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企业 / 正文

“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新一代电影人打破常规迎机遇

这是中国电影票房井喷的时代,据前不久公布的数据,2015年前三季度内地票房总和已达到330亿元,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这也是中国电影创作繁盛的时代

到场嘉宾合影

这是中国电影票房井喷的时代,据前不久公布的数据,2015年前三季度内地票房总和已达到330亿元,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这也是中国电影创作繁盛的时代,再没有哪个公司、哪位导演、哪部大片能独霸话语权。经历了第四代的电影语言革新、第五代的电影美学探索之后,电影人之间的代际与族群壁垒消失,大量拥有丰富实践经验、洞悉市场细分需求、具备灵活互联网思维的跨界人员涌入电影领域,使得电影创作呈现出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新气象来。对于这些无法一言蔽之的产业推动者,我们可以称之为“新力量”。

新力量不单指向新生代导演,还可以涵盖日益年轻化、个性化、专业化的观众群体,甚至锐意求新的幕后从业人员。各个领域互相反馈,相互作用,分力汇聚成合力,共同形成强劲的产业引擎,如此才可称之为“新力量”。

从今年的创作局面不难看到,对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新类型的拓展、对本土化民族化电影语言的探索、对现实社会和人文精神的关照,对主流价值观的弘扬等成为新力量的共同追求。在具备娱乐属性的同时,我们的电影也越来越守得住民族自信与文化尊严,越来越有底气在不久的将来走出去。

当然,越是有会当凌绝顶的雄心壮志,就越应当唤醒对高处不胜寒的忧患意识。对新现象、新热点及时而理性地进行梳理和总结,才能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在良性轨道上不断发展下去。为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在京召开了这场以“中国电影新力量”为主题的论坛,来自政府机构、业界、学界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面对面展开观点交锋。例如有学者在充分肯定新力量对于丰富电影形态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大胆批评其在电影本体、电影美学方面革新不足。

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新生代电影人如徐峥、吴京、田晓鹏、韩延、俞白眉、陈思诚等均在论坛上陈述了自己的电影观。徐峥拍电影从思考一个问题开始,韩延反思应站在观众的角度构思创作,宁浩面对“三座大山”总结出“三点自信”,田晓鹏、吴京、张冀等则立志汲取中国文化特色,拍出中国类型和中国风格。

“新力量”并非一个定论,而是一个有待后人言说的代称。风云变幻的年代里,谁都不知道这批电影人能走到多远,就像十年前国内年票房仅20亿时无法预想到今天一样。正因如此,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宏观背景下,今天这场跨界巅峰论坛会在若干年后彰显出书写时代的意义。

童刚发表重要讲话:

新力量崛起,中国电影迎来史上最好发展机遇

论坛开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首先介绍了本次研讨活动的缘起:2015年是中国电影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年,电影热点不断涌现,人才结构发生改变,标志着中国电影正走向健康、活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在这一背景下,本次论坛将对新作品、新人才、新热点、新现象及时进行总结和梳理,落实中央领导自去年文艺座谈会以来的重要讲话和战略部署。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发表讲话,指出中国电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中国梦为主题,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为目标,全体电影工作者精诚团结、潜心创作、奋发有为。近期《百团大战》《战火中的芭蕾》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智取威虎山》《战狼》贴近观众需求,成为中国电影新亮点;暑期档的《捉妖记》《滚蛋吧!肿瘤君》《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破风》根植于中华文化,关照现实生活,彰显文化自信,形成观影热潮;《夏洛特烦恼》等片助推国庆档票房和观众满意度超越去年同期,以及电商、互联网企业向市场注入新的活力等等,都是值得关注和讨论的现象。

童刚表示,“新力量”的内涵包括中国电影已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年轻创作者已成为中国电影薪火相传的力量,以及青年观众已成为电影消费主体和推动进步的力量,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实力、竞争力和产业规模的提升,已经开始影响世界电影格局。中国电影经历了痛苦的自我革新之后,在当下迎来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对中国电影的新成绩进行理性总结,有助于更好地提升质量、培养人才,更好地“走出去”。

专家剖析新力量特点:

