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爱可以重来,有没有人值得等待……”现在,单从电影《夏洛特烦恼》来看,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金秋十月,国产电影市场在暑期档疯狂爆发之后,又在“十一金秋档”迎来新一轮高潮。开心麻花团队的《夏洛特烦恼》以黑马之姿在《港囧》和《蚁人》等大制作的夹击之中完成逆袭,虽然经历了“疑似抄袭”的风波,《夏洛特烦恼》依然保持着强劲的票房势头,于上周票房突破12亿。
贴近生活才是真青春
抛开“抄袭”问题不谈,不可否认《夏洛特烦恼》是近些年来少有的优秀国产电影。它将所有人的一个美好幻想用电影的形式展现出来。最讨巧的是,当观众发现这个美梦慢慢变成恶梦的一刹那,电影再把人轻轻摇醒,告诉你:别怕,这只是一场梦,一切还来得及。
多年的剧场表演经验让开心麻花团队汲取了大量养分,他们就好像家传的老中医,切着观众的脉,闭着双眼,轻捋着山羊胡,一切“病情”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剧场表演时刻让他们处于和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之中,所以他们更懂得观众想要什么,什么样的段子会让观众笑,怎样的抖包袱才会赢得观众的满堂喝彩。当然现在要做的,只是将立体的舞台剧变成平面的大银幕。
当沈腾堆着满脸褶子出现在大银幕上的时候,观众底下已经开始爆发出阵阵的低笑,随后,一切都在笑声之中失控了,几乎所有开心麻花团队的人员出场的时候,都会引发影院里观众的欢笑,这和剧场的情景是一样的。这得益于这个团队近些年来的观众缘的积累以及自身的“喜剧效果”,观众缘也成了他们的药方。
除此之外,《夏洛特烦恼》作为青春电影,所用的怀旧方式更为贴近观众的生活。近年来火爆银幕的青春电影,动辄早恋、堕胎,遭遇车祸、出国总让观众感慨,人生中的起起落落真是来得太快了。《致青春》堕胎了、出车祸了、出国了,然后感慨青春了;《同桌的你》堕胎了、出国了,怀念青春了;《匆匆那年》堕胎了、死人了,叹息时光了,观众在影院里该看也看了,该哭也哭了,从影院出来,回想讲的什么故事,不知道,说得谁的青春,不清楚,脑子里除了“狗血”两个字之外,再无他物。
《夏洛特烦恼》选用的青春表现形式更为贴近现实,符合时代的气息。从夏洛穿越到1997年的高中时代,随后“时代的召唤”各种1997年的金曲轮番轰炸,很多观众脑子中闪现出一幅又一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画面,这种代入感是其他青春片都没有做到的。相比而言,其他青春电影的时代背景一直想被凸显出来,可是却一直难以分清,放到二十年前可以,发生在今天也可以。
穿着衬衫的老师、书桌的桌布、动漫的贴花、金属的铅笔盒、操场的主席台、每天晨光下的早操,这些无疑是中国80后、90后典型的学生回忆。不说故事情节,单纯将这几个元素摆在面前,就已经够有些人脑海中再现一遍青春时代了。
这种怀旧方式除了给观众无比真实的亲近感之外,在情感上也更能站得住脚。近年来的青春片用尽了各种滤镜,每一部都仿佛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幻灯片,镜头美轮美奂,演员更是美若天仙,大批的小鲜肉小花旦一同出镜,确实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可是电影是用来讲故事的,追究起这些青春片的故事情节,不免发现中国的学生时代,早恋都是偷偷摸摸的,堕胎更是少之又少,至于出国和车祸,甚至是同窗的意外死亡都是少数派事件,有过相关体验的人更是寥寥。一下子青春电影不知道是给谁拍的了,离得遥不可及,也只能看看罢了。到底能带给观众多少情感上的冲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青春片的主角每个人都在疯狂地为爱情付出,之后承受爱情无尽的伤痛,然后突然之间,毕业了,几年之后都是成年人了,忘怀了也好,还记得也罢,总免不了再见面的时候温情地相视一笑,然后彼此祝福,欢聚过后黯然神伤:我们都没错,错的是时间。这种怅然之感也让观众心里的“尴尬症”发病了好几番。
《夏洛特烦恼》青春时代的感情没有死去活来,更像是青春的儿戏,而所有人又那么认真。突然之间觉得这几个三四十岁的人扮演十几岁的孩子竟然抓到了孩子的精髓。他们对感情很认真,认真得看起来像是开玩笑似的,孩子气得反而很真实,到最后,当所有的结局都朝向更坏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夏洛醒来,也叫醒怅然的观众,梦而已。还有时间珍惜身边的爱人,我们过着怎样的生活都是幸福的,人生可悲的是不可能重来,而人生可喜的也正是它不需要重来。
国产电影要借鉴不要山寨
不是所有人都有夏洛一般重新洗牌、再活一遍的机会,但是优秀的影片总能提供很多参考。抛开《夏洛特烦恼》是否抄袭的问题不谈,这部影片为国产喜剧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故事结构和模式,而这种商业电影模式是完全可以复制的。这种再次创作区别于山寨和抄袭,是一种寻求电影主旨表达,然后运用全新的表达方式去展现相同主旨的表现手法。
《夏洛特烦恼》是否涉嫌抄袭暂无定论,但是起码这部影片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喜剧片的希望,2015年度票房前十的成绩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好莱坞作为世界电影的大工厂,它就有很多类型片的模式,这些相同模式的影片,我们绝不能说是抄袭,这是值得我们国产电影人来借鉴的。找到电影本源要表达的东西,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然后进行提升,再提升相应的表达,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电影行业的进步。
再回头看看中国国内的电影行业,一旦电影火了,这一个类型所有人都趋之若鹜。本来这无可厚非,但是山寨之风大行,制作质量低下,故事情节雷同,总让人觉得阵阵反胃。
《那些年》和《致青春》让青春片火了,于是大量电影人不假思索扛起了青春片的大旗,慢慢歪曲了青春电影的表达,徒有狗血不堪的空壳青春。《泰囧》让公路片火了,摄影机就对准了大马路,只能看见一辆辆呼啸行驶的汽车,却再也不见沿途的美景。
优秀的电影可以进行借鉴,可以模仿但并不是所有的影片都有模仿的意义,一些影片的成功只是个性化事件,还不能真正使一个类型片彻底让国内的观众所接受。盲目模仿甚至是抄袭只会不断降低中国电影的质量。一些类型片确实火了,模仿成了一大浪潮,但是一味模仿不加入自己的东西,不创新中国电影就只能原地踏步。赶超好莱坞,我们喊了多少年,可是如今回头看看,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电影不管是制作工艺还是故事的叙事水平都有显著的差距存在。
不可否认,2015年对中国电影而言是可喜的一年,截至9月30日,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收入已经达到了330.09亿,年底还有贺岁档,400亿指日可待。可是就行业内而言,我们自己的电影和好莱坞制作的影片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甚至都不及我们的邻邦印度。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事实,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已经临近400亿大关,而我们却没有一部能过拿出手炫耀的电影,这是所有人不想看到的。
希望我们的电影人,在中国电影市场不断壮大的同时,提升我们的电影制作工艺,不断涌现出优秀的国产电影作品,那样的话,“赶超好莱坞”才能喊得底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