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好莱坞 / 正文

中印电影无缘奥斯卡 美媒:总提交错误影片

因为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约旦影片《希布》和哥伦比亚影片《蛇之拥抱》将与来自丹麦、法国和匈牙利的入围影片共同角逐这座令人垂涎的奥斯卡奖杯。

《滚蛋吧!肿瘤君》海报

美媒称,在即将于2月28日举行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约旦和哥伦比亚观众将热切期待颁奖结果,因为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约旦影片《希布》和哥伦比亚影片《蛇之拥抱》将与来自丹麦、法国和匈牙利的入围影片共同角逐这座令人垂涎的奥斯卡奖杯。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2月23日报道称,赢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是一个小国可以自豪地向全球观众展示其文化的为数不多的方式之一。对于那些没有多少机会在奥运会赛场或诺贝尔奖的竞技场上扬名的国家来说,奥斯卡代表了一次在全球聚光灯下享受赞誉的机会。索尼经典电影公司联合主席汤姆·伯纳德说:“奥斯卡奖提名对入围影片所属的国家至关重要。如果得奖,他们会像赢得世界杯那样庆祝。”伯纳德曾为13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供过支持。

报道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可以点亮一种文化中也许会被人们忽视的特质与美。例如,波兰影片《修女伊达》中极其朴素的精神之旅和阿根廷影片《谜一样的双眼》中精湛的艺术手法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这些国家精神世界的窗户,这是其他媒介所无法提供的。尽管身陷各种负面的国际关系,但像伊朗这样为世界奉献了人道主义经典影片《一次别离》和(未获奖的提名影片)《天堂的孩子》的国家会很糟糕吗?

当然,垂涎奥斯卡殊荣的不仅仅是小国。在人口和电影年产量方面都使约旦和哥伦比亚相形见绌的两个国家——印度和中国——都会为首次捧得“小金人”兴奋不已。但这样的情景今年不会出现,因为这两个亚洲大国获得提名的希望再一次落空,只得冷眼旁观。

鉴于印度和中国的人口合计超过世界人口的1/3,电影年产量合计约为3000部,人们可能以为印度和中国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得奖大户。

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设立最佳外语片奖60年以来,在300部提名影片中,仅有3部印度影片和2部中国影片。中国影片上一次入围是在2002年,但影片《英雄》最终不敌德国影片《何处是我家》;印度影片上一次入围是在2001年,影片《印度往事》最终输给波黑影片《无主之地》。在此后的13年中,这两个国家生产了至少2.5万部影片,但没有一部被认为值得奥斯卡评委会考虑。

对于这种颗粒无收的情况,可能有几种解释。第一,传统上,奥斯卡评委会更倾向于欧洲影片,在所有提名影片中,欧洲影片的比例超过2/3;而且80%的最佳外语片奖都颁给了欧洲影片。但日本、以色列和墨西哥仍分别获得12次、10次和8次提名,另外还有一些非欧洲国家影片也获得过提名。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共计获得5次提名,其中有一次获奖,所以奥斯卡评委会偏爱欧洲影片的说法并不是令人信服的解释。

另一种可能是,印度和中国生产的影片都难以获得奥斯卡评委会的关注。因为两国都拥有巨大的、相对封闭的市场,所以制片人更倾向于出品针对本土观众而无需迎合国外市场的大众化影片。尽管如此,两国偶尔也有能引起普遍共鸣、值得奥斯卡关注的影片。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5年左右,中国相继推出了《变脸》、《秋菊打官司》和《活着》等杰作。同一时期,印度的优秀影片包括《胭脂泪》、《飞行》和《功夫小蝇》。

笔者认为,印度和中国影片的问题显而易见:他们总是向奥斯卡评委会提交错误的影片。两国似乎完全不清楚,构成一部值得被提名的影片需要哪些要素。

看一看印度和中国今年的参选影片。印度影片《法庭》是一部古怪、节奏缓慢的剧情片。首次执导电影的该片导演缺乏5部入围影片所具备的艺术手法和情感经验。如果印度的参选影片是史诗大片《巴霍巴利王》等影片,被提名的可能性或许会大一些。

而中国没有仔细阅读参选规则。中国最初希望奥斯卡评委会考虑剧情片《狼图腾》,但却被告知,因为该片的导演和编剧是法国人,而且大多数剧组工作人员都不是中国人,所以不能代表中国参选。最终他们选择让《滚蛋吧!肿瘤君》参选,这是一部相对轻松搞笑的浪漫喜剧,但中国早该知道,这样的影片根本没有机会。

报道称,如果印度和中国希望赢得奥斯卡奖,那么就应该认真对待。两国负责组织参选的机构亟需学习,怎样才能进入奥斯卡奖入围名单?如何恰当地为影片获得提名并最终获奖游说?他们只需给好莱坞打个电话,就会有许多奥斯卡咨询师和顾问愿意效劳。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