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国产艺术片未来仍旧困难重重但或许比想象中更加值得期待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艺术片市场的未来仍旧困难重重,但中国电影人始终不缺乏创新与艺术精神,艺术片的未来或许比想象中更加值得期待。

《长江图》等艺术片走的是多线的、丰富的海外长线销售路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艺术片市场的未来仍旧困难重重,但中国电影人始终不缺乏创新与艺术精神,艺术片的未来或许比想象中更加值得期待。

在中国电影市场,艺术片经常被低估为“赔钱”项目,不受重视。然而近日导演李杨(《盲井》《盲山》导演)在某发布会上明确表态:自己并未在艺术片上“赔钱”。这让人联想到去年侯孝贤的《聂隐娘》以及贾樟柯的《山河故人》等高质量艺术影片在国内电影市场受到的关注,以及最近发生的《百鸟朝凤》对撞《美国队长3》事件,这是否证明了中国艺术片市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艺术片的持续销售价值

李杨导演在接受《综艺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相信当下80%国产片都在亏损,其中60%-70%绝对亏钱,10%-20%勉强保本,只有不到20%是赚钱的。《盲井》的收入至少超过其投资一倍,在赚钱电影之列。”海外发行经验丰富并身为《盲井》制片人的王也回应《综艺报》称,“某些主流片虽然声势很大,但盈利空间非常小,在海外更是鲜有生存余地。”艺术片却具有特殊性,“销售商不受国际限制,受众面比较广”。比如由王制片、获柏林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的电影《长江图》,制片成本接近3000万元,王表示,“要在国内市场盈利,需要卖到一亿元才能回本”,而即便贾樟柯的《山河故人》票房也只有3300万元,“意味着艺术片在中国市场也就3000万—5000万元的票房体量,我们必须依靠多线的、丰富的海外‘长线销售’慢慢回收成本。”

国产艺术片在海外的一种成功盈利方式是利用“50年分账算法”(与海外发行商签订50年或50年以内的长期代理发行权的分账计算方法)长线回收。

《太平轮》联合制片人宗庆平告诉《综艺报》,国内很多影片对外授权普遍采用一次性结算,而包括李杨在内的一批导演和制片人采用的大都是“50年分账代理方式”,这也是“进入国际市场才会明白的格式”。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这种方式发挥了艺术片投入低、发行范围广并能长期盈利的优势。

以《盲井》为例,该片全球销售,李杨表示版权“性价比很高,卖了35个国家”,国外版权保护也做得很好;同时,《盲井》制作成本低至300万元左右,还是因为使用胶片并在澳大利亚制作后期的缘故才有所上浮,要收回成本并不困难。另外,电视、DVD以及部分网络版权可保证影片盈利的长线性。李杨透露,他卖出的电影版权一般都具备有效期和有效区域,“只卖掉了一定地区和年限的播映权,整体版权一直在我手中,授权到期后还可以收回继续卖”。

王也对记者解释,每一个国家拿走电影DVD或录像带版权,都需要支付版权费,“海外DVD销量比国内多,没有盗版,销售周期也长;电视台对版权也非‘买断’模式,我签音像带和电视台时都有次数要求,超过签订次数就需要继续付费。”这里面,有个重要前提——国际上的版权销售划分明确,面对不同国家、每一种版权都有鉴定,鉴定主要围绕在“持续销售价值”上,“艺术片不像商业片具有时效性,销售持续性长”,利于版权费长线回收。

长线投资 持之以恒

近年来,国内电影票房渐次高涨,去年票房总额的六成都来自国产电影,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国产片质量有所下滑。与此同时,艺术片却绽放了一些小火花。杨超导演的《长江图》以高成本制作打破了“艺术片必定小成本”的固定思维,第四代导演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登上院线,获得国内外行业大咖的赞赏。受国内观众普遍欢迎的很多国产商业片在海外“水土不服”,艺术片却能一定程度激起共鸣,王认为这背后的主因是“文化认同的偏差”,“商业影片做得太过复杂,导致很多海外观众无法读懂信息”。李杨表示,虽然“有文化和价值观上的问题”,但某些国产片“只是抄袭、买IP,复印别人的作品,没有原创”才是关键。反观艺术片,其原创性和深入视点反而更接近国际市场。

