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票房 / 正文

4月影市观察:迪士尼再度领跑 青春片不再吃香

有媒体要说了,四月档明明是负增长,却还在说大盘“缓行”。的确,今年四月档相比2015年同期有两成多下跌,这也是大盘行至此时首次出现的月度负增长。

回放四月电影市场,大盘在一季度高歌猛进之后调头放缓。全国月度放映场次597万场,较上年同期增长47.6%,月度观影人群滑落亿人次之下,全月9733万多观影人次相比上年同期流失14.1%。月度票房31.15亿,同比下降24.2%。考虑到全国平均票价继续走低,同比下降了11.7%,票房与票价对冲,四月档观影人次与票房双跌基本相当。

有媒体要说了,四月档明明是负增长,却还在说大盘“缓行”。的确,今年四月档相比2015年同期有两成多下跌,这也是大盘行至此时首次出现的月度负增长。春季档的四月其实一直是传统的电影消费淡季, 2015年四月档因一部影片大卖,销售曲线意外高翘,拉高了人们对这一档期的期望值,却不能改变这一季节销售平淡的惯例。所以今年四月31亿多元票房有点让人落寞,却是符合大盘正常运行轨迹“缓行四月天”。若把今年四月档数据放在历史上看,这个“缓行”的数据依然是一个靓丽的数据,月度31.15亿票房在四月档历史排名中位列第二,甚至比排名第三的2014年高出71%。

表1:2014--2016年3月电影市场信息数据

1.jpg

《奇幻森林》卖萌领跑 迪士尼再夺月度冠军

回放四月影市,档期真的没有太多热点,月内全国市场发行放映中外新片40部左右,是本年度目前新片数量最多的月份。国产片与进口片争相出击,档期热点仅月初的“清明小长假”可利用,其余时间,均要凭借影片自身实力来吸引观众了。月度市场进口片与国产片拉锯博弈,月度开画7部进口片创造17亿左右票房,继续保持了三月档创造的优势,好莱坞出品《奇幻森林》接棒《疯狂动物城》热卖领跑, 问鼎月度冠军。

观察月度票房排行榜,票房过亿的新片8部,延续影片2部,共有10部影片上位亿元线,这一数据比前三个月都多。一季度平均每月票房过亿新片是6部(不含延续影片)。月度新片票房不足百万的影片也最多,有10部,此数据在一月份为8部,2月份有2部,3月份是6部。数据显示,四月新片市场呈现的是市场常态,票房构成似橄榄形,两头小中间大。

迪士尼出品的《奇幻森林》中旬开画,接棒之前大卖的《疯狂动物城》,两周蝉联周冠,一路遥遥领先,最后以7.8亿票房月榜夺冠。虽然7.8亿的票房冠军是今年月度冠军票房最低的,主要是与2月33亿的《美人鱼》,3月13亿多的《疯狂动物城》相比相去甚远,接近 1月份 8.2亿票房的《星球大战7》。《奇幻森林》尚在市场热卖,最终超过 《星球大战7》只是时间问题。《奇幻森林》开画即继续刮起迪士尼“成人童话”的旋风,对国内观众有较强吸附力。

电影展现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多面的故事,从一个孩子的自我成长;到一个异族在全新种族中的融合与碰撞;电影改编自拉迪亚德-吉卜林的小说《丛林之书》,这个出生和生长在印度孟买的英国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总是少不了丛林冒险和动物角色。这部电影既能让孩子们接受,又受到成人的喜爱,这就是迪士尼“成人童话”的魅力。接二连三的迪士尼作品大卖,理应给中国业界上一课,什么样的电影能够老少皆宜,什么样的电影能做到全民通吃。《奇幻森林》追随“动物城”即将成为国内市场今年第二部晋级十亿票房线的迪士尼童话作品,放映时间上前后脚,观众竟没有因同一的类型而审美疲劳,这就是电影原创的魅力与力量。

