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好莱坞 / 正文

盘点好莱坞电影中那些迟来点续集

以《侏罗纪世界》、《夺宝奇兵4》、《创:战纪》、《银翼杀手2》等电影续作为典例,细数好莱坞那些迟到10年+的续集,分析导致这些正统续作姗姗来迟的各种内外因素。

电影续作早已不再是电影圈的新鲜事物了,能够站在巨人的肩上,坐拥前作积累起来的口碑和人气,对于任何一部作品来说都是一笔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就算时隔十余年之后,把当年的经典重新续拍,仍然是时下电影界制造噱头和话题的重要手段。

除去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仿作”不谈,我们往往也会好奇,有些“正统”的续作究竟为什么会迟到如此之久?

在这么多年的时过境迁之后,也许主创已经悉数换人,当年的外景也物是人非,但是作为观众和影迷们,我们所关心的是当年的经典,还是不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至于这些续作们姗姗来迟的原因,实际状况无外乎两种:不想拍或者不能拍。创作者当初或者根本没有打算要拍续集,在多年之后机缘巧合才有了新作;或者是早有计划却迟迟未能施行,或者是准备欠缺,或者是经济紧张,续集的计划只好一拖再拖。

相比于《侏罗纪世界》、《教父3》此类正统续作,《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等系列电影重启之作虽然也迟到了长达30年,但除了影片的概念仍旧一致之外,人物、故事主线等均完全革新。换句话说,那些不看“前作”也完全不影响观众接受“续集”的电影系列,本文暂不讨论。而迟到10年的《异形5》则与《银翼杀手2》类似,最终成片还未出现,对于此类续作,我们也只能列出典型,而无法尽数。

不管怎么说,事隔多年之后,能够再次看到曾经为之沉醉的作品,对于影迷来说,都是一件牵扯回忆的大事。更何况,时间才是最奇妙的创作者,在商业大片当中,我们看着新的技术和特效重现着我们曾经的想象和激情;在文艺小品当中,我们看着岁月不再的主创还在坚持着同样的梦想。

电影的伟大和感动,大概就在这里了吧。

■迟到14年的《侏罗纪世界》

迟到原因:《侏罗纪公园3》失利、原著作者去世

从《侏罗纪公园》到《侏罗纪世界》,该系列在电影概念与人物设计上保持了内核上的一致性

怎么形容《侏罗纪公园》三部曲在世纪末的观众心目中留下的深刻印象都不为过。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所热衷表现的巨大怪物与人的对抗外化了世纪之交人们内心惴惴不安的恐惧。那些残暴的失去控制的侏罗纪时代巨兽,在银幕上肆虐成灾而最终又被影片主角们成功战胜,斯皮尔伯格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始终准确敏锐地切中每一个时代人们心中的隐秘之音。

而作为一个系列的《侏罗纪公园》,虽然诞生在20年前,但是紧凑的剧情和气氛的营造就算在如今看起来仍然会让人沉醉其中,从而忽视其技术上的缺陷和不完备。《侏罗纪公园》的前两部皆出自于斯皮尔伯格之手,第三部则将导筒交给了老搭档乔·庄斯顿,尤其第三集口碑和票房都不尽如人意。

《侏罗纪公园3》的崩盘,让斯皮尔伯格和环球影业决定暂时搁浅侏罗纪系列,开发工作主要停留在剧本的打磨上。2008年6月,前三部曲的特效大师斯坦·温斯顿去世;同年11月,侏罗纪之父迈克尔·克莱顿去世,两位重要人物的离开,更为侏罗纪系列带来沉重打击。《侏罗纪公园》这个金字招牌,被封存在了环球的片库当中。

斯皮尔伯格与科林·特莱沃若将共同担任《侏罗纪世界2》的制片人

但是这种封存必然不会是永久的。3D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电影,尤其是大片的面貌。趁着3D电影的东风,2012年,《泰坦尼克号》的3D转制版上映,事隔十多年之后再次横扫票房。环球显然也看到了这份商机,2013年,《侏罗纪公园》的3D转制版也在影院上映。