《长江图》被外媒评价为“具有文艺气息的魔幻现实主义爱情片”,杨超认为其中的“长江”符号或许是达到“跨越文化”效果的重要原因。方励形容《百鸟朝凤》是“励志向上、普世且具有主流价值观”的作品,它的豆瓣评分为8.4分,显示出的强烈的原创精神和艺术思考,或许代表了艺术片征服越来越多观众的最重要原因。

另外,艺术片与商业片一样,也讲究导演的长线投资和培养观众。“一个导演不可能每部片子都盈利”,王曾与贾樟柯合作8年之久,他表示接下来和杨超还会有合作,“艺术片投资一定不是单一项目,而是长线投资,比如我会针对一个导演做两三部戏的规划,这样整体找投资,回报率会达到资本角度的平衡。”照王的理解,艺术片不会像商业片一样追逐大市场和暴利,它的操作更强调持之以恒,“国内的艺术片爱好者正在成长,比如贾樟柯的观众就是通过一步步推出电影和活动渐渐呈现规模。观众大有人在,只是看你能不能把信息传达给他们。”

“艺术片是更高‘逼格’的商业片”

艺术片和商业片间的区别是被行业长期讨论的问题,对此,很多艺术片导演和制片人们都予以否认。导演杨超在某次采访中称,“艺术片是更高‘逼格’的商业片”,表示未来文艺片和商业片将不再矛盾。宗庆平也认为,“这两者本就是共存并相互依存的”。王在采访中一再强调,“定销定量”投放市场,“所有电影都要遵循这个方式,不分艺术片和商业片”。积极推动《百鸟朝凤》发行的制片人方励对《综艺报》记者再三强调,“《百鸟朝凤》并非艺术片,而是主流剧情片”,只是没有明星阵容和大规模宣传,被打入了“艺术片”的分类,错失黄金排场。

或许艺术片和商业片之间并未存在真正的隔阂。首先,艺术片也是商业模式的一种,需要看到观众。拍摄了“盲”系列的李杨身为独立电影人,常常被看做是“砸锅卖铁搞艺术”,但李杨却说:“不管艺术片还是商业片都是文化产品,艺术片或小成本独立电影也要赚钱才行”。李杨并非不考虑观众视点,他还曾作为编剧参与《智取威虎山》的创作,“想为大众讲故事就不要故意卖弄高深,而需要通俗易懂,故事讲得扣人心弦,场面做得更加好看。”对李杨来说,艺术片和商业片对应的观众口味各不一样,但也只是“满足大众或小众的区别”。

其次,“艺术片也可以采用商业电影的模式,”王表示,一个国家的电影总量中,好莱坞大片可能占到50%份额,国产片25%-35%,其他电影占15%,艺术片一定在市场上有存活空间,“一些好莱坞大片也是艺术片,只是用了商业方式来操作,在投资、制作、发行时都遵循了国际惯例。”

即将在国内公映的《长江图》IMAX及4K版都是新的商业模式尝试。中国艺术片虽然有所成长,出现了一些足以让导演、制片人“养家糊口”的例子,但是否就此可以推断国产艺术片能够在海内外市场内稳定下来,健康发展?方励似乎不以为然,他强调中国艺术片目前在海外的销售仍旧很弱,只是因为进入了规模甚大的欧美艺术院线才勉强存活,他并不认为艺术电影可能达到盈利状态,“中国艺术片最大的市场在法国,但很少有收入上的突破……去年,中国艺术电影在全球的成果总规模只在一二百万元人民币左右”。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艺术片市场的未来仍旧困难重重,但中国电影人始终不缺乏创新与艺术精神,艺术片的未来或许比想象中更加值得期待。

关键词: 艺术片 国产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