国产片集结“清明小长假” 《火锅英雄》胜出

在月榜冠军《奇幻森林》遥遥领先身后,排行榜票房在排名前十影片中分布相对均匀。五部国产新片票房超过亿元,其中《火锅英雄》《我的特工爷爷》《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都是凭借“清明小长假”档期拉动销售获得。三部电影在小长假集结,自然是看重节假日电影消费旺盛需求,《火锅英雄》和《我的特工爷爷》在三天小长假里分别卖出480和460多万门票,《我的特工爷爷》三天收入1.53亿票房,在总票房中占47%。《火锅英雄》则收入1.48亿,占影片总票房40%。因而,最终是讲 “人生当奋起,失意也英雄”故事的《火锅英雄》在一众国产片中胜出,以3.69亿票房获得月榜亚军。国产片在“清明小长假”中小有斩获,《我的特工爷爷》终以3.23亿票房位列第四。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在小长假扑街后,靠着从月初延宕月末才进到亿元线,1.27亿票房排名第九。影片的销售曲线印证了跟风扎堆的青春题材影片让观众已经疲惫,影片的市场影响、最终票房与前年同类题材的《同桌的你》相去甚远矣。当然同样受拖累的还有《谁的青春不迷茫》放映9天1.37亿,排名第八,终极票房将止步于1.5亿门槛。

“清明小长假”不仅有多部新片集结,其市场需求与销售对月度贡献也是相当有效的。清明档三天小长假贡献了5.79亿票房,1800多万观影人群,在月度市场分别超过18%的份额。

之后的国产新片就乏善可陈了一直到月末《北京遇上西雅图2》开画,《西雅图2》借用第一部影响讲述的却是一个全新故事。三年前第一部《北京遇上西雅图》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而良好印象,这些无形资源在《西雅图2》上映时发酵了,影片放映两天以2.3亿票房跻身月榜第五。不过《西雅图2》的口碑远不及第一部,能够聊以自慰仅是最终的票房了。

表2:2016年 清明节档期(4.2—4.4)前五影片

2.jpg

进口片类型占优 市场份额超过55%

月榜前十影片中国产片与进口片平分秋色,各有五部此市场格局与市场影片品质是相吻合的。进口片的类型优势明显。动画、动作类是进口片的强项。动作灾难片《伦敦陷落》以3.37亿票房位列月榜第三。影片讲述的是英国首相神秘去世后,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西方国家领导人去参加葬礼,遭遇恐怖袭击的故事。影片展现的是一场人为导致的灾难,一小伙恐怖分子为了报复打击,不惜毁灭一座城市,其中包含了很多政治、外交等商业元素。尽管影片与海外开映相隔一月,但是此类型电影在国内市场属稀有资源,对观众有相当吸引力。国内市场最终3.37亿票房与北美票房几乎相当,可见中国市场很给力。

讲述在两位女王联合统治下的冰雪王国,“猎人”违反冰雪女王的禁令与女勇士相爱,最终引发魔法大战的《猎神:冬日之战》虽然也是本月与海外市场同步开映的进口片,却没有《奇幻森林》的幸运。影片被《奇幻森林》“压”着,跌跌撞撞勉强进到亿元俱乐部,以1亿票房垫底月榜前十。

总体看来四月市场主要由当月新片担纲主力,国产片与进口片进行一场拉锯博弈。

有效供给不足 中小电影“炮灰”增多

值得注意的是,四月新片数量虽多,市场两极分化依然分明。月内进入院线发行放映的新片票房在百万元之下的占了四分之一,这些电影基本就是市场过客,难以达到投资初期要求。除了时下院线市场难以细分的因素,制片方面的产品不对路,有效供给不足,信息不对称等是造成中小影片沦为“炮灰”的重要原因。大盘普涨,这类电影也不会有机会,大盘翻绿,这类影片则更快的跌出档期。由此可见,时下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对于电影生产还是有针对性的,既及时也必要。

表3:4月份票房前12名电影排行榜

3.jpg

4.jpg

5.jpg

院线市场:大格局难撼 逆势也飘红

观察院线市场,大盘皆绿,尤其是大体量院线,基数大降幅也大。在放映场次与人次、票房的比较中,场次上升的势头依然很猛,与观影人次和票房双跌形成悖论,由此可见放映场次多寡并不一定带动电影观影人气和票房,场次的预期和高排场也不能完全保证市场效率。发行公司或许还引导制片方、导演简单、盲目追求场次,轻信场次承若没有实际意义的。影片的价值要靠观众认可实现,观众才是转化影片市场效率的动力。