本土化类型创作取得突破,网民进入自娱时代

在第二单元,来自国家电影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分别从标志、美学、产业等不同侧面论述了新力量的特点。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迅认为新力量的标志是成功的本土化类型创作:“观众是电影的生命,类型是市场的保证”,现今中国电影类型化发展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喜剧、奇幻、体育、动画等类型均有标志性影片出现,均获得很高的票房成绩和观众满意度。《捉妖记》标志着古装大片的类型突破,数字特效加动作、喜剧成为卖座电影标配;《九层妖塔》标志中国当代题材特效大片的出现;《泰囧》《港囧》标志多类型杂糅创作方向,引发类型标签是否越多越好的思考;《夏洛特烦恼》标志语言喜剧的精致回归,《煎饼侠》标志经典类型结构的实践意义,《滚蛋吧!肿瘤君》标志着喜剧加女性情节剧传统模式的回归,等等。

北京大学王一川教授认为,面对新力量的冲击,创作者应做到“顺应”,即顺着潮流的方向去适应。当前已进入“网众自娱”时代,网民不再听从传统专家指导,而是有了自己的娱乐需求,公众审美也出现差异性。创作者要同时看到影院大众、影院小众、非影院观众三类群体的需求,寻找其共同性。《滚蛋吧!肿瘤君》就是一部发自生命本真的影片,亦悲亦喜,是跨越观众鸿沟的典范。

清华大学尹鸿教授称,国家对外要提升竞争力和中华文化话语权,对内要提高生产力满足小康社会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两个重担都压在了电影上,因为电影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中国电影产业在所有文化领域中最先完成了代际交替。宁浩、陆川等一批电影人最开始作为黑马出现,而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群体,在中国文化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位置。尹鸿列举了一组数据:2012年到2014年的58部过亿电影中,有26部都是70后新生代导演的作品;2015年7月前上映的有票房可查的95部电影中,新生代导演的作品有65部,占比68%,票房占比48%,80后导演更是创造了20%的电影票房份额。这一现象是新观众群体(二三线城市观众)、新媒介(互联网)、新电影人共同作用的结果。《滚蛋吧!肿瘤君》《大圣归来》《破风》等影片弘扬了昂扬向上的价值观,肯定了对创造个人价值的追求,都是现代电影观念的体现。“如果说中国电影存在问题,也是发展中的问题,一定要用发展的方式去解决,决不能用倒退的方式。”尹鸿总结道。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向辉介绍了“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报告”的项目背景、意义及调研方法。该项目是中国电影资料馆、大数据公司联合建立的一套独立于票房之外的数据评价体系。以国庆档为例,《解救吾先生》满意度第一,《九层妖塔》新鲜度第一;《大圣归来》则是今年迄今观众满意度最高的影片。

“新力量”电影观阐释一:

创作电影从思考一个问题开始,站在观众角度构思作品

在第三单元,《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囧系列”导演徐峥、《战狼》导演吴京、《滚蛋吧!肿瘤君》导演韩延分别阐释了自己的电影观,两位学者也相应发表了他们的见解。

田晓鹏表示,作为一个标准70后,《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飞向太空城》等动画片曾深深打动过他,现在看来打动他的应该是文化共鸣,这使他后来确立了坚守中国美学、中国风格的创作路线,努力打破国产动画或效仿美式、或沿袭日式的格局。

徐峥坦言,创作一部电影可以从思考一个问题开始,比如为什么现在的观众还要看莎士比亚?因为莎翁的剧目里包含了很多人类共通的问题,电影人要去解决那些问题,尽管给出的答案不见得能让所有人满意。

与徐峥同样演而优则导的吴京说:“影评人说《战狼》的票房是小镇青年的胜利,有人觉得这是抹黑,我却觉得这是对《战狼》的褒奖,因为文艺作品就应该铺向普通阶层。”他表示,中国梦归根结底是强国梦,观众对《战狼》“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宣传语很有共鸣,说明主旋律电影只要讲出漂亮的故事,一样会被观众接受,中国的英雄主义一样可以向国际市场输出。

