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票房 / 正文

电影市场被方言霸屏 票房表现平平

近期的电影市场被方言霸屏,《法制晚报》记者统计采访中发现,除了以方言引发笑料外,多数导演将方言定位成了一种艺术表达手法,而这种手法对于票房的助力却并不明显。

《火锅英雄》海报

《火锅英雄》满片尽是重庆话、《我的特工爷爷》全片东北味儿满溢……近期的电影市场被方言霸屏,《法制晚报》记者统计采访中发现,除了以方言引发笑料外,多数导演将方言定位成了一种艺术表达手法,而这种手法对于票房的助力却并不明显。

在今晨出炉的最新单日票房排行榜中,这两部方言电影虽然名列票房榜前两位,但成绩已经双双跌破单日2000万元,市场大盘整体表现也相对羸弱。

票房表现

方言助力 票房表现平平

《火锅英雄》上映6日,2.2亿元的成绩,对于新人导演杨庆而言已算不俗,但是对于去年靠着《寻龙诀》、《捉妖记》拿下惊人成绩的陈坤、白百何而言,成绩不尽如人意。截止到目前,《火锅英雄》累计票房为2.26亿元,而《我的特工爷爷》的累计票房为2.4亿元,两部电影的票房上涨幅度都有限。

两部电影同时上映时,一部是重庆方言,一部是东北话,方言在票房上并没有明显助力。相较于一季度电影市场同比50%的疯狂涨幅,四月前6天电影市场的票房同比涨幅仅为10%。

影片统计

东北为主 “夏洛”保持纪录

在中国电影市场真正成型之后,电影院中的主要商业国产电影都已经使用普通话代替。

早期的方言电影只是为第五代、第六代中国导演所青睐。先是张艺谋带头,在《秋菊打官司》中用了陕西方言,后又在《一个都不能少》中用了河北方言;贾樟柯在《小武》《站台》《任逍遥》中都用了山西方言;李玉的《红颜》用了四川方言;姜文的《鬼子来了》则用了唐山方言。这些方言电影所带来的是一座座国际大奖,和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也相对较远。

2006年上映的重庆方言电影《疯狂的石头》火遍全国,也真正第一次让方言电影和商业片结合起来。以该片为代表的一大批方言电影,也因此成为一种电影现象:王超的《江城夏日》用了武汉方言;王光利的《血战到底》用了四川方言;贾樟柯的《三峡好人》用了山西方言;陈大明的《鸡犬不宁》用了河南方言……此外,还有《十全九美》《高兴》《疯狂的赛车》《三枪拍案惊奇》《熊猫大侠》等方言电影。

截止到目前,所有方言电影中的最高票房缔造者为《夏洛特烦恼》,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春节联欢晚会以及小品、相声等艺术形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东北方言电影以及北京、天津方言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与普通话电影并没有太多的差别。

方言电影票房排行榜

《夏洛特烦恼》 

东北方言 14.39亿

《老炮儿》

北京方言 9.02亿

《一九四二》

河南方言 3.72亿

《我的特工爷爷》

东北方言 2.4亿

《火锅英雄》

重庆方言 2.26亿

《疯狂的赛车》

多种方言 1.09亿

《十全九美》

多种方言杂糅 5149万

《山河故人》

山西方言 3010万

《疯狂的石头》

重庆方言 2289万

业内观点

选择方言 艺术表达为主

绝大部分导演们依然将方言电影定位成一种艺术形式的表达。

曾拍摄《江城夏日》的导演王超就坦承,方言其实是为了让故事看起来更可信。“选择方言,就是为了增加电影和人物的质感,如果你要拍非常现实主义的电影,让人物讲他平常该讲的话,具备他平时就有的口音,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鸡犬不宁》的导演陈大明在拍摄时指出,当地演员用河南话演戏的时候,自信度远远好过他们说普通话。电影最忌拍得做作,因而追求真实性的电影导演自然就喜欢让电影中的人物讲方言。

心理学家荀炎认为,方言电影因为国内人口的流动性很强,保证了一定的观众群。

生存空间 方言难成主流

不过,方言电影在电影市场上的生存空间并不大。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方言电影仅仅是一种表达手法,绝无可能成为一种主流。

时评人韩浩月认为,观众喜欢看方言电影,实际上和他们喜欢看原音电影的效果是一样的。方言和观众有一种情感上的联系。“如果我是当地人,听到影片中使用了家乡的语言,我就会对影片产生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调动观众的感官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方言为电影提供了一种附加值,增添了娱乐效果和一些好玩的内容,无形当中增加了影片的趣味性。”

但是,方言电影也有它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不是语言方面的,而是南北文化差异方面的,也就是欣赏习惯方面的隔膜。“方言电影多数是小众电影,很少有票房特别高的电影是方言电影,”韩浩月说,通常导演都会选择本土语言,表现起来更为得心应手,也愿意拍出一些当地特色和人文情怀。

 
关键词: 方言 票房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