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股份新片发布会
中影股份2016年新片计划分为投放篇、拍摄篇、筹备篇,共计33部。16部已经或者即将投放市场的影片是《我的战争》《大唐玄奘》《中国推销员》《功夫熊猫3》《美人鱼》《卧虎藏龙:青冥宝剑》《功夫瑜伽》《我最好朋友的婚礼》《北极》等。
2016年,乐视影业将推出20部影片,其中涵盖面向年轻观众的6部青春电影,面向25~35岁白领观众的7部娱乐电影,面向亲子观众的动画电影《熊出没3》,面向文艺片市场的两部人文纪录电影。
华谊兄弟2016年将推出15部影片,其中有像《我叫李雪莲》《罗曼蒂克消亡史》《封神传奇》等华谊制作发行的超级大片,也有像《魔兽》《琼斯的自由国度》《摇滚藏獒》等与海外公司强强联合推出的作品,全球化布局初现端倪。
2016年恒业影业计划推出28部电影,包括《消失的爱人》《天亮之前》《梦想合伙人》《京城81号2》《闺蜜2》等。除了将展开“每月一片”的发片计划外,还将针对不同档期推出定制影片。
博纳影业2016年新片片单曝光,包括13部多元类型大片。即将上映的影片包括《澳门风云3》《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三少爷的剑》《湄公河行动》《危城》《所以,和黑粉结婚了》等。
一天有好几家影业公司开年会、发布年度计划;一周见证4家影业公司诞生;北京CBD地区方圆10里范围内的咖啡厅、餐厅,都有人在谈电影、谈投资……进入2016年,国内电影市场就是这么个节奏,燥热一般的景象。有人比喻,现在的电影市场进入“春秋时代”。
放映“出口”太少
恒业影业将推出28部电影,总票房目标剑指30亿元;乐视影业的电影产品有20部;华谊兄弟公布的首波新片片单共有15部影片;中影股份计划投放、拍摄、筹备共计33部电影;博纳影业片单包含13部多元类型大片……这是电影业界大牌公司2016年的计划。数量如此之多,为历年罕见。
就连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今年都不一样了。据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官网发布的信息,第十四届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今年共收到逾350份电影计划申请,打破历年来的纪录”。入围名单中,有刘若英首次执导的作品、写她家族的自传体故事《易副官》(由张艾嘉监制);有宁浩首次以监制身份搭档新晋导演文牧野,拍摄真人真事的《生命之路》;有2015年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塔洛》)的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的《永恒的一天》等。
如果再加上各类中小影视公司投拍的影片,如此庞大的电影拍摄数量,对一年只能容纳600多部电影的电影市场来说,放映“出口”实在是太少了。相关数据显示,每年中国电影拍摄数量有600多部,但在2013年中国电影上院线的数量只有200多部,2015年是358部。
如此一来,意味着每年有300多部电影拍完了没有地方放映,进而意味着有多少投资没有回报的可能,以及有多少“一日游”“两日游”的电影。正如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铁东所说,无数的“炮灰”孕育了电影市场的整体繁荣。
周铁东曾预言,当中国银幕总数超过3万块并进而达到5万块的峰值时,中国电影产业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层级结构将成为发展的必然。市场更趋于理性,结构更合理。无序的竞争就会改变,大家就会有更明确的定位,知道自己的市场和定位在哪儿。
资金比项目多
拿着资金找项目,也是现在一大景观,但挑项目的人更加谨慎。
在记者参加的一个行业论坛上,一位有国资背景的投资管理公司的高级投资经理对记者说,这次参会主要是来看看有什么可以投资的项目。
这是一家做PE起家的投资公司,这位经理认为,“现在进电影业并不晚,我们在布一个大局,但我觉得风险特别大。这些天明显感觉今年跟去年的市场完全不一样了,但里面的风险也很大,太热的东西不是好事。”
记者了解到,有一家投资公司去年要投一部电影,临到要“签单”的最后一刻他们放弃了。后来这部投资1.3亿元的电影在市场上只挣了1.1亿元票房,按行里人的话说是“赔大发了”。这位选择放弃的经理告诉记者:“如果当时我们投了这个项目,我们没有风险,但我们的合作方可能一辈子都要为我们还债,因为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投进去了。我们现在的风控做得非常紧。”
“今天看到一个‘90后’做了两个月的项目都融到资了……那什么,朋友圈谁是投资人……”扫一眼朋友圈,类似这样的微信比比皆是,都在找投资,找项目,找合作方,但看市场,却是投了10个有七八个会出问题。除非你是火眼金睛,普通人是做不到的,如果不是行业内的人,鱼龙混杂之下很难判断。
电影产业是座金矿,但开采金矿也伴随着高风险。一部电影即使经过周密的考量和细致的规划,因其从立项到上映的时间较长,难以避免会有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影响到电影的最终收益。最后中彩的,可能就只有极少数几个,大多数都当了“炮灰”。
一位投资经理人告诉记者,为了做好风控,他们的原则是分散投资,多选择组合投资,善于利用“完片担保”等制度降低风险。另外,这位投资人特别强调,在选择投资项目时,能力是一方面,对方的人品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
堪称风险投资市场
2015年,百度、腾讯、阿里巴巴(BAT)三巨头不约而同地成立影视公司。谁是电影的搅局者?不得而知。业界普遍认为,现在的电影市场就像股市,万一高位接盘,损失就是惨重的。一位投资人说得好,“玩跨界,想不交点学费是不可能的。”无限风光在险峰。一些新“入市”的人总在想:万一下对“赌注”了呢。一些业内资深人士都讳莫如深。
辞去优酷副总裁一职的卢梵溪,现在是经纬创投EIR、星芒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他说:“以前我入行的时候,计划经济时期中影一统天下,其他都是为它服务的。后来变成‘战国’了,其中就包括中影、华夏、华谊,但是到了今天又进入了‘春秋时代’,新影业、老影业,还有每天不断成立的影业都试图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我一个星期参加了4个影业公司的成立仪式。”
为什么中国最有钱的人都进电影业了?正如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项目部主任陈彩云所说,中国的资金出路太少了,只有房地产、股票。国外是专业人干专业事,国内太浮躁,更多钱是投机钱,电影业堪称一个风险投资市场。
不过总比以前没钱好。“相信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真正留下来的公司是能长期做电影的。”在知名影评人李星文看来,BAT代表的土豪们全是“接盘侠”。
一位资深电影人表示,2016年是电影行业洗牌之年,风险与机遇之年。“我们出品5部以上电影,并致力于产业链锻造,已经签约10家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工作室,并计划签约10位演员、模特、歌手,重金打造明星与新人……”
“2016年,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不论时代还是个人,都会有新的选择。2016年,文化产业成为新一轮投资热点,专业、有序、坦诚、双赢是我们一直的期待和坚持!”业内资深人士王苏阚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