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票房 / 正文

中国制片人必修课:合拍片制作流程解析!

明明大多是十足中国风的电影,结果你告诉我这是中外合拍?其实这是因为在合拍片领域,国内现在大部分合拍片都还只是资本上的合作,而未开始内容上的合作。

电影《狼图腾》也是合拍片

2015是中外合拍片立项数量最多的一年,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截至12月31日)发布的信息统计,2015年全年电影局受理立项的合拍电影中,同意立项的已经达到87部。而在10年前,一年申请立项的合拍片电影不过三十部,而能够通过立项的合拍片申请则又要减半。

在2015年上映的诸多影片中,《狼图腾》、《钟馗伏魔:雪妖魔灵》、《天将雄狮》、《山河故人》、《横冲直撞好莱坞》、《剩者为王》、《我是证人》、《重返20岁》、《新娘大作战》、《澳门风云2》、《鬼吹灯之寻龙诀》、《第三种爱情》、《失孤》、《道士下山》等等,其实都是合拍片。

明明大多是十足中国风的电影,结果你告诉我这是中外合拍?其实这是因为在合拍片领域,国内现在大部分合拍片都还只是资本上的合作,而未开始内容上的合作。

在这些合拍片中,合拍的方式也并不完全相同。今天,作者君就打算跟大家聊聊关于合拍片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合拍片?

中外合拍片大名叫「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对中外合拍片的相关规定,也基本适用于港澳台地区,实践中统称为「中外合拍片」。这种合作摄制电影片事实上分为三种,联合摄制、协作摄制和委托摄制。

其中,联合摄制是指境内外制片公司共同投资(含资金、劳务或实物)、共同摄制、共同分享利益及共同承担风险的一种摄制形式;协作摄制是指外方出资到中国拍摄电影,中方只提供场地、设备、劳务等有偿服务予以协助;委托摄制是外方委托中方在中国境内代为摄制。

三种之中,后两者协拍片、委托拍片的版权都归外方所有,如果要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则需要按照进口片处理。所以今天作者君所说的合拍片主要指的是第一种,联合摄制片,一种能够享受国产片待遇的合拍片。

▌合拍片立项缘何增长? 

在2015年,合拍片在的数量也大幅度增长。为什么这么制片方开始考虑合拍片呢?原因有几种:

合拍片的第一个优势就在于票房分账比例,相较于进口分账片来讲,其享受的是国产片待遇。这一点对于外国制片方来说格外具有吸引力,因为从票房分账比例上看,进口分账片中制片方分账比例为票房的13%,自中美两国2012年签署《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以来,美国制片方分成也不过只提高到了25%,相较于国产片的制片方分账比例43%相差甚远。

而合拍片的第二个优势在于没有配额限制。为了对国产电影予以保护,我国对于进口片引进存在着数量限制的,如《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中约定分账片每年只允许进口34部。而合拍片拥有与国产片同样的地位,并无配额限制,这一优势也对制片方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当然,合拍片的增长也离不开政策上的支持,而这就与国家间的交流合作关系密切相关了。目前我国已经与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新加坡、比利时(法语区)、韩国、西班牙、英国、印度、马耳他以及荷兰等13个国家签署了13个完全生效的电影合拍协议。这些国家与中国联合制作的影片不仅作为合拍片有着不受配额限制和分账比例较高的优势,同时还有资格从双方政府获得资金扶持和税收减免。

在中外合拍片中,中美合拍片的数量和重要性显而易见。今年中美合拍电影项目数量有着跨越式的增长,这与美国对中国电影市场2017年将进一步开放的预测有着很大关系。2017年,中美就电影进口的配额制度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将到期,双方之后的谈判势必会带来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也使得美国对中国未来的电影市场有着良好的预期。

如果说,以上的原因更多的是在解释为什么外国制片方会「走进来」,那么下面作者君要强调的是,我国的电影产业也在不断地「走出去」。随着国内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制片方们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例如,华谊兄弟控股的美国项目公司Huayi Brothers PicturesLLC与美国STX Entertaiment签署了合作协议,约定在2017年12月31日前,双方将联合投资、拍摄、发行不少于18部合作影片;电广传媒与美国狮门影业合作,计划将在未来3年内共同投入15亿美元合作50部大片;华策影业与韩国电影制作发行公司N.E.W(Next Entertainment World)正式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华策合新」(HUACE & NEW),并同时启动中韩合拍IP计划。中外电影公司的深度合作,势必会带来更多合拍片的出现。

▌拍摄合拍片需要取得哪些资质? 

有着种种优势的合拍片是制片方眼中的「香饽饽」,但是拿到合拍片资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当年如《云图》、《敢死队2》、《环形使者》等本想作为合拍片上映的电影,在严格的审查之下也只得换了「进口片」的帽子。

众所周知,一部电影从拍摄到上映,需要拿到立项许可(《摄制电影许可证》)和公映许可(《电影片公映许可证》)。而对于中外合拍片而言,获得《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并不容易,针对合拍片在立项环节的审查,《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中除了对影片内容有着原则性要求外,还规定联合摄制中需聘用境外主创人员的,应当报广电总局批准,且外方主要演员比例不得超过主要演员总数的2/3。

与中国签订电影合拍协议的13个国家合拍电影,协议中也会对合拍片资质许可提出要求:除获得立项许可、公映许可等一致性的原则外,也存在着差异化的标准。如中法合拍的中国立项标准是:投资上中法两国任一方均不得低于20%的比例,一国成员为主的团队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另一国工作人员。而自2012年中美签订《备忘录》时起,对于中美合拍片的审查更为严格,广电总局针对中美合拍片提出了「三要求」:要求中方出资比例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要求必须有中国演员担任主要角色;要求影片需要在中国取景。

▌拍摄完成后还需要什么审查?

联合摄制的影片在摄制完成之后,需要经过完片审查、获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之后才可以在境内外发行公映。

与其他影片不同的是,合拍片在摄制完成之后制片方都需要把影片送到省级广电部门初审,在获得初审意见后制片方还需要上报广电总局终审,对于电影内容、技术的审查都合格通过后,才可以去办理公映或者出境的手续。

如果审查后的结果是不合格或者需要修改,那么制片方可以申请异议复审,或者根据意见修改后再提交审查。

中外合拍片的增多,与中国电影市场的飞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但其带来的不仅仅是外国资本在中国电影市场「多分了一杯羹」。合拍片将西方先进的制片理念和技术引入中国,这也算是中国电影师夷长技的一种方式,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化市场中的竞争力,让中国电影多一条「走出去」的途径。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