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5.18)和周四(5.19),全国大盘分别报收3630万和3410万,连续两天刷新农历新年后的新低,而且均低于2016年2月7日农历除夕当日的大盘表现(单日收3750万)。这种年内工作日大盘低于年度谷底除夕当日大盘的奇葩现象,在国内市场还是史无前例。是何种因素导致大盘触及到市场绝对底线,仅仅是因为《美国队长3》的表现不及预期吗?并不是这么简单,这跟这一阶段内上映的影片的数量、量级、质量和排期都有密切关系,其中影片数量和排期要负首要责任。
试想如果《美队3》后劲远好于现在这样,就算单日成绩比现在翻倍,对一周大盘也就多贡献个一两亿,所以市场如此冷清的原因主要还是要归于缺少不同量级影片这方面。过去的两年里,我国电影市场年度票房的涨幅分别2014年的35.7%和2015年的49%。倘若仅以35%的涨幅估算,今年年度大盘将接近600亿,这样每周大盘收入需保持在11.5亿以上,要达到这种成绩每周至少需要一部超级大片搭配几部中等大片才能满足,按照正常的市场正态分布,热门档期无非就是超级大片扎堆上映,偏冷档期则靠超级大片与中等量级大片相辅相成,而不是现在这样,要么杂堆到一起,要么连续几周没有像样的影片上映。
截止本月21日,本年度总票房累计突破200亿大关,比去年提前37天,对比去年同期增幅约为23%,增幅远低于今年一季度的五成涨幅。(或许有人说一季度涨幅大全靠春节档,但是每年的春节档都是落在一季度,因此这个理由完全不成立)四月和五月的弱势严重拖累了年度大盘增长的后腿,照此下去,今年的增长目标恐怕要不足20%,最终“冲600亿”也要降格为“保500亿”,这将沉重打击内地市场的信心。
刚过去这两个月除了五一假期那两周外,其余各周大盘均不到8亿,每周收入都落在6-7亿区间,只有年度预期平均值的六成左右,可以说严重不及预期。过去几周的工作日大盘长期盘旋在4000万至5000万之间,市场保持低位运行并一度跌破4000万,这主要是因为市场过度空缺,缺乏足够量级的电影在这期间上映。过去的几周,多次出现几部新片开画成绩累加不破亿的情形,这也是因为缺乏中等级别影片进驻市场。本来4月和5月就是依靠电影来成就市场的弱档期,而不像春节档和暑期档那样凭借档期便能吸引重磅影片扎堆上映。
国内市场在扩容到足够大后,放映思维和档期概念还停留在远古水平。整个四、五月,除了《奇幻森林》、《北京遇上西雅图2》和《美国队长3》三部实力较强的影片外,其余全是虾兵蟹将,完全掀不起大的波浪。如果在《美国队长3》的次周排两部中等量级的国产,而不只是延期良久的批片《超脑48小时》和《幻体:续命游戏》,那么该周大盘就不会暴跌四成多,本周市场也不至于跌至冰点。
如果国产电影不过度依靠热门档期,而是依靠质量敢于去跟进口片“硬碰硬”争取市场,;过度依赖于政策保护,反而限制了自身大展拳脚的机会;努力做热更多的冷门档期,这才更有利于整个市场的均衡持续发展。现如今的内地市场,在偏爱国产电影的三四线市场已经充分扩展下,国产影片份额已经远超进口电影,在这样偏弱的档期多投放一些中等量级的国产电影,能明显满足三四线市场的观影需求的同时也能实现影片票房的最大化。所以国内各出品方和发行方应该更加自信一些,在摸清目标观众的前提下,用中等量级的国产电影充分填补各二级档期,效果不一定比一味去蹭热门档期差。
国产电影的排期因为过于畏惧“好莱虎”,总是躲得很远,实际上中等量级的国产跟顶级好莱坞大片完全已经可以共存,比如去年《速度与激情7》同期的《左耳》等国产片依然了取得不错的成绩。
此外,有关部门对进口片的档期也应更宽松化处理,这样也能有效避免五月后半程崩盘的情况发生。根据目前的排期,从本月末开始几乎每周都有1-2部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爱丽丝2》《X战警:天启》《魔兽世界》《惊天魔盗团》和《独立日2》等大片将在短时间内展开激烈厮杀。如果能将这些影片中部分影片顺次往前挪动,让这些受众相同、量级足够大的影片分散开来,保证足够的上映空间,而不是集中在一起互相蚕食对方的利益空间,或许能让它们的票房表现得到更好的发挥,毕竟6月的市场容量还是不及7、8月的暑假时段。截止目前,今年国产片份额已经远远领先进口份额,有关部门为了市场发展长远考虑,急需适时放松调控力度。
随着整个市场的盘子越做越大,想要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绝对不能一味地把目光死死放在春节、暑假这类超热门档期上,加速做热四、五月这种的更有增长潜力的次级档期已经刻不容缓,必须及时调整过于僵化的电影排期思维,排期时充分考虑进口片和国产片的不同受众、量级以及档期的容量,做出更理性的规划;否则,今后票房增幅将越来越难看。
ps:因为某些关系,造成这一市场现状的部分原因以及一些关键点我并没有明说,大家还是自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