韩延以自身经历告诉创作者,拍电影首先要考虑观众诉求。韩延称他刚开始拍短片也以格调高深自诩,直到有一次拍婚庆“被冲垮了电影观”——他细究每个镜头的运动和构图,结果连“喜庆”这最简单的要求都没达到,令新婚夫妇十分不满,此后他拍电影都会先站在观众角度思考接受度问题。他惊觉现在国内观众越来越年轻,也越来越专业,创作者只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上海大学教授陈犀禾、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左衡分别对四位导演的发言进行了评点。陈犀禾表示,新力量打破了第五代雄踞中国电影三十年的局面,还吸收了香港电影的经验,成为中国电影创作主力。左衡则认为,中国学者要先做好书记官的功能,要记录当下发生的是什么,而不是很快进行价值观判断——徐峥的喜剧是“非现实的现实”,《大圣归来》是“非古典的古典”,《战狼》是“非正确的正确”,《九层妖塔》是“非唯物的唯物”,这些电影均是对传统电影标准、电影美学的突破,总结起来就是“非主流的主流”,终将成为未来的电影主流。

“新力量”电影观阐释二:

要对本土文化、本土观众自信,创造中国特色类型片

第四单元登场的电影人身份则更加多元,有从编剧过渡到导演的俞白眉、演员兼导演陈思诚、编剧张冀,以及若干年前就代表新力量闯出一片天地的导演宁浩。吴冠平教授直言新力量有诸多创新,但目前他们对电影美学贡献不足。

《分手大师》导演俞白眉表示,自己的大部分观影经验都是从VCD、DVD获得的,那时并没有电影梦想,只有粗浅的印象。经历了从电视剧到舞台剧再到电影的过渡,从编剧转为导演,他开始思考什么是艺术的时代精神。“我的电影观像我的眼镜一样,朦朦胧胧还在擦,以为看清楚了,但是还有很多未知。这不止是我的未知,也是我们这代人的未知。”俞白眉以此来比喻新力量摸索阶段的状态。

另一位“跨界”导演陈思诚谈道,电影观其实就是人生观,他给自己的定义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他回忆了自己小时候疯狂迷恋录像带、因电影传达出来的正能量而“决定做一个好孩子”的经历,认为电影应该给人美好与温暖。他笑称未来中国已经没有好档期了,因为每个档期的竞争都很激烈。

宁浩的演讲内容围绕自己头上的“三座大山”展开,即“拍什么”、“为谁拍”和“跟谁一起拍”。他称电影是第四代记录工具,影像强化会使得传统工具(如文字)弱化,作为最迅捷的表达工具,传递什么信息变得十分重要。“我们不能跟意大利人比唱歌剧,但是可以比说相声,只有对自己自信、对本土文化自信、对本土观众自信,才有可能产生有意义和价值的作品”;其次,作品要服务观众,扎根生活,这样才能获得切实感受及创作动力;最后,本土团队要拧成一条绳,共同成长。“战术上重视学习,战略上力求自信,一个有自信的电影文化才能诞生。”

《中国合伙人》《亲爱的》编剧张翼表示,希望电影能直接回应观众的焦虑和渴望。好莱坞电影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有稳定开放的类型片结构,中国的类型片也在逐渐丰富中,但不应继续依赖好莱坞的技巧,而应该从本土文化中寻找灵感。中国电影应该多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如《亲爱的》展现的就是草根阶层的人性光芒。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吴冠平犀利点评道,“新力量”是符合主流市场趣味的年轻创作者,目前他们对市场的贡献大于对美学的贡献。他们开始有意识地调用和改造亚文化,开始对普世情感进行正面的表达,以及开始关注和反思与自身相关的种种问题,如教育、婚姻、自由、责任等等。如何在新语境下表达经典命题,是电影走出去、成为传世之作都需要思考的。

北大教授陈旭光称,中国电影新力量是在种种二元对立中寻求平衡的,如商业和艺术,口碑与票房。比起几年前艺术与商业的极度断裂,现在情况已有很大程度好转,同时应该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综合评价体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秦喜清称,互联网是目前中国电影业必须倚重的力量,其很大的贡献是全媒介思维。但它是否是一种方向上的发展,还须有宏观上的理性思考。她认为《捉妖记》可以代表未来中国电影发展方向,因为它对产业的带动力是显而易见的。

业界大佬寄语“新力量”:

夯实创作,拒绝跟风,具备现实关怀与国际视野

当天到场的除了众多政府工作者、一线创作者和学界学者外还有各位业界代表,他们是安乐影业总裁江志强、微影时代CEO林宁、阿里影业CEO张强、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叶宁。他们在最后一个单元的发言里结合理论与实践,对新力量引导的中国电影未来作出了展望。

