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家卫合作拍摄《繁花》,和江志强携手打造真人电影版《葫芦兄弟》,买下阿来作品版权要把《尘埃落定》搬上大银幕,和南派三叔继《盗墓笔记》后又“约定”了《盗墓笔记2》,以及徐克合作《法门寺密码》……
“2016上影出品发布会”上,一大波在业界极具关注度的影视项目的集中发布,让上海电影集团再次成为了公众的聚焦点。
比起这些作品的发布,一串经济数字的公布也许更刺激业界的“神经”:这些年,上影的利润总额增长了134倍,实际资产增加了100亿;院线发展到全国109座城市,影院达到300家,票房超过30亿;先后五次被评为“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两次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不久前,曾经获得“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个人”荣誉的任仲伦,又荣获“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的荣誉。
“国有电影企业有两次掉队。第一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整体危机长达十几年,使得国有电影企业持续雪上加霜,惨淡经营。全国8个亿的票房要养活50万电影从业者,显然,电影这个饭碗养不活电影人。第二次是在上市热潮中,一些民营电影企业捷足先登,利用资本长袖善舞。国有电影企业尚在解决历史困境中疲于奔命,一时难以达到上市的“体检标准”。所以,10余年来,上影与其他国有电影企业一样,路并不好走。
这一切,在2016年的这个春天,似乎有了戏剧性的转变:数十个颇有份量的影视项目集中亮相,以及大批华语最优秀电影人才的集聚,足以宣告上影的品牌力量;连续攀升的利润数字和大量上影出品的影片在国际上斩获大奖,成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直接证明;上影股份上市得到证监会审核通过,标志着上影将成为第一批或第一家上市的国有电影企业。
上影集团如何完成华丽转身?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上影集团采访任仲伦。
任仲伦近照 上影提供
十年“产业链”奠定上影起飞基础
近3000名在职员工,超过3000多位离退休员工,每年超过4个多亿元的人力成本,是摆在“厂长”任仲伦面前最直接的难题。“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从学者到经营者,我最深刻地懂得: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尤其是高风险的电影企业,没有钱,干不了电影,更干不了电影企业。”
上影最初的突破口是:完成文化事业单位向市场主体的艰难转变。从2004年的整体转企,到2007年的整体转制,再到2012年改制谋求上市,并于2015年年底上市成功,上影奔向市场主体的改革方向多年未变。
任仲伦说:“近年来,上影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上影逻辑。市委主要领导对上影的指导思想是:体现价值观,提升竞争力。这实际上是文化企业的本质要求,既要有社会效益,同样需要经济效益。我们按照这个原则进行战略选择。如果用下棋作比喻的话,我们争取下有整体布局的围棋,至少是下散点成线的跳棋,而不是下凭借掷骰子博运气的飞行棋。上影这盘棋,下的是坚持不懈打造产业链。”
“产业链”,是任仲伦口中被高频提及的词语。他说的产业链包括电影制片、技术、片场、发行、院线、影院与电影频道等垂直产业链。在全国电影制片企业中,上影是最早大力投资影院建设与发展院线的,。
眼光不可谓不超前。10年前,任仲伦倡导造电影院的时候,许多人理解不了,制片厂造电影院干嘛?“当时电影院的收益并不高,10年后,上影净利润翻了百倍以上,影院和院线的收益就变成了集团的第一利润来源。”
