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票房 / 正文

中国电影市场疯长背后我们应该警惕什么

正在上映中的《唐人街探案》有两个结局,第一个结局是真相大白;另一个加上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容,使得原本皆大欢喜的结果又变得可疑起来。

《捉妖记》剧照

正在上映中的《唐人街探案》有两个结局,第一个结局是真相大白;另一个加上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容,使得原本皆大欢喜的结果又变得可疑起来。

用2015年最后一部电影的这个开放式结局,来描述过去一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或许再合适不过了。

新年刚过,还在元旦假期,电影局就迫不及待地对外宣布了过去一年内地电影市场所取得的好成绩--总票房首次突破400亿,达到了440.69亿元;48.7%的同比增长,创造了2010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在与进口片的竞争中,国产片也占据了全面的上风,份额超过了61%。

在这份喜气洋洋的成绩单背后,其实是一个变得更为复杂的市场。就像一个会移动的迷宫,你走过的路,做过的标记,都会因为变化而更加可疑。

在总票房271亿,份额超过61%的国产影片中,有近86亿是来自各类IP的改编,包括票房排名靠前的大部分影片,国产电影的故事生产能力是否更强了,是可疑的。

在院线上映的358部电影中,有86部票房没有达到100万,179部票房没有超过1000万,加起来的比例占到了74%--这些电影的投资者绝大部分已血本无归,在这个市场上真正赚到钱的是不是更多了,也是可疑的。

这个市场远没有它看上去那么健康,那么茁壮。当规则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时候,已经有人开始大肆地破坏已有的行规。

《捉妖记》为了得到票房冠军的称号偷买票房已经变成了一桩国际丑闻--最知名的票房统计网站BoxOfficeMojo.com已经去掉了其票房成绩,甚至表示因为中国票房统计“水太深”,将停掉整个内地市场票房的更新。

因为《大圣归来》团队的分手闹剧和贺岁档几部影片之间的“掐架”,网络水军的问题再一次被热烈地讨论,以至于豆瓣CEO阿北都需要站出来发表公开声音,撇清和水军的关系,维护豆瓣的声誉。

还有一些片方在电影上映前的“小聪明”--比如大规模的提前点映来抢票房,比如在上映首日把利润全部给影院来争取排片支持,都在给这个市场的混乱无序增添新的注脚。

当然,如果你只是一个影迷,事情相对要简单一些:过去的一年,你是否更频繁地进入电影院,是否享受到了更好的购票和观影服务,是否看到了更多让你觉得值回票房的好电影。

你怎么看?根据电影局的数据,2015年城市影院观众人次达到12.6亿,比2014年增长了51.08%。票价依然没有怎么涨,买票变得更加方便了。

虽然烂片依旧多,但今年的好片子也更多了。贺岁档中的《老炮儿》、《寻龙诀》、《唐人街探案》,此前的《心迷宫》、《烈日灼心》、《解救吾先生》、《师父》等等,电影院里终于能有一批让你“看得下去”的国产电影了。

这个市场并没有那么好,同样它也没有太糟,就像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它在快速的变化,快速的成长中。我们应该在鼓励的同时对它保持一点警惕和怀疑,因为学坏总是会更容易一些。

国产电影取得对进口片(表面上的)完胜

如果光看最终的票房数字,你会产生一种中国电影终于崛起了的错觉。

440亿总票房中国产电影贡献了271亿多,占总票房的比例超过了60%。也就是说你每花100块钱看电影,就有60多块贡献给了国产片--这是是几年来面对好莱坞大片第一次压倒性的胜利。

这种“胜利”还体现在单部电影的票房上。2014年票房最高的8部电影中有5部是好莱坞大片,而2015年票房最高的4部电影中有国产片占了3部,只留下《速度与激情7》一个独苗,前10名中国产片高达7部。

2014年《变形金刚4》一片独大,以领先第二名《心花路放》8亿多夺冠的情况也不见了。相反,2015年的元旦、暑期、十一和贺岁几个重要档期最房最高的都是国产片,《捉妖记》还以24.38亿,领先《速7》1200万元的票房成为了年度票房冠军。

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正在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现行的对国产片的档期保护政策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保护甚至超过了往年。

比如在青少年放假的暑期,你已经看不到《头脑特攻队》这样的进口动画大片出现,而是被用来支持《大圣归来》这样的国产动画--最终前者在国内只有9700多万票房,而《大圣归来》一路高歌,最终以9.56亿创造的新的内地电影动画纪录。

另一种“保护”的方式是把大量的进口影片安排在了相同或相邻的档期上映,彼此对冲票房。九月份的《碟中谍5》、《小黄人大眼萌》、《像素大战》,11月的《火星救援》、《移动迷宫2》和《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都是这样的情形。

所以这样的胜利并不足以让我们感到欣慰,反而对这种“爱的供养”感到一丝担忧--在温室里面呆久了,到底能否抵御真正的自然竞争?

