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是值得纪念的一周。当大家把注意力放在反法西斯阅兵上时,今年全年的总票房也悄悄突破了 300 亿元。
这个成绩超过了去年全年的 296 亿,接下来每一天都意味着一个新纪录的诞生。多部好莱坞大片要陆续上映,还有十一和贺岁两个热门档期,最终的全年票房会突破 400 亿。
我们在上周的「票房」栏目中介绍过影院们为了完成上头的指标,是如何为反法西斯献礼片《百团大战》保驾护航的。这部影片在上周取得了 2.48 亿票房,成为了周票房冠军。而 9 月 3 日阅兵一过,大家任务完成,《百团大战》的单日票房就从 5000 万降到了 430 万。
尽管有三天假期,大部分的片子都提不起大家的兴致。国产片中表现最好的是《烈日灼心》,第二周拿下 1.39 亿票房后,总票房达到了 2.66 亿。杜琪峰的《华丽上班族》上映 5 天,票房也只有 4280 万。
《华丽上班族》称不上是一部好的歌舞片,但这并不是它票房表现不佳的原因。“舞台剧”和“歌舞片”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都是相对陌生的概念,所以用舞台剧形式表现职场争斗,用大量歌曲去代替台词推动剧情的《华丽上班族》,看上去有那么一点“高冷”和“奇怪”。
杜琪峰说,之所以拍这样一部电影,是因为“以前没有尝试过,很新鲜”。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两位香港导演尔冬升和林超贤,在为《我是路人甲》和《破风》上映宣传时,他们都表达过“尝新”的观点。
你也的确能在这几部电影中看到“新鲜”的东西。《我是路人甲》关注的是横店群众演员的明星梦,所有的主演都是你不认识的面孔,用一种你不太习惯的方式在表演;《破风》讲的是年轻自行车手之间的友谊和爱情,比起堕胎和玛丽苏是另一种青春,好看又充满荷尔蒙。
可惜的是,这两部电影的票房都不太理想。《我是路人甲》最终票房 6200 多万,投资超过 8000 万的《破风》票房也仅有 1.37 亿,同样在今年上映的,毫无营养的《何以笙箫默》票房达到了 3.5 亿。
这些电影的票房失利,往往和缺少大牌主演加盟、缺少成功的先例导致影院不愿意多排片有关,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很难有明显的改善,但市场上依然需要这样的影片。
如果我们一直拍那些成熟的爱情、喜剧片,年轻演员永远得不到机会,永远是那几张脸在演不同时期的爱情和悲欢;如果一直拍所谓的“最受欢迎的类型”,那么在对抗已经这么拍了 100 年的好莱坞的时候,会越来越吃力;当然,这么做最严重的结果是,这个行业将会变成一个无趣的商业游戏——找最热门的题材,请来 10 几个一线演员,投入上亿资金,最后拍出一个极度平庸的东西。
1896 年,卢米埃兄弟用一部《火车进站》把观众吓得逃离了影院,这部片长只有 1 分钟的电影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息——电影贩卖的是新鲜感。这种新鲜感可能来自视觉奇观,比如《侏罗纪公园》和《阿凡达》;可能来自对于人性的探讨,比如《海上钢琴师》、《肖申克的救赎》;也可能来自于美学和趣味,比如《布达佩斯大饭店》,比如王家卫的电影。
这个 400 亿的行业,似乎离我们上面说的还很远。《华丽上班族》让我们意识到——靠,原来陈奕迅这么会演戏。但票房失败之后,杜琪峰可能不会再拍这样的电影了,香港导演们也会回归他们所熟悉的犯罪、警匪片老路。这样的结果令人担忧,这个快速成长的行业最需要的就是“新鲜”——新鲜的片子,新鲜的演员。
如果电影行业变成了 100 个 IP 和 20 个男女一线演员的轮盘游戏,还有什么意思呢?多拍点“奇怪”的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