见的进步——特别是电影商品属性方面的观念、方法的进步确实由乐视影业实践并引领了,而这种波及全行业的变化已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