安乐影业总裁江志强表示,几十年发行经验告诉他,电影一定不要跟风,永远都要创新。他十年前就想拍《捉妖记》,等了十年市场终于发展到可以容纳下这么大制作的电影。江志强笑称,电影局长问他赚了那么多钱怎么花,他的回答是发展新题材、新导演,投入中国电影新力量里。

微影时代CEO林宁发言道,互联网可以帮助《心迷宫》《喜马拉雅天梯》这类电影精准地找到用户。他认为我们正处于“发掘石油”的阶段,未来希望互联网能做的是“提炼石油”,在不同环节间建立管道和加油站;大数据不止在宣发环节,更能在制片和投资上推动电影发展。

阿里影业CEO张强分享了阿里影业选拔新导演的标准:第一个是价值观,事实证明主流价值观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第二个是国际化,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应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第三是重视电影技术创新,通过中外合拍项目培养“中国的卡梅隆”;第四是创造快乐,喜剧人才将是阿里重点发掘的对象。接下来阿里会有一系列网剧、喜剧电影、系列电影、合拍片等新项目将在合适的时间公布。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叶宁称,创作者和观众是鱼和水的关系,创作者一定要了解观众想要什么,包括在校大学生、小镇青年的想法。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需要宣泄和释放,电影应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在以讲好一个故事为核心的前提下,还应该不断提升工业技术水准。创作者一定要对中华文化保持自信,对观众奉献真诚。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皇甫宜川表示,几位业界大佬背后是几百亿的电影资本,他们掌握着中国电影的话语权。互联网企业正在改变中国电影格局,同时传统企业也在发力,两者的共同点是对市场和用户的熟悉与尊重。

中国传媒大学索亚斌教授以作品为中心阐述了对新力量的理解。经历了注重奇观和仪式感、注重情感的两个时代之后,如今电影进入流行元素的整合时代,丰富了电影形态,但对电影美学的提升作用有限。与《夏洛特烦恼》相比,《烈日灼心》才是对电影本体的提升,更值得鼓励。索亚斌还对新力量提出两点警示,第一是要注重“阴阳调和”,回归电影本体,第二是比他们更年轻的后来者已经开始了赶超的步伐。

台下青年观众及创作者对几位业界大佬的未来投资意向十分好奇,叶宁、张强等均给出了进一步说明。江志强则告诫年轻人,不要认为满地是黄金,像当年他肯投资《海洋天堂》就是看中薛晓路能将一个剧本打磨七年的劲头,而现在很多年轻导演拿着一张纸的大纲就希望能拉来大笔投资。

思想碰撞及总结发言:

总打保险牌就无法走出去,要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

在这样一个政府机构、专业院校、创作一线和幕后产业的精英代表齐聚一堂的罕见场合,本次论坛在每个单元发言结束后均设有互动交流环节,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思想火花碰撞频繁。电影局局长张宏森亲自向年轻影人韩延提问是否对“走出去”有信心,韩延肯定地说“有信心”。作为代表中国大陆被选送至奥斯卡的《滚蛋吧!肿瘤君》的导演,韩延称每个导演的每个尝试都在给市场更多机会,市场繁荣给了创作者更多机会去探索,总打保险牌就永远走不出去,今后他也会努力拍摄具有国际视角的本土化电影。

导演吴京也以听众身份积极举手向学院教授提问,请教如何将中国功夫片与中国元素结合。吴冠平建议除了表层功夫片元素外,可以融入更多的流行元素,把创作者熟悉的领域与观众熟悉的东西结合起来,类似《战狼》中男主角与女上司的关系就是带有亚文化特征的优势。

论坛最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毛羽发言,对本次活动作出五点总结:第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电影成为塑造中国梦的重要力量;第二,提高质量、提高水平是推动电影繁荣的重中之重;第三,务必要正确地把握继承与传统、创新的辩证关系;第四,建立中国电影与广大观众持续、密切、广泛的关系;第五,积极推进中国电影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推进。而实现向电影强国的迈进,需要创作真正有力量的作品,建设成熟的工业与人才机制,让更多的世界观众通过电影感受中国、认识中国、理解中国、爱上中国。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