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在东方卫视和腾讯视频网台联动播出后,收视率轻松破2。然而,同样是导演郑晓龙的作品,不同于前作《甄嬛传》近乎零差评的良好口碑,《芈月传》收视飙红的同时,质疑从未停歇。
开播之前,郑晓龙就曾多次表示,《甄嬛传》和《芈月传》“没有可比性”。但网友们可不这么认为。而且若无《甄嬛传》珠玉在前,《芈月传》在整个宣传过程中,也不会一直在媒体和网友中保持如此之高的关注度和期待度。
但是也许正是关注和期待过高,失望的声音也越喧哗。网友们一边追剧,一边觉得剧中的道具服化,人物设定,历史细节,似乎都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社交网络和自媒体掀起了刷《芈月传》中种种bug的热潮。
前两天,记者连线采访了郑晓龙导演。说起《芈月传》,他首先总结:“播得还可以,市场反应不错,我很高兴,每个导演都是这样,自己片子被很多人喜欢,是特别有成就感的事儿。”
《芈月传》自开播以来一直占据话题榜首,采访郑晓龙的媒体太多,有时候郑晓龙会忙得没时间吃饭,但六十多岁的他一口京片子依然铿锵,反质疑技能满点。期间,记者问到了一些网友们对该剧的质疑,心直口快的郑晓龙也给出了自己的回应,还建议网友们“没看懂再多看两遍”。
【对话】
谈历史剧创作:“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记者:《芈月传》首播后,很多网友被四岁芈月刘楚恬圈粉了。跟小演员合作,讲戏方面会觉得比跟成年演员有难度吗?
郑晓龙:其实没有,这孩子很有灵气,但是她有点愣头愣脑,她不是那种特别“小大人”的小演员。现在很多儿童演员都特别大人化,很成熟,被教得没有儿童的天性了。但她不是,她很率真,这点特别好。所以她演小芈月那种劲儿,很自然。现场给她讲戏,我就讲讲动作,让她探探头啊,走过去啊这种,她自己很快能领悟我的意思。
记者:那剧中最让你惊喜的演员是谁?
郑晓龙:还是孙俪。这个剧里她的戏份,有很多特别难演的部分,她都完成得很好,而且越难的部分,她演得越好。比如宫殿中杀义渠王那段,那种爆发,那种疯狂,她就完成得很好。
记者:但也有网友说,《甄嬛传》里孙俪演得挺沉挺“内心”的,这部戏里挺开挺“表面”的,表情夸张可以做很多表情包。
郑晓龙:甄嬛和芈月,她们所经历的事不一样。不同的人物和故事,大家老去比没意思。而且芈月的故事,都是一个一个小的段落,到了那个段落的那个阶段,自然而然地到了感情的那个点,顺着情感发展,出现比较夸张的表情,这是合乎剧情需要的。表情包都是截图,(用来评价演技)不客观。
邓超在微博晒孙俪表情包。
孙俪在节目上回应“芈月表情包”:“如果大家看到这场戏觉得不好,包换。”
记者:有一场小芈月和小芈姝“你会放屁吗”的戏挺有趣的,也有网友说这个情节“粗俗”。怎么会创作这样一场戏?
郑晓龙:恰恰这个“粗俗”,是芈月儿时的特点。她母亲是个媵妾,文化程度不高啊,不可能给她很好的教育,她是从小放养长大的;而且,她和芈姝这场戏能展现出两人自小生长环境和性格的差异;芈姝说“我是嫡公主,你应该向而且我行礼”,芈月说“你也该跟我行礼”,这为他们二人将来一生的纠葛做个铺垫;而且这一幕被楚威后看见了,也就进一步加重了威后对芈月的厌恶。
男孩子气的芈月。
记者:还有“芈月初潮来袭”这场戏,部分网友表示挺长一场戏但觉得不那么有必要。
郑晓龙:初潮那场戏,讲的是芈月不愿意成为女人。她从小目睹很多身边的女性长辈的悲剧。像向妃、莒姬都是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女性,最后结果都很悲惨。所以她就不愿意做女人,你看她前面的戏里打弹弓,捉鸟,捞鱼,都是男孩子爱干的事,她自己的打扮也比较男孩。这场戏是她成长经历的一部分。
记者:对比《甄嬛传》从主人公成年入宫讲起,《芈月传》从主人公的诞生开始讲述,大大加重了剧本写作和人物刻画的难度,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郑晓龙:因为我要把芈月的出身讲清楚,她母亲是媵,和其他公主比起来,出身是卑微的。而她从小野生野长长大,有男孩儿的气质,这个性格的刻画塑造非常重要。这么讲是为后面她的人生经历和选择做铺垫,跟她为什么能成为太后,和这个是有关系的。比如她反对奴隶制,推行商鞅变法,这些政治追求其实都和她早年成长经历有关系。我觉得这样的刻画,不光是细腻,也更有逻辑和道理。
记者:一直有网友在指出剧中与史实不符的地方,比如黄歇的年龄,对此您怎么回应?
郑晓龙:历史剧的文艺创作上有个原则,就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的历史事件不能乱改,但小细节上可以再创作。文艺作品要允许有一定的艺术加工。比如《三国演义》对三国时期真实历史做了很大的虚构改编,但后人不会说作者胡说八道,因为这是艺术作品,它不是史书啊。
至于黄歇,我其实可以不让这个人物叫黄歇,随便叫“黄这个”“黄那个”,那就怎么虚构都行了,对吧?但是我觉得我像现在这么去写,能让更多的网友知道有“春申君”黄歇这么个人,然后有兴趣去了解他,这是好事。
黄歇与芈月的柏拉图式恋爱。
谈网友质疑:“没看懂咱们再多看两遍呗”
记者:剧里三个男性和芈月的感情戏,他们在芈月的成长过程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
郑晓龙:黄歇和芈月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他对芈月帮助很多,他的君子之风让芈月很受影响,后来他们成为一种亲人般的关系;秦王对芈月是如父如兄,比如让她整理书简,了解几国的政治局势,跟她讲自己的抱负,让芈月有了国家的概念,他让芈月从一个小女子,变成有家国情怀的大女人;义渠君对芈月是有情有义,是真正的男女之情,他给过芈月很多非常具体的帮助。
记者:有网友质疑过《芈月传》是披着历史剧外衣的言情剧。作为创作者,你怎么去定义这部剧的?
