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企业 / 正文

IP归属不同制作方 ““影剧联动”或成一纸空谈?

2015年在中国电影票房迈向440亿的豪迈中即将结束,但2016年大家仍然会在大屏幕上看到不少2015年的回忆:《伪装者》《花千骨》《无心法师》…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影海报

2015年在中国电影票房迈向440亿的豪迈中即将结束,但2016年大家仍然会在大屏幕上看到不少2015年的回忆:《伪装者》《花千骨》《无心法师》…

原来,不少15年的IP大剧都被改编成电影版。同时,还有不少15年耳熟的名字也出现在了名单上,《翻译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微微一笑很倾城》《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等等,这些电影好像也是电视剧来着?怎么现在电影和电视剧统统一起出现了?他们竟然还分属不同的公司?

小娱发现,2016年影视IP的“影剧联动”现象频出,业内人士也向小娱承认,“现在的IP改编速度大大加快,我们希望从知名IP开始,在电视剧阶段蓄积粉丝,并最终在游戏和电影阶段引爆市场”。

概以言之,“影剧联动”成为宣传影视IP的一个新手段。但是,这个宣传手段真的好用吗?同一个IP被如此反复改编,观众难道不会审美疲劳吗?如果他们要达到漫威那样的IP谱系和影剧联动效应,又能做哪些准备呢?

“影剧联动”成2016年IP新现象

最近一系列文学IP都有了影视大动作,可以说是有了“影剧联动”的新现象。“影剧联动”体现在,同一个IP,电影和电视剧几乎同时期开发或开拍,而此前这个IP并未在影视市场试水。与之前《厨子戏子痞子》等的套拍不同,影剧联动的IP有些甚至分属于不同的公司,并且版权清晰,不存在任何纠纷问题。

在2016年已公布的近20个IP电影中,小娱就发现了四个“影剧联动”的项目,而且IP名气都不小。

640.jpg

以往,同一个IP在影视剧范围内改编时都会有一部作品先期投入市场,获得正向反馈后,再有后续各种版本的开发。但现在,IP开发增速,似乎也意味着项目方对IP的信心增强了。

有剧本研发专家对小娱表示,有时大家“撞”IP开发,并不是因为对方买了后自己才买版权,而是因为大家经过各自公司的评估,都对这个IP内容有一定的认同和信心。只是他同时也表示,现在“IP转化影视”仍在初期摸索阶段,经验不足,各家的评估指标雷同,且未能根据各自优势做出市场细分,所以前景究竟如何也很难说。

从《匆匆那年》开始,影剧懂得互相宣传造势?

项目方的自信并不无道理。这几个项目原都是文学IP,本身就有一定读者关注度,再佐以有关注度的主演,项目热度一下子就起来了。而“影剧联动“的优势在于可以将IP的热度发挥到最大化。

虽然”影剧联动“不是套拍,无法大幅压缩拍摄经费,但是在后期宣传上却可以互相利用。要知道这类网络文学IP改编的影视作品,它的宣传费用往往会占到制作成本很高的比例。想象一下,小荧幕和大荧屏里不同人讲同一个故事,光是演员和故事的对掐轻轻松松都能撕出无数个宣传爆点来。更重要的是,同IP项目之间并不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看了电影的观众回家依然可以打开电视剧看同一个故事,小荧幕和大荧屏的受众之间并不存在冲突。

其实早在去年,品牌IP《匆匆那年》就受益于“影视联动”。彼时青春类题材影视虽然大热,但九夜茴的小说“匆匆那年”出版时间较早,这个品牌的认知度也随时间逐渐下降。“匆匆那年”的网剧版本在2014年8月放出,制片方为搜狐视频。虽然当时的网剧规模还比较小,但“匆匆那年”网剧版仍迅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四个月后,“匆匆那年”电影版上映,“匆匆”的品牌热度一下子就达到了峰值。

“影剧联动”在短时间内可以迅速的将一个IP的观众熟知程度推至高处,达到一个1+1大于2的局面,促成同一个IP利益最大化。这对任何一个影视公司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的买卖。

“影剧联动”,会导致IP过度消费吗?

当然,“影剧联动”仍是有短板。不少人担心,“影剧联动”这个现象的出现,表明了制片公司在内容制作上试图抄近路省脑力的做法。对IP的过度追捧和原创IP的缺乏,是导致“影剧联动”的本质原因之一,IP短期内快速开发可能会造成透支性消费的弊端。

不过,小娱采访了不少制作公司,发现他们并不担心这个问题。在他们看来,IP并不是艺人,不存在过度开发的风险:

首先,电视剧目标人群和电影的观影人群往往重叠度不高。虽然是同一个IP,内容部门也会根据受众的差异有不同的侧重和不同的节选。

其次,现在的技术在不断升级,最终谁的作品整体素质高,谁就是赢家,IP在不断的改编过程中会变得更加经典。“金庸的作品不断被翻拍,观众会审美疲劳吗?只是就各个版本的呈现结果而言,有了高下之分。”

IP归属不同制作方 “联动”或成一纸空谈?

小娱在采访几位制片方工作人员时,曾问他们将如何就同一个IP的不同版本,达成协同效应。然而令小娱颇感惊讶的是,他们认为这样的联动“实际效果有限”。因为不同版本开发时间、拍摄时间、主创、受众等等的诸多不同,导致两家公司无法进行一个战略合作。

以华策为例,《翻译官》、《微微一笑》两个IP的影版剧版都归在他们旗下。这样一来不同版本之间相互的配合“会好很多”。因为都是自己做的东西,比较靠谱,也能在投入市场前很实际的预估对另一个版本的拉动作用。

但相对于《三生三世》这个项目,华策如果要靠阿里的电影来给自己电视剧拉动人气,可能这个效果就会虚一些。

其实小娱认为,最理想的“影剧联动”应该像漫威电影宇宙那样,在同一个大IP中拆分出数个小IP,并根据不同IP的特点选择投放平台。《神盾局特工》《特工卡特》《美队》《钢铁侠》,电影播出前后与电视剧剧情相衔接,即将“影剧联动”的优势发挥出来,又避免了“影剧联动”可能会造成的观众审美疲劳。

关键词: 制作方 归属 成一纸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邓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