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片,今年中国最有名的是《百团大战》——在组织的关怀下票房过4亿,韩国最有名的是《暗杀》,在韩国是一部观影人次过千万的现象级大作,而且一手好牌:谍战、抗日、女神全智贤和双男神河正宇李政宰,口碑吊炸天,但在中国9月17日上映,首日票房不过430万,照这样下去,总票房不会比《鸣梁海战》好哪儿去。
这对韩国电影进军中国又泼了一次冷水,近年来,韩国热门电影,甚至现象级大片,在中国表现都很不如人意:
《孤胆特工》 2011年
韩国表现:影片上映9天即突破150万人次,蝉联四周票房冠军,最终突破600万人次,是当年韩国最卖座的本土片
中国票房:846万
《铁线虫入侵》 2012年
韩国表现:在韩国曾力挫《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的灾难片
中国票房:705万
《夺宝联盟》 2013年
韩国表现:现象级娱乐大片,韩国本土观众人次超过1300万人次,年度票房第一
中国票房: 2225万
《鸣梁海战》 2014年
韩国表现:影片在韩国动员1700万观影人次,赶超《阿凡达》刷新了韩国历年观影人次纪录
中国票房:2671.3万
这些片子,表现都还不如一个汤唯参演的韩国文艺闷片《晚秋》。韩国拥有发展完善的电影工业,又与中国文化相近,为什么屡屡在韩国本土大卖的电影,在中国屡遭冷眼?这不给习大大和朴姐姐会面说的多次中韩文化交流合作添堵么,我们曾经的藩属国为啥就没法再用电影取悦我们,我们亚洲人就不能互相帮助一下以示友好共同抗坞吗?
韩国电影在中国遭受冷遇不是第一次,之前很多业内砖家给了很多原因,比如“档期延迟”“好莱坞电影太多太强势”,说得都很好,但都没说到点子上,更没有什么卵用,绝大部分批片都延迟,颜值也就郭达水平的杰森斯坦森老师的《机械师》比北美晚了20个月还卖了9000万,印度电影那么冷门《我的个神啊》也卖了1.2亿,说到底,还在韩国电影的属性和国内消费习惯上。
第一、文化相近?看韩片不如看国产片
作为大中华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韩国与中国文化何止相近,简直都是一回事。历史上的朝鲜直到民国时期才开始去中国化,使用自己当年官方都鄙视的语言文字,但一拍个古装片打扮全是中国的。但进入近代一代,韩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变化,与中国走的完全不是一个路子,资本主义腐朽观念早已经渗透到各方面,加上各种地缘政治文化影响,早已经形成自己的本土文化。(从这一点说,可能独裁胖三代的朝鲜跟我们一度更接近)。
所以文化相近只能作为文化研究方面的认同,而不能作为娱乐消费的基础。别说韩国和日本,就是台湾和香港,都形成自己独特的本土文化,凡是本土色彩很重的电影,在中国大陆都不一定能表现很好,比如台湾很多小清新来了大陆上映就炮灰,香港很多本土怀旧情怀电影在大陆也难打开局面,比如《可爱的你》。
英国虽然二战以后国际地位不如美国,但在文化上依然有强大优越感,所以英国电影人在好莱坞依然很吃香,但面对大众消费,好莱坞才是从欧美到全球通吃的消费文化。相比之下,韩国文化,对于中国,历史上是从属的,现代虽然发展早,但在电影消费上,由于中国完全拥抱西方的速度够快,并没有形成足够强势的文化输出。
那么,文化相近是一回事,让我跟你感同身受形成消费冲动,完全是另一码事,我宁愿看《同桌的你》也不见得愿意看《阳光姐妹淘》,片子烂不要紧,但伦家觉得那里有俺们矫情意淫出来的青村啊。
第二、成熟?看韩片不如看好莱坞
韩国电影在类型片上发展得日趋成熟,爱情、喜剧、犯罪和动作等等,都能拍得赏心悦目。然而韩国成熟而有票房号召力的电影演员太少,或者说,韩国一直有,但并不为中国大众接受,连尼古拉斯凯奇、杰森斯坦森这样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级别都不够,这样来演绎出的动作、爱情、犯罪电影,即便优质,转化为大众消费效果有限。韩流在韩剧和流行音乐上形成的影响,转化到电影也并不顺畅。韩剧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更新换代都很快,一直让观众保持着新鲜感,而且韩国电视剧和电影两个领域区分较为明显,电影演员和电视剧演员相对比较独立,所以相比较之下,内地引进的韩国电影,大部分都是老牌韩星的作品,那些在韩剧里超红的演员们,很少涉足电影,因此受到年轻观众的关注并不多。
更何况,韩国工业虽然发达,但与好莱坞比起来已然不可同日而语,好莱坞所打造的视听奇观全球通吃,中国人民也喜闻乐见,而对于格局更小的类型片,比如韩国比较擅长的动作、犯罪,在缺乏视觉奇观的情况下,中国香港电影人拍出的片子,已经足够满足大陆观众,更何况中国年轻导演一直很努力。
那么,消费文化与情怀,不如看本土;消费类型片的刺激,不如看好莱坞。对于韩国来说,太本土了吧,就像日本那样,与全球电影趋势不那么紧密相连;太好莱坞了吧,又没人家牛逼。
第三、韩国电影想进军中国?不如来给中国电影打工
那么,在目前的趋势下,韩国电影要进军中国赢得中国观众,短时期内很难有成效,因为一个群体的消费习惯培养起来不容易,更何况在中国本土电影迅速崛起的情况下,中国电影市场将迎来本土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不断厮杀,两个巨人激烈交锋,其中一个巨人的小邻居虽然离得近,也未必能近水楼台先得月,甚至都很难近前。
所以,我曾经做过大胆预测,在电影方面,韩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香港,电影工业极其发达,但受限于本土产业格局,电影制作资源会大量过剩,而中国电影作为发展中的工业和产业急需这类资源。2002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化改制之后,香港曾经一度想继续自己东方好莱坞的角色,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根据地,但大陆的电影市场和群体消费习惯,远远不是香港电影人能够把握得住的,那么,香港成熟的电影产品确实一度是大陆市场的重要产品,撑起了很长时间内的大片时代,但随着本土电影人崛起,港片已经慢慢成为大陆市场消费的一类产品而已。相比之下,有远见的香港电影人积极北上,不仅促进大陆工业体系建立,也让香港电影人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同理,韩国电影想征服中国观众,不如韩国电影人积极进入中国,一起建立一个华语电影为中心东亚范围内的工业体系。
这种趋势近年已见端倪,比如韩国人打造的《笔仙》系列,是中国电影市场比较成功的惊悚片系列,中韩合拍的《分手合约》以及中韩同步计划的《重返二十岁》(韩版叫《奇怪的她》),都获得了较大成功,接下来,韩国林大雄导演、《笔仙》原班人马打造的电影《捉迷藏之生人勿近》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