如今,上影联和院线的市场率占全国7%以上,贡献了30多亿票房。任仲伦说,“目前影院与院线是中国电影产业最大的红利吸收者。去年我们光是在这个环节上就有超过两个亿的利润。”2015年,由上影股份牵头的“四海发行联盟”成立,又使上影的市场占有率从7%扩大到35%,而这也多少助推了上影参与出品与发行的周星驰《美人鱼》32亿的高票房。
2015年12月30日,上影股份通过了中国证监会的IPO审核。在任仲伦看来,通过上市审核意味着真正进入资本市场,经营模式也从传统的“农耕时代”进入“航海时代”。
“以前,上影是传统影业经营模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偶尔种豆得了瓜,就特别高兴。”任仲伦解释,“上市标志着上影经营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除了实业经营模式外,如今有了更多的资本经营手段。如果说,前者是农耕时代的‘农夫思维’,后者就需要驾驭资本海洋的‘渔夫思维’。”
产业链的全面部署,给上影带来的是稳定持续的盈利能力。任仲伦认为,电影属于“大众消费”,同时又是“贵族行业”:拍电影要花大钱,甚至持续花大钱。目前大量资本,特别投机性资本的进入,又异常提高了电影业的成本。所以,电影企业要成为常青藤企业,要做出好作品好人才,必须有强大实力与盈利能力作为靠山。”
创作是根本市场是保障
目前,上影在全国电影企业中,创作生产的片种是最齐全的:包括了故事片、美术片、译制片、纪录片、戏曲片与电视剧等,并且都有优秀作品诞生,获得最多的国际奖项。比如故事片,有《东京审判》《2046》《高考1977》《大灌篮》《锦衣卫》《辛亥革命》《西藏天空》《天降雄师》等作品,获得许多国家重要奖项。尤其是上影第一出品的电影《三峡好人》《色戒》分别获得2006年度与2007年度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比如电视剧,上影出品的《亮剑》《开天辟地》《心术》《爱情公寓》《两生花》等,都在业界享有声誉。又比如动画电影《大闹天宫3D》《黑猫警长》《马兰花》《葫芦兄弟》《大耳朵图图》;戏曲片《廉吏于成龙》《霸王别姬》,还有译制片《功夫熊猫》《国王的演讲》《雨果》等优秀作品。
任仲伦坦言:“社会价值、商业价值、人文价值,是上影出品的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三足鼎立。”
著名的美国制片人迈克·迈德沃正在与上影合作《魔咒钢琴》。他曾经获得八项奥斯卡最佳影片。他对任仲伦说:“现在电影给文学的留白空间很小,取悦观众的趋势强之又强。”事实上,在商业电影泛滥的大潮下,思想与文学陷入了尴尬之中——茅盾文学奖作品《尘埃落定》获奖16年来,尽管被翻译成十几国的语言在全球出版,但就搬上银幕而言,一直乏人问津。这一次出手买下版权改编的,正是上影。此外,2016年上影出品发布的《繁花》《村戏》《围猎》《大国之魂》《魔咒钢琴》等,也都是基于优秀文学作品的改编。
“如日中天的IP固然有价值,我们也做,如今年创作的《盗墓笔记》,但我们也坚信文学原创的力量。奥斯卡前50届最佳影片,就有37部改编自文学作品。”任仲伦说,“哪怕是《盗墓笔记》这样的流行作品,我们与南派三叔合作,提出了人物塑造与人性表达上的构想,希望有文学的点睛之笔。”
坚持“上影出品”要立足“思想与文学力量”,也和任仲伦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掌舵上影前,任仲伦是研究电影理论的学者,看过不下1000部影片,写过几百万字的电影著述与评论,并担任过《电影时报》主编。在任仲伦看来,“需要像《捉妖记》《美人鱼》的高票房,支撑起市场制高点。同时,还需要体现思想与艺术力量的电影,成为起电影森林中最高的树。”
他举例:“谢晋导演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他的优秀电影具备思想与文学力量。在剧本创作上,他相信“谈笑有鸿儒”,包括《红色娘子军》编剧梁信、《天云山传奇》编剧鲁彦周、《芙蓉镇》编剧古华和阿城、《最后的贵族》编剧白先勇等;有了文学力量的支撑,谢晋在演员选择就敢于“往来有白丁”,大量启用年轻演员,比如在《芙蓉镇》拍摄时,姜文还只是在校大学生。由此,谢晋电影拥有最多的观众。而现在常常倒过来了,剧组抢着用大明星,编剧却随意雇佣枪手。作品经不起推敲,怎么会有电影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影出品的片单上,还有戏曲片与纪录片等几乎被遗忘的片种。任仲伦说:“现在大家都不拍戏曲片、纪录片了。我们近年连拍了三部戏曲片,比如京剧电影《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勘玉钏》,还有纪录片《报国之路》《陈家泠》等,不少作品获得国际奖项。在确保整体盈利的背景下,坚守优秀艺术传统,也应该是文化企业的追求。”
