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票房 / 正文

票房盛世下的国产小成本电影

谁也无法忽视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爆。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通报,2015年中国故事影片产量686部,年度电影总票房达440.69亿元人民币。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剧照

谁也无法忽视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爆。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通报,2015年中国故事影片产量686部,年度电影总票房达440.69亿元人民币。全年票房过亿影片共计81部,其中国产影片47部。

票房盛世下,2015年下半年以《心迷宫》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为代表的小成本电影为电影市场吹来一缕清风。《心迷宫》上映后以首周末435万的票房成绩创下了中国独立电影在院线上映的高票房纪录。它的最终票房1038万,在动辄单日票房破亿的中国电影市场似乎不值一提,但对这部总投资仅170万的小成本电影来说,最终票房不仅足够片方收回成本,还略有盈余(根据国内的分账比例,一般票房要达到总成本的三倍左右才能持平)。在大制作、热门“IP”当道的电影市场,小成本电影不仅收获口碑,在票房上也逐渐能分得一杯羹。

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却有一点担心,她认为资本的拥挤更可能挤掉其他小成本电影的生存空间。

独立电影进入院线

“小成本”是个相对模糊的说法。戴锦华认为,若以2015年上映的电影平均制作成本为标准,则2015年之前所有的电影都是小成本电影。

以2002年上映的电影《英雄》为例,张艺谋的这部转型之作耗费3000万美元,在当年可称得上是耗费巨资。(它的内地票房则达到2.5亿元人民币,占全年总票房四分之一,是21世纪首部票房过亿的国产电影。)但与2015年上映的《捉妖记》(成本3.5亿元)、吴宇森执导的电影《太平轮》(上下两部成本共4亿元)相比,也不算什么了。

电影《塔洛》的导演万玛才旦认为,在如今的商业电影环境中,将制作成本在1000万以下的电影划分为小成本电影较为合适。《塔洛》是万玛才旦的第五部剧情长片,2015年入围威尼斯、温哥华、韩国釜山电影节,并获得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不久前,戴锦华刚作为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决审评委参与评奖。她认为,上世纪90年代,中国独立制片出现。随着DV技术的发展,一批年轻导演投身电影创作。长久以来,中国的独立制片和院线电影完全平行,有时甚至相互冲突。但2015年这个情况改变了。2015年10月,《心迷宫》《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等片正式上映。“这样一批电影进入院线,独立电影和院线得以交汇。”

票房高涨对小成本电影不一定是好事

2015年电影总票房达到440.69亿,这样的票房盛世对小成本电影是好事吗?

“市场大,意味着资本的流量大。资本的特性是不会自动让出空间的。”戴锦华认为,庞大的资本很可能会排挤小成本电影。

万玛才旦也认为,电影市场的繁荣只为商业性质的小成本电影提供了资金便利,但对一些有独立表达的小成本影片而言,生存环境反而更为艰难。“和十年前比,电影市场在票房繁荣的同时,各种类型并存的状况没有了。现在电影院里看到的都是一个类型的电影。”

济南百丽宫影城院线经理董文欣认为,现在的电影市场票房很好,但不正常。观众常年接受商业大片“洗礼”,感官被训练简单了。“观众只喜欢喜剧,认为没特效、没喜剧色彩的电影都是文艺片,整个市场很扭曲。”她从影院经理角度得出的结论是:高质量的电影没有市场,烂片当道。

戴锦华认为如果观众普遍把“值回票价”定义为视听震撼、视听愉悦,那还是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旗帜,叫做“眼睛吃的冰淇凌,心灵坐的沙发椅”,没进步。她说,电影有很多种:有用眼睛看的(场景华丽),有用肌肉看的(动作炫目),有用肠胃看的(一些看得人想吐的血浆片),还有用头脑和心灵去看的电影,看完让人睡不着觉。“我们过了一百年了,得有点长进吧。我们到影院不是光去买乐子。”

导演缺乏资源和经验,创作困难

2015年,戴锦华担任第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终审评委。她惊叹于现在青年导演制作水准之高,和上世纪的DV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导演的社会诉求、文化表述和审美表达都非常清晰。我不敢相信这居然是他们的处女作。”

但这类优秀作品在电影总量中占比并不高。万玛才旦从2002年开始从事小成本独立电影创作,他承认在一些影展中偶尔能看到一些很好的影片,但占整体比例极低,“总体来看,小成本电影无论是艺术质量还是制作质量都不高。”

在董文欣看来,“国内很多小成本电影像小学三年级作文一样,连叙事通顺都做不到,更别说精彩了。”她说,能够上映的影片质量还算过得去,更多没有进入院线的电影质量差到不堪入目。

“小成本电影导演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乏电影制作经验和资源,难以找到和制片方对接的窗口。”黑鳍传媒创始人王子剑说。他担纲制片人的电影《路边野餐》制作成本不到100万,先后获得第68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新导演和处女作特别提及、第52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和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第37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心迷宫》导演忻玉坤的经历也佐证了这点。他回忆,电影拍摄到后期已经没有资金进行后期制作,拖了很长时间才把片子剪出来。“当时甚至想放弃,因为没有任何资源告诉我接下来该去哪儿、去见谁、找什么单位发行。” 他在多个场合建议年轻导演,“处女作首先要保证创作的自由度,为此可以舍弃一些投资。”

