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国产动画“高产低质” 赚快钱终究毁了市场 该如何拯救?

“有笑有泪,有血有肉”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让国产动画片瞬间扬眉吐气。

虽然排片仅在10%左右,但上映首周3天票房破亿,到7月16日已破3亿,硬是改写了国产动画片口碑和票房的历史——在这个夏天的酷暑里,“有笑有泪,有血有肉”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让国产动画片瞬间扬眉吐气。

往年的节假日,出现在院线中的动画电影往往屈指可数,但是在今年夏天,困扰家长的“看什么”变成了“到底看哪一部”。从7月11日起,《大圣归来》等18部国产动画片在包括万达、中影星美、新影联在内的45家院线的2000家影院陆续上映。无论是假期,还是平时的双休日,影院9时至12时这个时段,都将独属孩子和他们的电影。

为国产动画电影提供独立定价体系

在《大圣归来》之前,中国动画圈的辉煌已恍如隔世。不要说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在中国动画史上辉煌的一页,连《宝莲灯》1999年以2900万元的票房位列当年中国电影市场排名第5位,力挫迪士尼的《花木兰》的战绩也很遥远。2012年,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冰河世纪4》在中国市场斩获4.5亿元,超过当年国产动画片全年票房总和。相比之下,绝大多数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一直在千万级徘徊。

“从以往数据来看,动画电影票房占总票房的比例就很低,2014年的比例为12%,2015年上半年为9.6%左右,而国产动画片就更低了。”上海河马动画总裁徐克说,随着电影行业竞争逐步加剧,进入影院需要的相应宣传发行费用也随之提高,这对国产动画电影来说无疑是增加成本,雪上加霜。

其实,国家对动漫产业的扶持由来已久。2000年,国家广电总局要求,电视台引进动画片必须得到审批,并有比例限制;2004年,要求1/3以上的省级和副省级电视台要开办少儿频道,国产动画片每季度播出数量不少于动画片总量的60%;2006年9月1日起,又把境外动画片移出了17点~20点的动画片黄金档。为了应对国产动画电影在发行市场上“被排片歧视”的传统,以往暑期相应的保护措施就是限制一些国外动画大片上映等。

“但这只是单向的保护措施,还没有为国产动画片总体提供一个合适的档期、一个免费的宣传渠道、一个制发放一条龙的体系,一个独立的定价体系。”徐克说,“作为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的一次动画产业的联盟活动,《动画,你早!》是保护国产动画的一次重要探索。”

徐克认为,对国产动画不是不保护,而是要找到有效的保护方式,找到和创造长期有效的档期资源,有效降低动画电影的宣发成本和费用,与影院和院线放映方形成独立的、仅针对于动画电影的保障与分账机制。

《大圣归来》执行制片人胡明一认为,《动画,你早!》首先保障了国产动画电影放映有固定时间、固定场次,孩子和家长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感兴趣的影片,也大大降低了电影进影院的宣传成本;同时它联合院线产生了新的定价制度,活动的特惠场票价会低于影院正常票价,给观众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国产动画为何“高产低质”

曾几何时,以《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水墨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渔童》《葫芦兄弟》等剪纸动画,《阿凡提》《神笔》《西岳奇童》等木偶动画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学派”动画片,充分借鉴了中国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艺术风格、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在世界的舞台上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然而这样的成功模式如今已不可复制。中国动画眼下似乎正处于一个喜忧参半的尴尬境地:一边是高居世界首位的动画产量,各地热火朝天的动漫展,另一边却是动画“大师”与“佳作”的严重缺失。“高产低质”的国产动画片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正如很多业内人士坦言,动画产业的核心是作品,“一味追求产量和规模,只能牺牲精品和降低审美标准”。在徐克看来,国产动画整体综合素质比较欠缺,无论是资金、技术、市场的认知度,还是市场的培养都存在缺陷。

徐克认为,首先,人才的缺口是制约国产动画电影从量到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合格的动画人才需要修养、技术、眼光,但现在学校大部分都在培养“软件操作手”,动画制作的手绘功底也很弱。其次是剧本,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中国成为海外动画片的加工大国,这在锻炼了国人动画技术的同时,却荒废了自己的创造力。此外,还有国内堪忧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今天出了个正版的卡通玩具卖10块钱,明天5块钱的盗版就出来了,谁还愿意花大钱花时间做原创?