在大盘放缓,院线普降的大环境下,考量院线的定力看什么?市场整体最低,院线能否不从众滑落,或者低于平均跌幅,这样的院线之经营门道皆有可关注处。四月市场,十大院线平均跌幅高出了全国平均值,扣除因销售模式变化而持续走低票价因素后,票房跌幅虽与观影人群下降相当,在多数院线 “一升两降”,场次升,观众和票房和票价下降的环境下,万丛绿中也有一点红,其中中影数字、浙江横店、华夏联合三院线观影人次均有上升,中影数字院线则是观影人次上升同时拉动票房同比增长,这是十大院线中唯一三大指标同比齐升的院线,数据表明该院线增量扩张速度不减,其规模持续放大。此外四月份还有福建中兴、江西星河,吉林吉影、湖南楚湘、中广国际等中小院线呈现三项市场指标同歩上升。

观察逆势上升的院线有几个特点,首先,上升主要源于增量拉动规模,即院线扩张不减速,尤其以放映场次增幅大,可以弥补人次和票房缺口,实现三项指标逆势上扬。其二,除中影数字院线,其它几条中小院线,因基数低,在院线规模增量有保证前提下,提高观影人次和票房收入就顺理成章。透过四月数据,我们看到大盘票房起伏主要受制于观众量,影响观众量变化的是首先是影片的影响力,其次是档期和营销模式与手段。离开了影片这个产业源头的资源,院线和影院的作用就要打折扣了。否则,为什么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所以在平而不淡的四月,院线、影院更可以看清自己的市场位置,产业各方链条缺一不可,没有一方可以妄自称大。从源头看,制片是牛鼻子,只有制片强,中下游环节才能强。

有院线能在市场逆势企稳走高,说明今天的中国市场机会无处不在,无论院线大小,逆势中寻找突破亦是商机,也是中小院线欲求发展的机会。

表4:4份院线市场份额分类表

6.jpg

表5:4月全国十大电影院线排行

7.jpg

8.jpg

9.jpg

影院市场:规模持续放大 盈利开始递减

本月又可以“围观”影院排行榜了。全国月度影院排行榜,大格局变化甚微,前50名影院还是老面孔居多,排名前1000名的影院占有月度票房54%的份额应该不是好现象。影院数量继续增加,在资本的追逐下,国内影院建设一直高烧不退。的确在国内广阔的三、四线,或者更下的乡镇市场,渠道布局尚有空间,但是还等不及渠道完善,在市场规模持续放大中,单体影院盈利率却在递减了,影院中亏损户也多起来。盈利递减主要是指整体影院经营没有前两年获利高了,大的品牌影院因早已在市场占据有利位置,经营还具有一定优势,这种优势也正在稀释。

国内相当一部分影院在市场规模放大,客源快速分流的大环境下,更多依赖在线选座、网络销售获得客源,影院经营的个性和特色匮乏,票房收入过于依赖外部因素,是造成影院盈利水平递减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对于发行公司、片商“买票房”之举,大多数影院会以是送上门的生意为由不会拒绝。

影院在互联网时代的经营主动权如何把握,可能大多数影院都还没有明白。由此我们看到的是影院市场变化极其缓慢,排行榜上影院难以流动。北京新影联院线总经理周铁东在一次访谈中指出:“从电影业的行业规则来看,互联网无法取代影院,影院是电影盈利的“火车头”,也可以说是“把门人”。”可是现在影院经理,有多少人有这样的自信当好这个“把门人”。倘若我们的影院不去努力建立自己经营的特色,不与时俱进的创新影院经营,仅靠外部大势驱动,跟着潮流走是很被动的。这边,你还没弄懂“互联网+”,那里各行业和资本已迫不及待的在做与“电影+”的游戏了。影院是电影盈利的“火车头”,此规则是在长期的产业发展中形成的,并非能够轻易改变。终端市场的布局已经初定,影院间的竞争应该将经营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层次上,踏实做好自己经营本分,而不是简单唯票房论,才可能当好电影盈利的“把门人”,中国电影盈利了,影院当然就锦上添花了。

表6:4月份影院市场格局分类统计

10.jpg

表7:4月全国电影院票房50强榜单

11.jpg

22.jpg

33.jpg

44.jpg

55.jpg

66.jpg

77.jpg

关键词: 月影 大盘 观察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