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年2月中国内地影市创下40.2亿元票房时,很多人没想到,5个月后这一数据已攀上54.9亿元高度。首日、单日、单周、单片等各项中国影史票房纪录都在刚过去的7月被重新改写。然而,所有这些数字的更迭都与国产艺术电影无关。今年前7个月,中国内地票房被商业片绝对霸占,票房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速度与激情7》《捉妖记》《复仇者联盟2》《侏罗纪世界》和《煎饼侠》,这5部商业片占据前7个月200余部影片总票房的31%。
我们需要电影工业的良心产品,同样需要按摩灵魂的走心制作。当年轻人习惯为好莱坞所营造的机器怪兽惊声尖叫,当他们沉醉于无厘头式的嬉笑逗乐,润物无声式的真情鲜见,总让人感觉缺失了什么。若我们的主流观影人群的需求仅仅停留在感官刺激上,还怎能指望电影艺术的内涵价值不流于稀薄?著名导演谢飞说:“如今的商业片横行恰好印证了影市的失衡,那些能够留住时代思考的影片越来越少了。”
在许多电影从业者及学者看来,艺术电影是电影的拓荒者,它所记录的有历史与心灵,不该在喧嚣里蒙尘。即便国内艺术电影仍属小众,“但有正确的价值主张,有高蹈的美学风格,有创新的电影精神的艺术片不该成为孤岛。”谢飞说。
艺术土壤培育应先于大规模艺术院线排布
业界呼唤艺术院线之所以历久不息,人们对艺术的渴望是一回事,国产艺术片境遇的持续低迷,则是另一重要因素。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工作人员高山说:“我很清楚今年艺术片反复引发热议的起点,是因为王小帅导演的《闯入者》。但若看看背后的数据,就不难发现,我们的土壤还没优渥到能够大规模欣赏艺术片的程度。”他透露,普通商业片在北京获得的票房占比,一般占全国的10%,但《闯入者》一片,北京的票房占全国的1/3以上。足见,艺术片的生存土壤在国内极不均衡。现阶段,只能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始试验。
问题是,京沪等大城市里的影迷就足以消费、支撑起一条艺术院线的生存吗?高山对此持保留意见,“不能因为电影节期间艺术片一票难求,就认为艺术片已有了足够的存在空间。事实上,电影节是个阶段性、差异化的节日,是影迷在日常看惯了商业片后对于艺术片的阶段性爆发需求。”在他看来,若置换一下,平时多放艺术片,而到电影节期间集中播映商业片,商业片也会供不应求。所以,在观众的欣赏习惯还未成熟之前,与其敲锣打鼓地排布持续性的艺术院线,不如扎扎实实做好艺术土壤的培育。
对于谁是艺术片的主要受众,谢飞的意见是,“从学生群体中开始艺术教育。”他提到,即便在商业片最强盛的美国,几乎每所高校周边都有几家艺术影院,这些影院会在学期开始前公布排片,好让大学生们按个人喜好安排选课与观影。谢飞刚完成一篇文章,主旨即呼吁经典影片进课堂,“要想马上改变现在影院里20岁年轻人的审美趣味与艺术品位,来不及了。但我们能从更年轻的入手,让下一代知道什么是电影,什么是艺术,等到他们迈入社会后,面对影院就能做出不同选择”。
但即便把校园培育成艺术片的土壤,也绝不等于艺术院线就有了大张旗鼓的底气。“欧美国家艺术片的主要观众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群体。这部分人有人生阅历去消化艺术片承载的历史与观念,他们也有充裕的经济实力与时间空闲。”有专家称,中国艺术电影观众的培育是个长期工程,“少则五六年,多则20年,要让青春少年理解艺术片中的负载,前提是他们从小就有关注社会、关注艺术的眼睛,而这双眼睛得靠家庭教育的滋养。”
呵护艺术片需观众参与更要机制创新
在等待艺术电影土壤成熟乃至肥沃的过程中,有没有捷径可走?中国电影资料馆策展人沙丹认为,呵护艺术片需要观众的参与,更需要创新的机制扶持。
在沙丹印象中,每逢热门活动,电影资料馆就会汇聚大量观众,以至于他常在心里打起算盘:北京2000多万人口,文艺青年最少也有百八十万,就凭他们养活一批艺术电影机构不是挺简单的事儿吗?但事实并不如此简单。在北京,遍布着各类放映机构,有政府背景的如电影资料馆、高校背景的如北京电影学院、外资背景的如尤伦斯艺术中心、外交背景的如法国文化中心等,以及各种民间文艺场所。可在林林总总的放映场所中,真正产业化运行的,只有一家百老汇电影中心。而且,“百老汇”成立之初也都是赔本经营,直到近期才实现收支平衡。“如果文艺青年的钱都那么好赚,北京又怎会只有一家百老汇?”沙丹说,“消费者有时宁愿去网络和DVD市场找片源也不愿来电影院消费艺术片。”而观众的选择正戳痛了更紧要的桎梏——片源紧缺。“中国优秀艺术片短缺是不争的事实,所以需要看向国外。”沙丹分析:“但我国目前的进口片配额一年不超过50部,绝大部分被好莱坞商业电影占据,艺术片凤毛麟角。这就导致国内影院很难自主放映,只能靠与使领馆、电影节等合作解决片源问题,但这都不可持续。”
对此,谢飞呼吁建立艺术影片发行公司。“只有相关机构批准单独成立艺术片发行公司,并允许拥有引进权,艺术影院才能引来源头活水。否则,一年到头重复有限的经典,艺术院线的上座率无从谈起。”现在的问题是,艺术电影发行公司的成立是否会被纳入中国电影改革的蓝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