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中国影市的票房表现可以看出,中国观众可能对美国英雄叙事的类型影片产生了一定的审美疲劳,他们更喜欢走心、贴心的国产影片。
截至5月21日,2016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突破了200亿元大关。在这200亿元票房中,国产片大比分领先,票房收入达127亿元,占比63.5%,进口片则暂时落后。
然而,5月的中国电影市场,对比此前的一路高涨,堪称迎来了暴跌——继今年一季度开门红,3个月就揽入145亿元票房之后,中国电影市场突然遭遇高开低走。
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全国电影票房增长一反常态,呈下降趋势。5月17日,全国电影总票房仅有4000余万元。如果按照全国3.5万块电影银幕计算,这意味着每块电影银幕当天仅产出1000多元的票房。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数字颇有点“惨不忍睹”。
正在向全球最大电影“票仓”一路狂奔的中国影市,为何遭遇“倒春寒”?
前期发力后半程乏力
虽然今年内地票房仅用了142天就达到200亿元,但总体来看,其实并不能太过乐观。首先,这4个多月的票房走势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先扬后抑”——从春节档过后,周票房便一路走低,直到“五一”三天小长假,方才有所反弹。这期间,《美国队长3:英雄内战》的上映虽然将周票房拉上了10亿元标线,但也仅仅只是这一周,随后票房继续一路下跌。
今年清明档和“五一”档都出现了票房负增长,其中4月的票房大盘更是低至31亿元,足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到了5月中后期,单日票房便逐日递减,5月18日、19日的单日票房竟然都低于2月7日除夕那天的票房收入(3690万元),5月19日单日票房报收3400万元,创下一年来的新低。
截至5月21日,今年新上映影片中,已有26部票房过亿元,其中国产片和进口片各占一半。不过,其中今年几部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引进大片,票房均未达到预期。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说明仅靠好莱坞无法撑起中国电影市场,中国观众呼唤更加接地气、通人心的本土影片。
与单日3400万元票房构成对比的,是中国电影院的银幕数已超过3.5万块。这意味着,在5月19日这天,平均每块银幕产出的票房不到1000元。这也延续了一段时间以来的票房下降趋势——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同比增长50%,但到了4月,这一涨幅跌至27%。
好莱坞大片神奇不再
从今年3月开始,每周都有一部好莱坞大片在中国与全球同步上映。不过,虽然它们来势汹汹,票房成绩大多却不尽如人意。种种迹象表明,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已并非票房的“万能保障”。仅以今年上映的3部重磅影片为例:
年初上映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北美市场收获了8亿美元票房,在中国内地的票房却仅为8亿元人民币;3月下旬,《蝙蝠侠大战超人》上映,预期票房20亿元,实际票房却仅有6亿元;眼下仍在上映的《美国队长3:英雄内战》,虽然截至目前票房已超过11亿元,但颓势已露,而与该片同类型的《复仇者联盟》在去年同期上映时,票房高达15亿元——考虑到两部影片间隔的这一年间,中国电影市场上的银幕数增加了近1万块,足见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影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尴尬境遇。
在业内人士看来,好莱坞影片中国遇冷,其中投射出的信号十分值得中国电影人反思。任何一个地区的观众,最爱看的永远是那些讲述自己的故事、能够唤起自己情感共鸣的本土电影。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观众可能对美国英雄叙事的类型影片产生了一定的审美疲劳,他们更喜欢走心、贴心的国产影片。”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毛羽说。
新常态下更需要“好电影”
实际上,另外一组数据同样值得一提:今年来,每月有100多部国产影片在相关部门备案、立项,预计全年将不少于4000部。这一数字,大大超过了市场所能容纳的极限。与此同时,市场上的优秀作品却严重不足。如何减少无效供给的数量,提高有效供给的质量,真正满足观众观影需求,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2016上海市影视精品创作会议上,毛羽表示,中国电影产业需要像中国经济那般,来一场“供给侧改革”。
眼下,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增长的势头全球瞩目。不过,比票房含金量更高的数字是“观影人次”,中国的这一数据也从2014年的8.3亿人次,提高到2015年的12.6亿人次。这意味着,每个中国人一年看一次电影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随着各方热钱持续汹涌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电影产业的持续辉煌前景将不用只依靠票价,而是更可寄望于“全民观影”。
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好莱坞大片”已经不再是牵动中国电影市场的关键词。国产影片的成败,如今比好莱坞大片更能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走向。在毛羽看来,5月的影市,之所以暴跌到今年来的最低点,原因正在于没有优秀的国产电影“上市”。
毛羽认为,中国经济需要供给侧改革,中国电影也面临同样的“改革压力”,需要提高供给质量来满足十几亿电影观众不断增长提高的观影要求。“总体而言,国产电影产能过剩,但有效供给又显不足,需要一场崭新的、与中国经济同步的供给侧改革。”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说,与全国各地立项拍摄的电影数量疯狂增长相对应的现实,是四五月间电影银幕上的“佳片寥寥”,是戛纳电影节上中国女星身着奇装异服斗艳争美但中国电影无一入围竞赛单元。
“减少数量,增加质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无疑将成为中国电影工业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