或许是这场3D的风潮让环球重新想起了这个曾经辉煌的系列,《侏罗纪世界》的出现自然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一方面,3D技术成为了《侏罗纪世界》有别于前作的最重要卖点,而另一方面,在故事设置乃至影片细节上向前作的种种致敬也让这部影片成为影迷们的一次集体怀旧。

而十四年后再次启动的《侏罗纪世界》最终不负众望,影片成功扭转了“侏罗纪”系列逐渐走低的票房成绩,在全球收获了15.6亿美元,位列影史第三的位置。而“侏罗纪”系列35.3亿美元的总票房也使其成为最赚钱的电影系列之一。另一方面《侏罗纪世界》的成功也令“侏罗纪”系列的继续成为可能,现如今《侏罗纪世界2》已经提上议程,至于影片会否延续“侏罗纪”系列的辉煌,还需且行且看。

■迟到16年的《教父3》

迟到原因:压根就不想拍

《教父》系列的终结和巅峰正在于《教父2》,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如此。影片在当年奥斯卡上轻松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配四个重要奖项,顺便还收获最佳男主和最佳女配的提名,顺利跻身IMDB TOP250的前列。

虽然《教父3》受到诸多影迷的诟病,但依旧不可否认它的存在构成了完整的《教父》三部曲

功成名就的《教父2》显然不再需要什么续集来强充门面,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本身也正是这么打算的。他认为《教父》的故事已经相当完整,于是在拍完《教父2》之后,科波拉拍了《现代启示录》,担任《黑神驹》制片,然后跑到日本给自己的偶像黑泽明当制片拍了《影子武士》,丝毫没有看出要继续《教父》这个系列的意思。

导演科波拉在《教父》三部曲拍摄现场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80年代科波拉一顿折腾拍了好几部大制作商业片却票房成绩欠佳之后,经济的压力也成为这位电影大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于是正在这时,曾经因为《教父》两部曲名利双收的派拉蒙公司提出了拍摄《教父3》的计划,科波拉虽然百般不情愿,但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可是一点都不夸张。万般无奈之下,科波拉只好与马里奥·普佐开始重写剧本,再加上派拉蒙要求影片要赶在1990年的圣诞档期上映,影片的拍摄则更加难以保质保量。

虽然最终《教父3》在前两部的基础以及科波拉和普佐的才能之下还算完满收官,但其显然是无法与两部前作媲美。而事实上《教父3》历来也收到很多《教父》系列忠实粉丝的责难。但是不管怎么说,是非成败暂且不论,《教父》三部曲在电影史上的经典地位已经是无法动摇的了。

■迟到19年的《夺宝奇兵4》

迟到原因:宁缺毋滥

《夺宝奇兵》系列和本文提到的其他续集系列不同的是:从拍摄首部电影之时,影片就被构想为一共五部的系列作品。在1981、1984、1989连续推出前三部之后,影片大受欢迎,琼斯博士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夺宝奇兵》不仅成为商业上成功的重要代表,也成为电影学者,尤其是电影文化研究者绕不过去的重要案例。

《夺宝奇兵》系列见证了主演哈里森·福特的事业巅峰期,而《夺宝奇兵4》也开启了福伯回归经典的旅程,目前确定的项目包括《星球大战7》、《银翼杀手2》,传闻中的则包括《新亡命天涯》等

《夺宝奇兵》&《夺宝奇兵2》拍摄片场照

但是在第三部之后,《夺宝奇兵4》却迟迟不见踪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制片人乔治·卢卡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早就意识到,如果仓促上马,只会将辛苦塑造的经典形象毁于一旦。

对于这两位电影界的巨头来说,趁热打铁多捞一笔显然不是他们拍电影的方式,对于自己作品的精雕细琢才是第一要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才是他们之所以成为大师,而不仅仅是电影匠人的重要品质。

传闻称正当红的克里斯·帕拉特有可能加盟《夺宝奇兵5》,当帕拉特却否认了此事(图为网友制作的帕拉特版琼斯博士)

