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中国本土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最新数据显示,这部动画电影票房统计为9.36亿元,日均票房在500万左右。预计到电影下映时,票房收入能达到10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由娱猫发起的大圣归来系列动漫衍生品于本月5日正式在京东众筹上线。目前,众筹时间接近2/3,20款衍生品中只有一款众筹成功,平均众筹金额不足1/3。
这似乎与粉丝们对这部电影的狂热追捧并不相符。
国产动漫强IP时代已经到来?
IP,实际上指的是可以反复开发并进入不同领域的优质内容。近两年,《西游·降魔篇》和《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在取得超过10亿元的票房之后双双进军游戏领域,有业内人士预测,西游题材或将成为国内电影市场上的一个“超级IP”。如果仅从票房上看,今年暑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热映继续论证着这一观点。
实际上,多元变现只是强IP的特征之一。前漫威主画师Walter McDaniel曾指出,真正的IP是无形的并且可以永久存活的。而现在国内市场上的所谓IP通常都是瞄准某一种特定的盈利模式而出现的,并不能很好地在所有媒介之间转换。很多都在“热”过一段时间之后便沉寂下来,并不具备强IP应有的形象价值。此次《大圣归来》衍生品的冷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因此,说国产动漫强IP时代已经到来恐怕为时过早。
众筹适合动漫衍生品吗?
近年来,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众筹融资模式发展迅速。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产品众筹市场融资总规模达到4.4亿元,同比增长123.5%。内容涉及智能硬件、音乐、影视、农业、公益、房产等诸多领域。
动漫衍生品和众筹的结合,看起来很有创意,但这真的合适吗?
动漫衍生品多以线下实体店和在线预订两种方式出售。有资料显示,《变形金刚2》上映时,上海浦东一家电影院的衍生品商店3天的销售量就达到12万元,约相当于同期上海市中心玩具店销量的10倍以上。人们对动漫衍生品的消费通常不是从某种特定的功能出发,其纪念价值往往大于实用价值,而且多发生在接受内容“熏陶”不久以后。
目前,国内众筹模式类似于“团购”和“预售”的合体。团购的优势在于价格,预售则多用来试探市场认可度。首先,有人称动漫衍生品为“孩子的奢侈品”,迪士尼动画周边产品价格不菲却依然走俏,所以团购未必适合这类产品。其次,衍生现象本发生在主题产品之后,市场接受度可以直接从票房上反映出来,不需要通过预售进行验证。
此外,虽然规模日益扩大,但众筹毕竟还是小众现象,这与《大圣归来》所希望打造的动画全年龄时代并不一致。从效果上也可以看出,动漫衍生品的众筹尚未被大众接受。
如何赚到“电影后面的钱”?
在美国电影工业总收入中,70%以上来源于相关的衍生品产业,在我国则远远不到。衍生品种类单一、附加值低也是其中的原因。
娱猫发起的这20款众筹商品以鼠标垫、手机壳、抱枕、拖鞋等常见的文化创意产品为主,走的基本上是风景区纪念片的路线。可能是其中最具技术含量的PM2.5检测仪还被网友吐槽违和感严重。可见,衍生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意也是制约此次众筹的一大因素。
此次《大圣归来》衍生品众筹的成功率恐怕不会太高,这里面可能有模式、产品、内容等各方面的原因。相较而言,淘宝上《大圣归来》周边产品的销量倒是要乐观很多,尤其是“七夕”这阵风刮过的时候。仅悟空毛绒公仔一个产品的销量就已破万,而在众筹平台上,唯一一款众筹成功的商品支持人数为1200人左右。
由此看来,即便是想借着正热的IP捞上一把,也需要借用一个合适的渠道。商家在此次动作之前,首先要想明白一件事,众筹平台不是万能的,众筹和动漫衍生品如果不在一个频道上,到最后只能落得商家和粉丝白忙活一场的悲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