任仲伦说:“2016的上影发布项目里,还有郑大圣的《村戏》,是根据作家贾大山小说改编的。这是一部反映农村变革的草根之作,导演尝试用黑白影像来表现历史。虽然这类题材发行会有困难,但它确实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我们还是决定投拍。一方面以低成本规避市场风险,一方面用高质量彰显价值。”
在任仲伦看来,创作有力量的优秀作品,才是上影的立身之本。在电影创作资源日益社会化的背景下,他特别强调“上影出品”,其核心是主导创作,主导制作,特别是主导版权。而在创作资源配置上,可以五湖四海,为我所用。近年来,上影推出了一批优秀年轻艺术家,如导演傅东育,郑大圣,梁山等,速达,演员如东京影帝王景春,美国艾美奖最佳女演员何琳;编剧如王丽萍;制片人如祁伟礼,樊菲菲等;同时与全球优秀艺术家合作,如王家卫,李安,江志强,徐克,贾樟柯,巴瑞·莱文森等。“上影信奉水涨船高,上影是一条船,让各种水流进来,共同托起它的高度。不搞水落石出。”
建“老上海影城”,造影像王国
以“产业链”为核心,解决了上影整体战略,而“上影出品”“上影市场”与“上影片场”的三箭齐发,成为上影近年聚焦突破的关键。自诩为“生产队长”的任仲伦还透露了上影集团未来的“野心”。
他与年轻团队交流时问:“3岁的时候,你父亲给你买了18块的积木,让你搭一堵墙,你会不会兴奋?5岁的时候,你母亲给你买了180块的积木,让你搭一座围城,你会不会兴奋?现在,我们给你们600亩地,搭建一座上海老城,你们会兴奋吗?”
任仲伦口中的“上海老城”,是上影集团旗下的车墩影视基地的二期规划。未来,这里将扩建成为“上海特色、世界水准、全球运营”的现代片场。“我们又拿了158亩地,合起来有600亩。打造三重功能。一是以上海城市景观为背景的外景拍摄地;二是用现代技术与装备配置的摄影棚群落;三是以影像技术与效果体验为核心的休闲旅游。它与大型场景与大型游艺设备为主的主题乐园不同,真正依靠高端影像技术,制造各种或刺激或惊悚等视觉奇观。为此,上影与世界最著名的片场公司和技术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下决心建设高端的电影城。当浦东有了迪士尼,我们想以电影现场旅游与影像体验的名义,引流部分游客到电影城。”
他指出,这十多年来,上影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产业链完整,多片种繁荣,创作能力领先,市场竞争力领先,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现代影业集团”。看似绕口令的口号里有一个小小的玄机:上影要建设的是新型“影业集团”,而不是传统的“影视”或“娱乐”集团。
“前十年,上影发展影业集团的‘影’,内涵是坚守传统电影,主要在外延上做文章,打造电影‘产业链’;今后上影要把‘影’的内涵,从‘常规电影’延伸到‘影像内容’的制作。”任仲伦解释:“我们已经从文字时代到了影像时代,核心产品应当拓展到各类影像作品。比如为新媒体提供内容制品。小到为手机提供视频作品,大到建立影像体验馆。我们要像工匠专注于影像产品的创作与制作。”
他说:“在上影这些年,我从学校教授磨砺为企业经营者。经营者的基本逻辑,就是社会效益的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电影企业经营者成长不容易,需要有职业理想,有专业能力,还有行业人脉。没有这些,干小事行,干大事不行。这些年,有些电影企业或以制片或以发行或以影院进行单兵突破,而上影谋求产业链的整体发展。别人种一棵树,或种几朵花,上影想要造一片森林,花的力气更多一些。战略想清楚了,我们就坚韧不拔地走,走过了五年十年,就丰收在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