《夺宝奇兵4》就在这种宁缺毋滥的等待中被搁置下来,一放就是19年之久。在等待故事创意的过程当中,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收到了数以千计的剧本,其中包括上一部作品的编剧杰弗里·鲍姆、给《虎胆龙威》做过编剧的杰布·斯图尔特、拍摄过《第六感》的M·奈特·沙马兰,以及《肖申克的救赎》和《绿里奇迹》的编剧兼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但是他们的剧本要同时获得卢卡斯、斯皮尔伯格和哈里森·福特三个人的首肯,这绝非易事。

对于剧本的精挑细选再次延迟了影片问世的时间,最后敲定由斯皮尔伯格的老搭档大卫·凯普担任编剧。接下去又需要邀请当年的主创加盟,66岁的哈里森·福特开始为了角色健身,安排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的档期,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时间已经来到了2007年。

所幸影片的拍摄过程并没有太多波折,《夺宝奇兵4》在创作团队的高标准要求之下也继续了前作的辉煌,让印第安纳·琼斯在世界各地继续着他的冒险之旅。而在此基础之上,传闻中的第五部重启之作也提上了工作日程,虽然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希望这一部续集不至于让影迷们等得太久。

■迟到16年的《洛奇6》&迟到20年的《第一滴血4》

迟到原因:史泰龙老矣,尚能饭否?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无疑是人类电影史上最为典型的硬汉明星,甚至可以不加“之一”,而自从出道以来,史泰龙在银幕上穿梭在各种野外荒漠和城市森林当中,用尽一切手段将敌人打垮在面前,他的形象甚至反过来影响到漫画和游戏当中的人物造型和设计。在整个七八十年代,史泰龙代表着坚毅刚烈的美国男人,既能够出门御敌,又能够回头护家。而这种形象的集大成,无疑是《第一滴血》系列。

史泰龙在2006年与2008年分别带来了《洛奇6》与《第一滴血4》,用电影证明自己确实宝刀未老

《第一滴血》在1980年代一口气拍摄了3部作品,而从内容上来说,除了这三部作品都由同一个主人公串联起来以外,在主题上却难以找到共同之处。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冷战思维的不断深入,《第一滴血》当中表达出的对于美国社会和制度的反思到了《第一滴血3》中已经变成了对于苏联的明嘲暗讽,《第一滴血》系列的辉煌乍起而终,或许正是那个时代的特殊环境带来的正反两面。

而史泰龙终究没有变成一个过眼即逝的肌肉猛男,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在粗线条的动作片之外,还懂得为自己开拓更深和更广的空间。1976年,史泰龙自编自演了《洛奇》,影片在次年的奥斯卡上力压《出租车司机》和《电视台风云》,拿到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史泰龙本身也收获一个最佳男主提名,甚至他还成为历史上第三个同时提名最佳编剧和最佳演员奖的电影人(另外两位是查理·卓别林和奥逊·威尔斯)。史泰龙在此证明了自己并非只有一身肌肉。

《洛奇》系列也如《第一滴血》一样,一发不可收拾,直到1990年的《洛奇5》之后,史泰龙才告别了《洛奇》。一方面,新的动作明星,例如布鲁斯·威利斯开始出现,另一方面,观众们对于男演员的审美也逐渐从肌肉猛男转向了英俊小生,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年过四十的史泰龙无法不承认,身体已经开始成为了阻碍。

但是英雄当然是不会在无聊的烂片当中沉寂的,2006年,《洛奇6》上映,曾经的拳王再次从头开始,走向人生的擂台,很难说史泰龙在洛奇身上投射了多少自己的人生体悟,但是至少我们所看到的,是那个不服老的史泰龙,这还没完。

2008年,史泰龙继续续写了《第一滴血4》,虽然在影片当中我们所看到的兰博已经很难再重现当年的动作场面和爽快身手,更多的时候是利用武器而不是拳头,但是和《洛奇》一样,史泰龙所展现的,是钢筋铁骨之下的坚持和决心。

