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格局瞬息万变,可能会成常态
继2015年2月刷新月度市场产值纪录后,2016年2月,电影市场再次迎来高峰。
今年2月,全国电影市场放映场次595 万场,同比上升52%。
月度观影人群1.9283亿,逼近两亿人次,同比放量增长73.7%。
月度票房68.8亿元,同比拉高66%,将国内月度电影产出提升到一个新标杆。
与大盘三大市场指标高增长相配合的是全国平均电影票价回落4个百分点,平均票价为35.68元。
大盘井喷给院线市场带来了什么新信息?
十强院线格局有变,广东大地院线受2月大盘普涨影响跃居院线榜第二,这是继2015年2月院线冲高亚军后又一次上位。
由于2月份有分量颇重的春节黄金周档期,“票房随着春运走”的现象重演,在二三四线城市有较多影院的广东大地院线受益颇多,小城镇电影火爆,影院爆满,院线自然水涨船高。
只是这现象能否再延续到小长假档期,有待观察。
华夏联合院线继续盘桓在院线前十阵营,虽然与后面追随者仅几百万差距。
从十大院线乃至排名前30位的院线排名频繁变化,上下位置不断易手,表明国内院线间实力、份额和影响力之争,大都在所在区间游动,大院线实力和影响力则是伯仲之间,中等院线的机会多,皆因基数低,拉高和提升都有空间。
2016年市场对于各院线而言机会和风险同在,竞争中,格局瞬息万变已成常态。
2月院线市场在有两个特点:
第一,观影人群超过千万的院线达到7条,较上年同期增加5条,这是市场有效供给起作用的表现,观影人次的增加,才是电影消费可持续的利好。
第二,月度票房超过亿元的院线达到20条,较上年同期多了8条,增幅66.6%。
这个数据传递了什么?
说明2月市场电影旺销,电影在供给侧改革方面效果明显。节假日电影消费已然成为“刚需”,只要有效供给,提供给观众喜欢的电影,才有如此购销两旺。
二三线新影院集中「冲击」排行榜
2月影市的爆发式井喷,不仅为大盘带来超高票房和旺盛人气,更是为各城市市场画出一条亮丽风景线。
一座城市电影消费能量是由城市影院品质、数量决定的,北上广深依然位列前茅,成都、重庆、武汉、杭州还是大票仓,不是说小城镇市场兴起,大都市电影消费就萎缩,这些城市的电影消费需求侧依旧蓬勃旺盛。
由于中国城市影院建设将放映网络下沉到三四线以及更多的小城镇。新型多厅电影院成为当地一道风景线,返家的小镇青年又将看电影的习惯带回家,用电商网络在线选座比例甚至高于某些一二线城市。
因此二三线及以下中小城市对2月大盘产值贡献不菲。苏州晋级城市榜票房前十,佛山、宁波、东莞、无锡、温州、南通、金华等出现在城市榜前30,一定有新影院的助力。
如此一来,影院榜单也发生微变。进入前十的太原万达影城、杭州萧山德纳影城就是新面孔。温州、廊坊、绵阳、泉州、佳木斯、包头、兰州等万达影城。
海口中视影城、海口中影南国影城、江西华影国际影院等都是影院榜前50的新店。进入前500、1000的新影院则更多了,当然,能够坚挺在前10、前50的老店则更是荣耀,二月的大盘普涨,市场新片的强劲、丰富和多样化给了影院一次机会。
但愿这是新起点,影院竞争步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