被誉为“国产动画电影的良心”的《大圣归来》,从筹备到制作完成历时8年。制作周期长是动画最大的弱点,创作期间目睹一个又一个同类题材的作品登上银幕,导演田晓鹏的选择却是精耕细作,在每一个细节上下足功夫,但像这样的情况实在太少了。

目前成人观众对本土动漫作品的接受程度还很不够。在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关部经理何维看来,2015年市场仍处于“滥用IP”的阶段,很多经典的小说被三流或者不入流的影视公司改编成了评分极低的影视作品,或者一个好的IP被随便“换皮”改成了游戏产品,“这是赚快钱的心里作祟,结果就是毁了这个市场”。

“育人”还是“愚人”

2015年的暑期档为孩子们打造了一片专属的梦想乐园:全新归来的“大圣”正在将厚重的历史轻松地埋入孩子的心间;致敬80后童年的《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以下简称《黑猫警长》),志在完成两代人童年的对话;国产新一代萌宠“太二”和奥拉星的小伙伴们正在共同守卫星球。

回首童年时光,我们留在心中最朴素的道德理念往往都来自看过的动画片,可是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却在为孩子看什么动画片而担心。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产电视动画片内容审查的紧急通知》,起因是小朋友看了《喜羊羊和灰太狼》和《熊出没》的动画片,学灰太狼烧伤同伴,学熊大爆粗口。

一项相关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的动画受众人群中,13岁以下占总数的11%,14~17岁占59%,18岁以上占30%。而国产动画却过于低龄化,情节简单,内容乏味,因此丧失了大批成人受众。2014年10月,青青树出品的原创动画电影《魁拔4》宣布无限期停滞时曾对媒体说,中国电影市场,只有低幼类型国产动漫能赚钱的局面,让我们已经无法再扛下去了。

事实上,动画分级早已是国际惯例,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都有成熟的分级标准。如,《蜡笔小新》在日本属于发售、播出受限制的成人动画,但在中国,好色又谙熟世故的小新却是“老少咸宜”。

国产动画如何摆脱令人生厌的枯燥说教,承担起“育人”之责?如何让孩子们在“人之初”就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一个轻松直观的认识?这些问题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

大银幕呼唤中国自己的动画英雄

《大圣归来》不光票房飙升速度令人叫绝,在评判标准向来苛刻的豆瓣电影,其评分也高达8.7分。作为全球首部西游题材3D动画电影,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完成的中国故事。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动画系主任艾胜英认为,大圣的角色塑造得非常成功和立体,与《功夫熊猫》里西方式解读出的“香蕉武士”不同,作为中国人自己的超级英雄,变身之前的“孤绝勇士”和变身后的“热血武神”充满了纯正的东方侠义精神,“只有在中国的市场里才会做出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电影”。

除了在故事上大量保留了经典形象和故事风格,和目前大多数动画电影以电脑技术完成不同,《黑猫警长》沿用了经典手绘风格。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钱建平认为,原汁原味的中国动画保有一种“中国美学”,这也是区别于好莱坞动画的标签。“当下中国的动画市场已经非常兴旺,但中国的动画是缺乏传承、缺乏根的,没有从我们自己的文化土壤里边出来,以模仿居多。现在的银幕要呼唤的是自己的动画英雄。”钱建平说。

除了孙悟空、黑猫警长这些经典动画形象,取材于民间故事、传说的动画也成为这个夏天的另一个亮点。讲述绍兴师爷文化的《少年师爷》、取材自山海经的《天眼传奇》、带有雪域风情的《藏羚王》,这些浓郁的民族题材动画,将传统文化用充满童趣的方式交到孩子们的手中。

找回中国动画的自信,必须首先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有自我文化认同的底气。在《大圣归来》的制作中,田晓鹏最大的困惑是如何摆脱好莱坞动画大片的影响:“大家玩表演都是《功夫熊猫》那种,一吃惊都是抖肩。中国人到底该怎么吃惊,这个都得从生活中找,从头找到东方风格的路子。”

《大圣归来》制片人、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江说:“《大圣归来》让大家看到了高技术对动画电影的推动作用。那么技术之后,动画电影向更深度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在刘志江看来,时下中国的动画电影不乏奇观的创造,意境、格调的营造,但是在用动画阐述我们自己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上还要进一步探索,在民族化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提出现代化、全球化。

刘志江说:“好莱坞非常羡慕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特别希望能够借助于中国的这些文化资源来发展他的动画电影,像《花木兰》、《功夫熊猫》等。而我们的国产动画电影究竟如何体现中国美学精神和中国文化精神,这是一个基础性、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