近年来,凭着《敢死队》重出江湖的史泰龙似乎更有老而弥坚的姿态,或许我们还可以期待的是,2016年,70岁的史泰龙还会带来《第一滴血5》,为那个铁骨铮铮的英雄画上完美的句号。而今年“洛奇7”《奎迪》即将上映,只是这一次,史泰龙不再亲自上场,而是以教练身份,指导前任对手的儿子登上拳坛。

■迟到20年的《活死人之地》

迟到原因:罗梅罗也没钱了

从1968年的《活死人之夜》开始,整个“活死人"系列已经跨越了37年,对丧尸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乔治·A·罗梅罗的名字在恐怖片爱好者心目中是无比重要的大师级人物,这位被称为“丧尸之父”的电影人在1968年拍摄了一部重量级的僵尸恐怖片《活死人之夜》。影片没有什么炫酷的特效,也没有一惊一乍的恐怖情节,但是其中对于丧尸的描写和对于美国社会的暗讽让这部投资只有10万美元的小成本电影不仅收回了远远高出成本的票房,也成为一代cult片经典。

《活死人之夜》革新和开阔了恐怖片创作的视野,僵尸片的创作开始出现新的面貌。但是乔治·罗梅罗起初并没有想要把这个影片做成卖座的系列。在《活死人之夜》赚得盆满钵满之后,罗梅罗继续他对于恐怖片的独特口味和偏好,拍摄了一系列各种题材的低成本恐怖片,不过这些影片只能算是亮点寥寥。

十年之后,罗梅罗重新回想起给自己带来第一桶金的《活死人之夜》,于是拍摄了续集《活死人黎明》。影片在故事上几乎就是《活死人之夜》的翻版,只不过从黑白换成彩色之后,罗梅罗更想将影片做成一部商业制作,而丧失了前作当中犀利的剖析角度,但是影片获得了更大的成功。1985年,再次推出第三部《丧尸出笼》,但是成绩仍然不尽如人意,评论界和票房的反应都是一片惨淡,罗梅罗的创作只好告一段落。

对于B级片导演来说,没钱拍片实在是家常便饭,慢慢筹钱就是了,于是罗梅罗一边拍着各种恐怖片,一边还把《活死人之夜》和《活死人的黎明》版权卖出翻拍了新版,直到2005年,罗梅罗终于拍出了“活死人六部曲”的第四部《活死人之地》。影片再次确立罗梅罗作为“丧尸之父”的头衔并非浪得虚名,他对于僵尸片深度的开掘和展现也确实并非四起的仿作可以比肩的。

《活死人之地》吸引到了《僵尸肖恩》的主演埃德加·赖特和西蒙·佩吉,还有意大利恐怖片大师达里欧·阿基多的女儿艾莎·阿基多,足以见得罗梅罗在圈内的大师地位。影片上映首周就登上票房榜首,也成为罗梅罗这六部曲中票房最高的作品。事实上,对于罗梅罗来说,拍僵尸片或许并不在乎票房,而在乎的是一种哪怕小众但是怡然自得的乐趣。对于这样的影片,漫长的等待,也总是值得的。

■迟到28年的《创战纪》

迟到原因:观念限制

从海报就不难看出《电子世界争霸战》与《创:战纪》的渊源

现在的观众再看到1982年的《电子世界争霸战》会觉得影片实在太简陋了些——虽然它确实也是利用电脑来进行了大量图形处理,但当年的电脑技术和如今我们所司空见惯的特效显然不是一个量级。不过这一点丝毫不影响《电子世界争霸战》的重要意义。

作为科幻电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电子世界争霸战》所描写的虚拟世界和创造的那些炫酷的装备是此后我们在科幻片里所见的各种想象力的始祖。虽然由于影片的关注重点在于技术而非内容,以及迪斯尼参与影片的制作,导致整部影片在内涵层面上薄弱很多。但是在当年的背景下来看,这部具有突破性的作品显然是超越时代,而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