郑晓龙:我并没有想要去大篇幅地写芈月是如何去当上太后,如何搞政治斗争,打仗收服六国之类的,我主要还是想写芈月如何从一个小女子成长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太后,讲这个成长轨迹。她的成长中,包含爱情亲情,包含人生阅历。不能简单地去定义,也不能简单地衡量言情成分多少,政治的占多少,那些都是她人生的一部分。
记者:三个“极品好男人”都愿意为芈月付出一切,言情浓度太高,有“玛丽苏”之嫌?还有人问“三个男人到底疯狂爱上了芈月的什么?”
郑晓龙:男女故事情感太浓了有问题吗?那太淡了是不是也有问题?要怎么个标准才对呢?网友挑刺我没有问题,但这种挑刺没有意义,这剧里总不能不写男女感情。为什么三个人爱她……难道她不可爱吗?黄歇一见芈月,就觉得她不像其他的公主那么娇生惯养,她身上有很多他没见过的、一般女孩没有的特点。而且,一个男的喜欢一个女的,需要什么样的理由吗?
记者:《甄嬛传》里女主和两个男人的感情表达方式还是比较和克制含蓄的,但是为什么《芈月传》里面主人公们都很奔放?表达爱情都特别直接,像黄歇会说“月儿就是我的命”?
郑晓龙:那个时候还是战国时期,男女示爱的方式是比较直接的。开始变保守都是“程朱理学”出来之后的事,男女间越来越授受不亲。所以战国时期,在爱情方面其实比起甄嬛那个时代奔放。再说,难道我非得写个和甄嬛一样的感情故事吗?总得有点不一样吧?
几亿网友里总有人会这样(对细节挑刺),他们不代表大多数。对个别网友的不同意见,我还得挨个解释,费劲死了,没看懂咱们再多看两遍呗。
记者:明明是《芈月传》,但把商鞅变法作为全剧开端是为什么?
郑晓龙:这是为让大家对这个片子有一个宏观认知,芈月后面的政治诉求是坚持商鞅变法,力主统一和依法治国的。把商鞅先放出来,是想交代清楚这个时代背景。后面剧情里会有芈月和秦王一块去商鞅墓前,芈月力主商鞅变法等剧情,这是有前后呼应的,所以片子要看完才知道创作者的意图。
记者:《甄嬛传》里面引用了大量各朝诗词,《芈月传》里目前也有引用《诗经》《楚辞》,但是这个时代背景下,对王小平老师剧本创作有限制吗?
郑晓龙:当然,春秋战国后的资料啊诗词啊,全不能用,选择范围窄了很多。她在写的时候,查书啊资料啊,考据了很多东西,什么植物啊吃食啊医学上的啊,都有涉猎。我其实没有怎么干涉她创作,但她写完了我会看,我觉得不行就一定让她再改。小细节啥的我不管,我就把握故事走向啊,价值观啊,人物设定啊,我不能撒手,毕竟片子要从我手里出来嘛,必须过我这关。
芈月侍寝秦王。
谈芈月:“不乐意把她拍成靠睡觉上位的女人”
记者:有评论说“《甄嬛传》的精神价值在于写出了人性如何被压制、扭曲、摧残,表现出浓烈的批判性”,那你觉得《芈月传》的精神价值呢?
郑晓龙:《芈月传》也是讲人性。但不同在于,甄嬛是从纯真到腹黑一步步转变黑化了,故事批判了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和皇权。皇帝把女人当成生育机器,所以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爱情。甄嬛从单纯女孩到心计妇人的过程,这是“把美好摔碎给人看”的过程。
《芈月传》就不能拍成这样,有很多人希望我把芈月拍成甄嬛,让她逐步黑化,现在都还有很多人觉得我会这样拍,但其实不会,开拍前我们主创聊过,是达成过共识的。春秋战国发展方向是那时正处在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转型期间,芈月反对奴隶制,反对世袭,主张奖励军功,代表的是先进生产力。她当太后的时期内,秦国变得更强大,各个方面都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这样一个人,我就不乐意把她拍成一个心机满腹,作风不良的,完全靠跟人睡觉上位的女人。不说别的,真这么写审查能过吗?
记者:但芈月在很多人生转折点,都确有男性相助一臂之力,比如义渠王助她坐稳太后的位置?
郑晓龙:是有借助,但这些帮助,不是她靠跟人睡觉得到的啊。芈月可以借助别人力量,但她最终是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的。
记者:大数据时代了,觉得行业内现在的创作和以前有变化吗?
郑晓龙:我真不清楚,我不关注别人看什么。我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去创作。都跟我说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了,拍戏前开会,分析女演员啥样,男演员啥样,算这个算那个,能吸引多少粉丝,这些粉丝都是什么职业什么年龄层……我不大懂这个,我觉得还是要讲好故事,讲好人的故事,讲好人与人之间的故事,人性和人心怎么用大数据计算?作为创作者,对现实生活,对人要有认识和理解,不要老想着数据怎么样。我拍片子不跟这个风,我跟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