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丹,别号奇爱博士,“文慧园路三号”运营者,知名影评人。作为中国电影资料馆策展人,他将继续参与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策划和排片工作。从一开始追着观看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影片的专业影迷,到后来亲身参与到电影节工作中来,沙丹伴随着电影节的逐步成熟而成长,对电影节有着特殊的感情。作为一名长期做艺术电影宣传、推广的专业影人,沙丹希望能把自己的对电影的理解更好的融入到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策划中去,并获得公众的肯定。
沙丹
电影节策划工作越来越专业
谈到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六年来的成长与变化,沙丹坦言,比较直观的感受,一是电影节策划工作越来越专业,二是看电影对公众来说越来越便利。
2013年,沙丹所在的电影资料馆开始负责第三届北京电影节展映影片的排片工作,沙丹则运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全身心投入到电影节相关策划工作中。“我觉得现在电影节的策划工作越来越专业了。除了有大家意料之中的修复经典、获奖关注部分,我们也有更好地去划分层次,从国片出发,去放眼世界。包括像是中国故事、华语势力、亚洲之窗、环球视野,从这种大的结构再去归类细数的单元,比如国别电影周。同样也有处女作单元、科幻展单元等等这种更细致和专业的单元。”
而在2011年和2012年前两届电影节的时候,沙丹还是一个单纯的影迷。“当时我发现买电影票是比较难的,信息的传播也不那么迅速。现在随着时间的推进,购票方式越来越便捷,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售票更快速简单地找到自己想看的场次。”
电影节上可看到从未在国内上映的世界经典影片
谈起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最大看点,沙丹对即将参加展映的各国经典影片赞不绝口。他表示,其中很多影片是从未在国内上映的世界经典影片,且这些经典影片只在电影节期间上映有限的几个场次。“电影节的看点是非常多的,在这次北影节上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比如《2001太空漫游》、《银翼杀手》、塔尔科夫斯基大师回顾等等。这些作品之前是基本没机会在北京的大银幕上和影迷见面的,而这次利用北影节的契机能够实现在北京的放映,有机会去让大家重温影史经典,我是很开心的。”
而作为本国的专业影人,他则会利用电影节这个绝佳平台,有意识地推介中国的优秀影片。“作为一个工作人员的我认为在北京的平台上应该更好地突出中国的电影,我们就安排了很多很好的经典电影,比如《太太万岁》、《奋斗》、《不了情》等。这些片子在过去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这次我们将以全新的修复的形式或者加配乐的形式和大家见面,同时我们还把外国的一些艺术家引入到北京来,以全新的形式推广中国的经典影片。”
此外,电影节也是青年导演崭露头角,与电影大师沟通交流的最好机会。“我们希望在此次北影节中中国当下的青年电影导演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和世界电影的对话当中来。作为一个国际性平台,北影节给新导演,尤其是给处女作电影导演设计了很好的活动,比如毕赣导演的《路边野餐》就和他心目中的良师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潜行者》作为订制关系,呈现在大家面前,再比如从乐评人转向到电影导演的云中,我们也把他的第一部作品《呼吸正常》带过来。因此,中国新导演新作也是一个很好的看点。
要在电影节上体现中国的主体性
谈到未来对电影节的期许,沙丹说,一是希望通过电影节选出优秀电影作品,让电影节成为推动电影交流的平台;二是希望电影节帮助中国导演迅速成长,形成本土电影的一派创作力量;三是要让北京国际电影节生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体现主办方中国的主体性。
“首先我还是希望电影竞赛这块能够做得更好,可以选出符合世界欣赏水平的优秀作品,而且电影节结束后这些作品能够以全新的形式进入中国的电影市场当中来。如果能提供这样的渠道,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年轻新锐导演、大师作品进入中国,北京国际电影节将成为推动电影交流的很好的平台。
除此之外,我希望中国的年轻导演可以随着北京国际电影节生长起来。世界上各个电影节其实都有自己的派系人马,比如釜山电影节有他们的年轻导演,戛纳也有戛纳系,而北京国际电影节目前都是以展映、市场为主打,和创作力量的交流是相对较少的。
再次,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外对话的维度中更好地推广电影作品,毕竟在中国做电影节,我们需要体现中国的主体性,不是亦步亦趋,把外国电影的模式直接移植。我们可以学习好的经验,但更应该在你的家门口把你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体现出来,这样则需要达到非常深的第一手的对电影的研究、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