万玛才旦也认为,资金并不是越多越好。在拍摄中,他甚至会拒绝一些资金加入,“我会刻意把影片控制在一个小成本范围内,给投资方减轻压力,容易收回成本。”十几年的拍摄经验有一定优势。他觉得现在找到投资的方式、渠道很多,但需要考虑电影的商业诉求。“小成本地拍摄可以保证制片方不会赔太多钱,也能保证创作的自由度,这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塔洛》制片人王学博则认为,小成本电影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创作者本身的创作能力不足。他之前还担任了《锤子镰刀都休息》的制片人,后者获得5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奖。“资金的困难是任何影片都会有的,这需要运作。我觉得能遇到一个好作品的雏形特别难。”

宣发更为棘手

即便是独立制作的艺术电影也有商业诉求。导演拍摄完影片只完成了电影的生产环节,销售宣发部分往往更为棘手。黑鳍传媒的王子剑介绍,制片方往往会从回收的层面考虑,会根据艺术电影的内容和投资规模决定是否让影片走进院线。

为了回收成本,黑鳍传媒目前所采用的方法是以海外销售为主体,配合国内院线、网络和电视等渠道发行。以还未在国内上映的《路边野餐》为例,该片已经将版权销售到法国、台湾,确定2016年2月24日于法国上映,4月1日在台湾公映。

王子剑认为,审查和融资并不是艺术电影进入院线的惟一障碍,水涨船高的宣发成本把大多数人挡在了门外。在商业大片横行市场的环境中,宣发费用甚至会高于制作成本(如《夏洛特烦恼》制作成本2100万,宣发费用3000万)。“最起码要让影院经理知道这个片子,高昂的宣发成本就会难倒我们这类制片公司。”

2015年底上映的电影《师父》让观众惊艳,但导演徐皓峰之前的几部电影《倭寇的踪迹》(2012年上映) 《箭士柳白猿》(2014年上映)基本都是“影院一日游”。“《倭寇的踪迹》上映时没有任何人知道,我是因为个人兴趣才看了这部电影,当时惊为天人。但因为没有任何宣发,大家都不知道它在讲什么,作为影院经理很难关注到这种片子。”董文欣说。

董文欣认为,目前国产小成本电影若想在上映前获得院线经理关注,从而获得较多排片,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导演、演员有名气;二是电影质量高,圈内形成口碑;三是发行方宣传到位,给院线经理提供看片机会。

名导演、大明星、全方位宣传意味着大量资金,这恰恰是小成本电影的短板,而高质量好口碑的电影往往需要院线经理长期关注。这方面,我国还缺乏大量专业影院经理人。

如果无法在上映前引起院线经理重视,影片便无法取得高排片率,这使得很多电影无缘见到观众。“具体到艺术电影,赔钱几率更大,它对整个市场来说不值一提。”王子剑说。甚至发出声音的艺术片票房也不太理想,王小帅的《闯入者》因排片率太低,最终只拿到1005万票房(成本2000万)。如戴锦华所说,“观众找不到《闯入者》,《闯入者》也遇不到观众。”

没有足够的宣发资金,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便成为小成本电影的重要推广途径。《心迷宫》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的上映都得益于电影节奖项光环。

《心迷宫》能够上映,直接得益于第八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上获得最佳剧情长片、最佳导演两个奖项,由此获得业内关注。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青海省西宁市人民政府主办,要求参展的剧情长片必须是导演的前三部作品,近年挖掘了忻玉坤、德格娜(电影《告别》导演)、郝杰(电影《美姐》导演)等一批优秀青年导演。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曾入围东京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得2011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HBF剧本奖 、第二届科伦坡(斯里兰卡)国际电影节亚洲最佳影片奖等多个奖项。

《塔洛》因获得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也已确定将于2016年上半年上映。

电影产业还在成长中,未来大有可为

资金不足、创作受限、商业环境挤压、观众审美偏差、院线经理专业人才缺失……小成本电影似乎道阻且长。

“这些问题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它需要政策的支持,还要从基础培养。拿排片来说,中国电影资料馆就在培养一批阅片量大、鉴赏水平高、懂排片的专业人才。”王子剑说。

中国电影资料馆年初放出消息,按照广电总局要求,将在2016年启动一条全国性艺术院线的建设工作。未来艺术电影放映将走出北京,在全国十多个城市进行落地。

广电总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银幕总数已突破3.1万块(去年银幕数2.4万块),全年新增银幕8035块,平均每天增长22块,城市影院超过6200家。

董文欣认为,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影院放映同质化严重,影院市场需要细分。去年她主动联系《心迷宫》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发行方,在济南点映,重点排片,之后观众上座率也很好。“我们认为观众是需要培养的。如果我们永远不排这些优秀电影,观众就看不到。所以从开业以来,我们一直坚持排艺术片。”

戴锦华强调,这批小成本电影不论是艺术的、先锋的或是导演个人的表达,都是电影工业不可或缺的实验室和前沿突破口,没有它,电影工业就会丧失它的发动机。她鼓励怀有电影梦的年轻人,“不用担心,全世界有电影梦的千军万马都涌在那里,只比我们现在的路更艰难,因为我们的电影产业还在成长中,远未饱和。只要想做,还大有可为。”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邓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