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徐峥:电影产业人才孵化的机制还远远没有跟上

3月24日海南博鳌论坛上,徐峥作为知名导演、真乐道文化传播公司(以下简称“真乐道”)董事长、香港上市公司欢喜传媒执行董事接受记者专访。

在观众眼中,导演徐峥是一个“喜剧的精算师”,他擅长恰如其分地把握电影里的节奏、情怀与笑点。荧幕背后,徐峥在野蛮生长的电影产业发展中试图掌握和判断资本浪潮变化的新节奏。

3月24日海南博鳌论坛上,徐峥作为知名导演、真乐道文化传播公司(以下简称“真乐道”)董事长、香港上市公司欢喜传媒执行董事接受记者专访。

在他看来,虽然自己身份多重——演员、导演、制片人以及投资人,但对于真乐道和欢喜传媒,他有着近乎严丝合缝的投资定位。

徐峥告诉记者,欢喜传媒除了参与不同投资合作外,还会通过互联网建立视频平台,选择最优质也最有话题性质的电影,并涉及社交网络,“变成互联网、电影之间实现‘+’”。

而真乐道会投资运作相近于自身文化定位的作品。“不然的话,就算商业上比较挣钱,(真乐道)可能也不会去投,会去让欢喜传媒投。”徐峥说。

一直以来,“精打细算”的徐峥试图摸索很多平衡——电影的核心表达与商业化,口碑与票房,资本逐利与内容价值观的输入。

但是在他看来,“各种渠道的资本进入电影产业呈现野蛮生长态势”的同时,与440亿票房神话相失衡的是,“电影产业人才孵化的机制还远远没有跟上”。

注重“互联网+电影”效应

在徐峥的印象中,自己第一次到海南博鳌是2003年,朋友介绍来旅游。彼时,徐峥还是个“勤勤恳恳而不是特别成功”的演员,而当年的中国电影票房仅有约10亿元。

13年后,中国电影市场刷新了票房历史记录,突破440亿元,徐峥在博鳌作为电影行业代表出席论坛。

“因为互联网的关系,使得电影生意的游戏规则与以往不同了”,徐峥告诉记者,“所有资本端、资源端(互联网)它都可以介入”。

徐峥无疑是个擅长运用互联网资源的电影人。

在去年的电影《港囧》新闻发布会上,徐峥模仿成乔布斯,把电影当成科技产品做宣传。

“(这)提供了一个互联网发酵话题的机会,结果宣传效果特别好。”徐峥认为,互联网不仅介入前期IP发掘,在后期的营销、宣传、发行方面也打通了商业壁垒,有效而快速地抵达受众。

而随着《港囧》的宣传、营销,徐峥的真乐道开发了月饼、“囧”品牌等不同时期的电影衍生品。

在徐峥的设想中,真乐道的下一步是将“囧”系列整体商业开发,将品牌独树一帜。

徐峥告诉记者,随着下一部电影内容的确定,相关产品设计、植入也将有更多的尝试。

从前期IP的挖掘,精准的受众定位,到后端电影信息获取、购票、衍生品消费,徐峥看到互联网连接了每个人围绕电影的一系列活动,他也试图挖掘这个链条上更大的商业空间。

电影价值的核心是内容

去年上映的《港囧》最终票房突破16亿元。而更大的舆论焦点在于,《港囧》为投资人徐峥带来的商业效应来自背后的资本运作。

《港囧》上映前,徐峥的真乐道将这部电影47.5%的票房净收入以1.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后更名为“欢喜传媒”),徐峥作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持有19%的股份。

对于该手法会否成为其电影未来主要的资本运作方式,徐峥对记者并未正面回应。他表示,相比于真乐道,欢喜传媒投资范围会更广,但“只选择行业内最高端的作品”。

他认为,各个产业资本投资催热了电影市场,“但是这些只是从财经架构方面说的,回过头来,在最传统的电影工业这端,还是需要有一种匠心”。

在资本逐利的大潮中,很多投资追求在电影市场中高效回本。兼具投资人与电影人身份的徐峥认为,这是多年电影市场上一直存在的症结。

在他看来,从投资角度来看,发展壮大肯定是好的,但如果想真正走向国际化,就要实现价值输出,“(先是体现)一种文明的观念,再来体现商业价值观,回归内容本身”。

比如,今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中,徐峥认为诸如《聚焦》、《大空头》、《间谍之桥》等电影,从数据表象看,或许都不是商业化程度很高的,却是具有人文价值的佳作。

“不见得通过数据能够总结到什么时候笑,什么时候哭,但留给人们是理性的思索和回味,那是文化产品所带来的价值。”徐峥说。

他告诉记者,这也是真乐道更偏重的投资重点,剧本和题材的选择,“在这样的时代,我们需要讲什么样的故事、选材是什么样的,都需要思考。”

徐峥认为,美国电影打通了全球市场,是从电影题材和形式感中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中国在故事层面可以学习和借鉴,找到中国故事,使中国观众完全可以理解、消化和欣赏,同时被全世界所接受的。

人才培养跟不上市场需求

一边是互联网资本、资源催化了中国电影市场进入前所未有的火热期,另一边是中国电影仍然需要探索更稳定、成熟的故事表达和内容核心。

这中间的鸿沟,在徐峥看来是“人才孵化的机制还远远没有跟上”,“只有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产业化,一年400亿的票房需求”。

而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现实是,越来越多的演员开始转型做导演,实际上是情非得已之选,而相比文艺片,市场上更需要的是商业片导演。

徐峥认为,学文艺片实际上来源于我们的教育传统,但现在我们的教育传统已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市场上缺少专业拍商业电影的导演和制片人。

在博鳌分论坛“千亿票房与电影产业静悄悄的新长征”上,华谊兄弟影业CEO叶宁打了一个比方,“我们缺好的故事,缺好的编剧,但拿到好的故事以后约徐峥(这样的导演)得4年以后了,一切都缺,这是最大的问题和挑战。但是在好莱坞有非常专业化的编辑和人才。”

在众多电影业内人士看来,相比于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化,中国市场还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阶段,在人才培育方面缺乏系统培育。

徐峥告诉记者,专业人才不够,会是中国电影发展不得不面临的阵痛,“现在谁能够把握人才培养,让作品来说话,谁就是王。这里面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的”。

关键词: 徐峥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