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企业 / 正文

电影的地域偏好:地缘关系更能产生相似审美

关于电影的地域偏好,已经是行业内公认的事实,甚至很多片方会根据自身属性定位,而在发行重点区域上有所取舍和侧重。

关于电影的地域偏好,已经是行业内公认的事实,甚至很多片方会根据自身属性定位,而在发行重点区域上有所取舍和侧重。看来,相较于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接近而言,地缘关系更能产生相似的审美。

通常来说,这种差异是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差异,为了数据获取和分析的方便,以北方的第一票仓北京和南方的第一票仓上海为例进行对比分析,结论清晰而有趣。

北京更爱国产片 上海更爱进口片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从整体上锚定一下北京和上海的票房占比及差异。从2015年截至目前的城市占比来看,北京以0.3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略领先于上海。也就是说,平均各类型影片来看,北京的占比为7%,上海为6.7%,请记住这两个数字,它是两个城市的票房平均线。

1.jpg

接下来,我们从单部影片的角度来分析下区域之间的差别。以截至目前2015年票房前十的电影为例来看,通常来说,上海人民更偏爱好莱坞大片,而北京人民更喜欢国产电影,尤其是国产喜剧。

下图标灰的部分是进口电影,以第4列减第5列,最后一栏都是负值,也就是说上海票房占比高于北京票房占比。而且除了《速度与激情7》之外,好莱坞电影在上海的票房占比都高于其平均票房占比,也就是刚才我提到的6.7%。

2.jpg

反观北京,国产电影最后一栏基本都是正值,也就是,该片在北京的票房高于上海的票房。有两部片例外,一部是《澳门风云2》,另一部是《港囧》。这是因为前者是典型的港片,所以与TOP10榜单中所有电影都不同,《澳门风云2》的第一票仓是在广州,高达7%,然后才是上海,北京仅居于第六票仓,可见其明显的南北差异。而《港囧》虽然不是港片,但导演徐峥是上海人,有主场优势,且《港囧》故事背景是香港,故事中也有很多香港元素。两个对冲的因素叠加导致形势扭转,该片在上海以微弱优势超过喜欢喜剧的北京。

北京更爱国产喜剧  《煎饼侠》票房比上海多近六成

除了这两部例外之外,其他国产电影都是在北京更加受欢迎,尤其是喜剧。可以看到TOP10榜单中,南北差异最明显的两部电影是《煎饼侠》和《夏洛特烦恼》。其中,《煎饼侠》在北京的票房比上海多出近六成,《夏洛特烦恼》也多出近四成。

3.png

更值得玩味的是,《煎饼侠》和《夏洛特烦恼》在北京的票房占比都远远高于北京的城市基准7%,高达8.4%和8.5%。而这两部电影在上海居然都没有达到其票房平均线,仅为5.3%和6.3%,远低于上海6.7%的票房占比基准。《煎饼侠》在上海如此不受待见的,不知是不是跟大鹏的东北口音有关。

小成本高口碑电影北京“受宠”  文艺片票房高度依赖一线城市

早在《闯入者》上映时,笔者就关注到,文艺片的地域差异非常明显,主要靠一线城市支撑,这其中,北京往往排在第一位。《闯入者》在北京的票房份额高达21%,而这一数字在上海为10%。

4.png

这一现象在在小成本电影《十二公民》上也非常明显,北京占比高达25.98%,远高于北京理应“分得”的票房占比,上海为11.4%。

5.jpg

包括最近上映的小成本悬疑电影《心迷宫》,北京占比为14%,上海为9%。但不容忽视的是,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文艺片占比都高于其票房平均线。

6.png

当然,这其中并不排除电影宣传区域侧重等影响因素。很难说最终票房与最初传播策略的制定谁是因,谁是果,应该说,互为因果更恰当。

最后声明一点,由于本文所选样本只是年票房TOP10的10部电影,有可能存在统计谬误,作为一个猜想,该结论仅供参考。

另,本文所有分析均依据统计数据,并无对地区的贬褒之意。

关键词: 偏好 地域 电影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邓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