好在这种保护带来的窗口期不会太长,按照之前中美两国关于电影市场开放的约定,2017年中国将要实现对国外电影的全面开放--而不是现在每年几十部配额,还要通过各种安排来限制你的发挥。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有好戏看了。

“政策性歧视”只是一方面,好莱坞在中国市场还有更大的问题

把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的弱势地位完全归结于政策性歧视,也是一种偷懒的做法。过去一年应该给好莱坞公司们敲响了警钟,这个市场在变得越来越开放和庞大的同时,他们的财务报表上中国区的业绩数字并不一定会稳步增加。

虽然这种说法有些滑稽,但事实就是--在进入中国市场20年后,好莱坞公司们又迎来了一次水土不服。

如同国产电影在内地市场上能享受到一定的政策红利,好莱坞电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优势--故事、视觉奇观、从没见过的大牌明星。

这些优势让好莱坞在中国市场上吃了许多年的“老本”,尤其是整个市场在2009?2010年起来之后,由好莱坞整个工业体系生产出的这些电影,在作坊式生产的国产影片面前,优势十分明显。当国产电影开始制作出一些有意思的故事时--比如《疯狂的石头》、《钢的琴》,《阿凡达》带起来的3D加巨型银幕的热潮又让好莱坞大制作在中国市场火了好几年。而至于这些大片的宣传,最有效的方式就让这些以往只能在大小银幕上看到的好莱坞明星来中国走个场,爬个长城,说几句中文。

当你发现大部分进口大片空洞到连视觉奇观都无法弥补,当你发现那些好莱坞大咖一年要来中国好几回时,那种兴奋感就逐渐消失了,好莱坞公司们需要找新的,让中国观众兴奋起来的东西。

《碟中谍5》找来了马云和阿汤哥对谈,《星球大战:原力觉醒》让风暴兵登上了长城,《火星救援》甚至把土豆“种”进了国贸地铁站中--大家都意识到了,原本那一套在中国市场的打法已经逐渐失效了,你需要投入更多的金钱智力,才有可能让这里的观众注意和喜欢上你的电影。

对于总指挥依然放在北美的好莱坞大公司来说,这种转变并不容易。

卖得好的电影几乎都是 IP,然而这股风潮很快会过去

如同好莱坞续集片统治了北美票房一样,2015内地票房最高的国产电影,除了国产片冠军《捉妖记》算是一部原创的电影,绝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系列或者说是IP。

第二名《港囧》是徐峥囧系列的延续,此前的《泰囧》已经创造过12亿的票房奇迹;紧随其后的《寻龙诀》改编知名网络小说《鬼吹灯》的后四卷,《夏洛特烦恼》此前是开心麻花最畅销的话剧,《煎饼侠》有《屌丝男士》系列30亿的互联网点击量打底,还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没有哪个形象能比孙悟空更有卖相了。

除了这些我们看得见的热门电影,还有一些更加量化的数据能反映电影行业 2015 年呈现出的 IP 热潮。根据微影数据研究院公布的数据,过去一年由各种IP产生的电影,票房高达85.87亿,占到了国产片总票房的36.1%。

小说是电影最重要的故事来源,占到了将近一半。仅仅是《狼图腾》、《何以笙箫默》、《鬼吹灯》这三部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加在一起,总票房就接近了30亿了。IP这个词火了之后,电视剧、网络剧、小说、综艺节目、动画片、游戏,甚至是一首歌名,都有人愿意出高价买,然后把它变成一部电影。

华谊兄弟电影集团的总裁王中磊在年中接受我们采访时说,现在国内排名前100名的热门IP,都已经被抢光了。而大部分电影公司对于这类电影,往往不是抱着精耕细作的态度,而是希望快速开发,赶快变现--拍《何以笙箫默》这种烂片反倒成为了一种时尚。

这种风潮退去的时候可能会比预想得要快,一方面是因为前面所说的,最好的IP已经被开发了一遍,许多都已经拍成了电影,其中很少有像《寻龙诀》那样可以继续拍续集的电影;另一方面则是观众的觉悟,在被骗了一次两次后,对于这一类希望吸引“原著党”的电影,会更加谨慎。

大导演失灵后,光有大明星也卖不动电影了

比起IP热潮,更快退去的是这个市场此前数年对于大导演、大明星的追逐。这个趋势从2014年就开始显现,到了去年更是成为了常态。

去年的年终总结时我们提到了吴宇森的《太平轮》。投资3亿,即便是集结了中日韩的一线明星,在票房容量最高的贺岁档上映,《太平轮》(上)也只获得了近2亿票房;2015年7月份上映的下半部虽然改名为《太平轮:彼岸》让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仍然没有能让观众买账,最终票房只有5000多万。