28年后,主演杰夫·布里吉斯再度回归电子世界,影片甚至用动作捕捉的方法呈现了更年轻的布里吉斯

在当年的奥斯卡上,《电子世界争霸战》只拿到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音响两个提名——而当年技术类奖项的最大赢家是《外星人E.T.》——或许,当年的观众们还是比较容易接受外星来客这样更具体和实体化的“科幻”,而对于《电子世界争霸战》的构建的赛博空间则难以普遍理解。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电子世界争霸战》自诞生之后,始终只是小众影迷们心目中的经典。这也让影片拍摄续集的计划遥遥无期。毕竟迪斯尼可不想让自己的钱打水漂,投资电影想做的可不是艺术伯乐,而是商业大亨。

于是时隔了长达28年之后,《创:战纪》作为《电子世界争霸战》的续集上映了。与其说是迪斯尼“开了眼”,还不如说,是因为观众们早已看惯了各种“烧脑大片”,对于抽象和虚拟世界的理解也不再一穷二白。另一方面,很显然的,《创:战纪》的抽象性比起前作已经大大降低了。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早年看上起简陋的造型和道具如今也有了丰富的细节和造型,正是技术的进步和科幻观念的深入发展,才让当年那部看上去就是一堆线条和色块的《电子世界争霸战》焕然一新,成为我们科幻梦想的最佳见证。

《创:战纪》原本计划中的续集《创:上升》原本定于今年10月开拍,导演约瑟夫·科金斯基,主演加内特·赫德兰、奥利维亚·王尔德均有望回归。但五月份的时候,迪斯尼突然叫停该计划,该系列是将就此打住,还是会出现下一个迟到28年的《创:战纪》,我们不得而知。

■迟到35年的《银翼杀手2》

迟到原因:知音难觅

《银翼杀手》的赛博气质十分迷人,它也开创了电影对于末日世界的一种典型想象

1982年,《银翼杀手》上映,影片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刚刚拍完《异形》,正一跃成为好莱坞大导,而主演哈里森·福特在前一年成功塑造了印第安纳·琼斯的形象,但是强强合作的结果,《银翼杀手》在当年的电影市场当中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都没有获得太好的反响,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也对影片贬大于褒。

毕竟,当年的科幻片重头戏是斯皮尔伯格的《外星人E.T.》和经典的《星际旅行2》,《银翼杀手》压抑灰暗的气氛和缺乏视觉刺激的情节,实在让沉浸在感官享受中的电影观众们提不起兴趣。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在《银翼杀手》拍摄现场

生不逢时的《银翼杀手》票房失败直接导致了华纳公司损失不小(顺带一提的是,邵氏公司也是影片的制片方,《银翼杀手》的失败使得邵逸夫不敢再随便投资美国电影),于是,这部雄心勃勃的科幻影片似乎就此成为了电影史上的过客。

然而在影片上映之后的几十年间,这部当年的“烂片”却越来越受到科幻迷和业界的尊重和好评,到了2000之后,《银翼杀手》在科幻界的地位,甚至已经和《2001太空漫游》不相上下,这种转变看似不可思议,事实上也并非毫无理由。

经过了娱乐大片的洗礼之后,人们对于电影的诉求也逐渐回归到内容和主题上来。《银翼杀手》整部影片所讨论的“什么是人”这样的核心问题也再度引起现代人的思考和反思。《银翼杀手》在三十年前所超前地探讨的哲学命题现如今已经成为一代代电影人和科幻片难以绕过的重要问题。

丹尼斯·维伦纽瓦将接过雷德利·斯科特的衣钵,执导《银翼杀手2》

也正是因为这样,《银翼杀手》在2012年上映30周年的时候推出了导演剪辑版,并且宣布了《银翼杀手2》开始筹备的消息。影片将于2016年夏天开拍,2017年才会与观众们见面。

年近80的雷德利·斯科特与74岁的哈里森·福特均将回归,只是这一次前者的身份变作制片人,导演的职位则交给因《焦土之城》、《囚徒》等为人熟知的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面对如此阵容,我们更有理由期待《银翼杀手2》带来新的惊喜。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