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内地电影市场发生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票房井喷,各种纪录被刷着玩儿,街头巷尾也都在谈论票房,这不禁让人心生好奇:这其中到底哪部影片赚钱最多?
截至7月26日,《捉妖记》票房已达13.5亿,超过《人再囧途之泰囧》的12.67亿,刷新华语影史票房纪录。《西游记之大圣归来》6.7亿,超过《功夫熊猫2》的6.17亿,刷新内地影史动画片票房纪录。《煎饼侠》也已突破8.5亿,总票房最低10亿起步。
而在此之前,《泰囧》、《西游降魔篇》、《心花路放》和《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都在国内拿下了10亿以上票房,《智取威虎山3D》和《澳门风云2》单片票房也都在8亿以上,都曾轰动一时。
但是,票房越高并不意味着赚钱越多,因为各个影片的成本不一样。而有关成本这个事情,即便是同一部影片的投资,也往往会有无数个版本,片方公布的是一个数字、媒体报道的是另一个数字、坊间流传的更不相同。
因此,本文有关哪部影片赚钱最多的测算,只是一个大概而已。但望各方人士被算多了不要惊喜,被算少了也不要生气,一笑置之。
不过笔者想要强调的是,在一个绝大多数人都“向钱看”的年代,谁赚钱最多,并不意味着它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就最大;这就像一个人社会贡献的大小,跟他有多少钱是两码事。
虽然《泰囧》缔造的票房纪录已被打破,但目前影片仍保持着最赚钱电影的称号
科普一下
片方只能拿到总票房的30%多
《捉妖记》票房冲向20亿,不排除有人天真地以为这些钱都归投资方所得,这里再次科普一下中国电影票房的分成方式。
一般情况下,每100元票房,需要上交电影专项基金5元,收税3.3元,院线和影院分成约为50%,发行代理费约为5%-10%.也就是说,作为投资方,一般只可以拿到总票房的30%出头,姑且统一按1/3计算。
需要说明的的是,一些影片的投资方为了鼓励影院增加排片,经常会主动降低自己分成的百分比,这就是所谓的“返点”,一般在3%-5%左右,本文暂且不论。
同时,一部影片除了制作成本,往往还需要数额不菲的宣发成本。不过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影片的新媒体版权高涨,今年单片已经突破4000万人民币,姑且让这些影片的新媒体版权、产品开发和海外票房去抵消宣发成本吧,本文只按制作成本计算。
凭借低成本优势,《煎饼侠》有望成为最赚钱的华语片
分析
《煎饼侠》有望荣膺最赚钱电影
尽管《捉妖记》、《煎饼侠》等片的票房扶摇直上;但如果要说赚钱,极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恐怕还是《泰囧》最多——除非《煎饼侠》总票房超过13亿。
这部由徐峥执导并主演,黄渤和王宝强等人联合主演的喜剧于2012年底上映,一度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事件,万人空巷,最终票房以12.67亿收官,创下当时的历史新纪录,直到上周末才被《捉妖记》打破。
不仅票房极高,《泰囧》的制作成本也控制得极好,只有3000万左右。因此就这一部影片,就为制作方带去了大约3.88亿净利润,排在所有影片之首。
正在热映的《煎饼侠》则是另一个掘金大户。目前其累计票房已超过8.6亿,最后姑且只按12亿计算,但由于其制作成本只有2500万,净利润可高达3.75亿,距《泰囧》只有一步之遥。如果其累计票房超过13亿,净利润可达4.04亿,超过《泰囧》位居历史第一。
相比之下,已经创造了华语片票房纪录的《捉妖记》目前累计票房已超过13.5亿,总票房直奔20亿而去,但由于其制作成本高达3.5亿,仍然不是史上最赚钱的电影。
结语
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并非由票房高低决定
《泰囧》、《煎饼侠》等片以小搏大,成为史上最赚钱的影片,令人羡慕不已;但如果说到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却并非单由票房而决定。
业内人士认为,多出现一些以小搏大的影片固然值得欣喜;但这类影片太多,并不足以推动整个华语电影工业前行。这个时候,那些耗资巨大、制作水准较高的影片,尽管没能获得最高利润,也值得让人尊敬,因为是它们在提升整个华语电影工业的水准,比如《捉妖记》。
实际上,《捉妖记》制片人江志强在这一点上看得很清楚,他在接受腾讯娱乐专访时坦言,尽管影片耗资巨大,上映前又前途未卜,但他并没有过多担心:亏就亏了,只要自己做出了对得起观众的影片就行。“有钱以后就多拍几部(电影),没钱就少拍几部。”
而之所以有这个底气,除了江志强人生态度的豁达,更重要的是《捉妖记》代表了华语电影的全新制作水准。如果这种电影亏了,那是观众的不幸,因为以后再也没有人愿意花大价钱去冒险了。
《太平轮》导演吴宇森也说,好莱坞的六大制作公司即便冒着巨大的投资风险,也还是会去尝试那些耗资数亿美元的豪华巨制:“他们会把从别的影片身上赚到的钱,用到这些大片身上,因为只有大片才能提升工业水准。”
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向那些耗资巨大、制作质量过硬但又赚钱不多的大片致敬,向这些大片幕后的电影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