和吴宇森一样郁闷的还有陈凯歌,徐峥--尽管《道士下山》和《港囧》的票房仍然还不错--但经过了这两部电影之后,他们都遭遇了观众对他们的信任危机,如果不好好反思,很可能就会被成下一个《太平轮》。

这种信任危机在过去一年从大导演转移到了大明星身上。这些以往靠刷脸就能获得鲜花掌声名利双收的一线演员们发现--观众变得更加理性了。由黄晓明、赵薇、佟大为主演的《横冲直撞好莱坞》在最热门的暑期档,票房也只过了3亿,而这部故事混乱毫无诚意的影片对演员本身也产生了一种信誉上的伤害--在社交网络上表达不解,甚至看完电影粉转黑的人也不少。

“明星失效”更著名的案例就发生在一个月前,杨幂的《怦然星动》、王宝强的《不可思异》以及李小璐的《从天“儿”降》三部电影上映,这几部被网友戏谑为“错别字三人组”的电影拍得实在有些糟糕,而最终也只有《怦然星动》票房勉强过亿--还有网友调侃说,那都是李易峰粉丝的功劳。

大明星拍烂片的原因也挺好理解的,电影市场这么好,大牌艺人们不甘于只拿那一份片酬,还希望自己做投资人开发电影项目,而这种又当主演又当老板的项目,许多认真拍电影的导演并不愿意接。“到底是演员听你的,还是你听演员的?照理来说要听导演的,但ta又是你老板,所以往往很难搞。”一名拒绝了类似邀约的导演之前曾跟我吐槽说。因此这一类电影往往优先照顾的是演员舒不舒服,戏份是不是满意,而并不是从一个正常的创作角度出发--因此你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这种片子往往会拍成玛丽苏或者杰克苏。

万达是今年最好的公司,王健林的电影生意红火

今年票房超过10亿的五部国产片,有三部来自万达。万达主投的《寻龙诀》票房已经超过了16亿,参投的《煎饼侠》和《夏洛特烦恼》则是今年最大的黑马。另外还有两部电影--《滚蛋吧!肿瘤君》和《唐人街探案》票房超过了5亿。

一个更有趣的数据是,这五部高票房的电影,豆瓣评分最低的是6.3分的《煎饼侠》,最高的是7.9分的《寻龙诀》,另外三部影片得分均为7.6,五部电影的平均分达到了7.4分,要远高于所有院线电影的平均得分。也就是说,这些电影在取得高票房的同时,也得到了观众较为正面的评价。

不过王健林更赚钱的业务还是他的电影院--万达院线。根据万达院线的公告,2015年前11个月票房收入达到了54亿元。根据微影数据研究院的预测,万达2015年的全年票房收入将在60亿元,占到全国总票房的13.64%,比第二名中影星美要多出20亿的票房。

在今年一月份在A股上市之后,万达院线就成为了今年表现最好的股票之一。从最初21元的发行价一路涨到了最高时的245元,王健林的身价有一半都来自他手底下这家全球最大的连锁影院。

一批好看的电影和有才华的年轻人在这一年集体出现

这可能是过去一年最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比起那440亿的票房数字,这些新影像新面孔代表的,才是未来。

《心迷宫》、《老炮儿》、《寻龙诀》、《烈日灼心》、《解救吾先生》、《师父》、《我是路人甲》、《捉妖记》、《大圣归来》、《滚蛋吧!肿瘤君》、《夏洛特烦恼》、《煎饼侠》、《唐人街探案》… 过去一年让人觉得还有点意思的电影,比以往几年要多了不少。这些电影并不完美,但它至少是有想法、有思考的影像。

这些影片的创作者各不相同。比如《大圣归来》做了8年,徐浩峰在拍摄《师父》之前已经被一些人定性为没有才华的导演,而如果没有《烈日灼心》,曹保平这个名字也不会出现在大部分电影的导演候选名单中。管虎、丁晟、乌尔善原本都是“创作上的中年危机”重点关注对象,至于沈腾、大鹏、陈思诚,人们多少都抱着一种猎奇的心态去看待他们拍电影这件事。

最大的共同点是,这些电影的创作者都更尊重观众,它们背后也站着愿意用更加认真的态度去制作电影的公司。当这些年轻人能够不断得到机会,当这些公司能够从所谓“良心作品”中获得好的回报时,有一些美好的事情就会在这个市场上发生。

关键词: 中国电影 背后 市场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邓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