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中国科幻作品《北京折叠》再获雨果奖,影视版权被国外买走

虽然《北京折叠》是一部科幻作品,但其中所设定的三个互相折叠的世界所映射的上流、中产和底层三个阶层却被认为有极强的现实含义。

美国堪萨斯时间8月20日晚8点,第74届雨果奖在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获得了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这是继2015年刘慈欣凭《三体》(英文版)获奖后,中国作家第二次获得世界最高科幻奖项雨果奖。此前《三体》(英文版)拿到的是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项。

今年4月,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获得了雨果奖提名,当时虎嗅有文章对郝景芳和《北京折叠》进行了介绍。虽然《北京折叠》是一部科幻作品,但其中所设定的三个互相折叠的世界所映射的上流、中产和底层三个阶层却被认为有极强的现实含义。

郝景芳在获奖感言中表示:“在《北京折叠》这部小说中,我提出了未来的一种可能性,面对着自动化、技术进步、失业、经济停滞等各方面的问题。同时,我也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有一些黑暗,显然并非最好的结果,但也并非最坏的:人们没有活活饿死,年轻人没有被大批送上战场,就像现实中经常发生的那样。我个人不希望我的小说成真,我真诚地希望未来会更加光明。”

她还说:“我对获奖这件事不是完全意外。”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部2万字出头的作品《北京折叠》作品已收录进小说合集出版。而影视版权已经在几年前给出,拿下的影视版权的并非中国公司。

《北京折叠》由一位在不同空间中穿梭的垃圾工“老刀”展开,描绘了不同阶层的生活样貌和心理状态,将现实中的阶级鸿沟化作了科幻作品中相隔离的物理空间。

对于《北京折叠》在国外获得的关注,郝景芳曾经提到,国外读者对于《北京折叠》的关注点与中国读者不同,中国的读者大多关注于作品体现的社会阶层和特权的存在,以及北京的特殊性,而国外的读者关注更多的是机器化和自动化对人的形象,未来的机器人取代了现在的工人,大量低水平劳工失业,成为这个世界不稳定的因素。

她曾在澎拜的专访中表示她不太愿意别人一再提及她的《折叠北京》,更不愿意大家因此而界定她的写作。她拥有自己的工作室,致力于自己喜欢的领域。

今年六月,郝景芳海刚刚出版了新书《生于一九八四》,讲述了三十年过程中“父亲”与“女儿”两代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选择,部分内容与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相对应。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