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企业 / 正文

中国科幻电影走向市场需跨越三座大山:创作、改编、制作技术

我国大量票房正在向着少数电影聚拢,如《复仇者联盟2》获得14.6亿票房,《侏罗纪世界》14亿,《火星救援》5.8亿,科幻题材的电影收割不少票房。

根据《中国影视舆情与风控报告(2016)》显示,我国大量票房正在向着少数电影聚拢,票房Top10的电影拿走了三分之一的票房,如《复仇者联盟2》获得14.6亿票房,《侏罗纪世界》14亿,《火星救援》5.8亿,科幻题材的电影收割不少票房。

这几天中国科幻又“炸了”。

8月21日,第74届雨果奖在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中国女作家郝景芳获得了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北京折叠》一时间被抬到了《三体》的高度,都被看做是中国科幻的代表作品。

再几天前,8月19日,2016全球华语科幻电影星云奖在成都,陆川凭《九层妖塔》荣获最佳导演奖,

接连两个奖项颁出,中国科幻好像终于出现了除刘慈欣之外的代言人,也让人不禁想问,中国科幻这块市场究竟有多大?

其实早在前几年,就有媒体根据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中美国科幻电影的票房成绩来预测,说中国科幻电影处于井喷前夜,而事实是,喷到了2016年,这个前夜,也还没结束。

2015年,刘慈欣曾说中国的科幻市场还没有启动,2016年,仍是如此。从产业链上来看,在《三体》被提名星云奖获得足够的曝光之后,我国的科幻作品及衍生作品,包括漫画、动画、影视的改编等,在这些年,并没有大的发展。甚至是在过去两年被炒热的所谓IP手段,都没能扩大中国科幻的市场。

先从出版作品看,都不用说我国每年的出版物中,科幻作品的占比,有统计称,自2012年开始,国内出版的科幻图书,包含引进的在内,每年也不过一百多本,这点也得到了刘慈欣本人的印证,他曾感叹过,“人家(美国科幻)一年出版超过1000本新小说,我们一年不到100本”。

出版数量上不占优势,其中只有少数作品能够进入大众的视角当中,例如刘慈欣的《三体》,在获得雨果奖之后,掌阅iReader上的科幻类电子书增量近一倍,据负责人说,为此他们看中科幻作品在中国的潜力,今年独家上架了郝景芳的作品,在她获得提名之后,下载量达到30万。

早在2014年,刘慈欣在媒体采访中就曾说过,中国科幻市场还养不活作家,而那时,他已经凭借370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不难看出,科幻作品整体在出版业还是属于小众,如果不是有奖项加持,很难受到关注。

和出版不同,科幻影视则一直受到关注,此次郝景芳获奖,刚刚卖出《太平洋大劫杀》影视改编权的郭国松在微博上转发获奖信息,同时发问:“改编权花落谁家?”

从影视市场来看,我国电影市场中,科幻题材的改编作品的确有着十分可观的吸金能力,根据今日头条给出的数据报告,科幻小蜀欧用户关注的科幻电影中,确实包含票房收割机们。

根据《中国影视舆情与风控报告(2016)》显示,我国大量票房正在向着少数电影聚拢,票房Top10的电影拿走了三分之一的票房,其中,不乏科幻作品,如《星球大战》、《X战警》,看往年也是如此,《复仇者联盟2》获得14.6亿票房,《侏罗纪世界》14亿,《火星救援》5.8亿,科幻题材的电影收割不少票房。

早在2014年,有人曾经评论,说中国市场决定了拍不出科幻的作品来,直到今天,我都在疑惑这个推论是如何成立的?从票房表现上来看,不能说是科幻题材电影在中国没有市场吧?问题是,中国科幻为何频频不能出头?

原因我们也许都知道,无非是技术差,技术差,技术差。

第一个是创作技术差

虽然这两年《三体》、《北京折叠》陆续获得雨果奖,中国科幻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如前面所分析的,无论是从出版数量、小说质量和客观环境看,现在科幻小说仍然是个小众的领域。

而即便是获奖的《三体》和《北京折叠》,也仍然未能让一部分科幻迷满意。《三体》一直被质疑文笔差,女性人物形象单薄,《北京折叠》则被认为“老土”,偏现实而非科幻。

郝景芳在获奖感言中表示:“在《北京折叠》这部小说中,我提出了未来的一种可能性,面对着自动化、技术进步、失业、经济停滞等各方面的问题。”但国人更关心的是这部“科幻小说”中,没有提到互联网这一现代核心科技,甚至“金钱”的概念还停留在纸币,知乎上的讨论也主要围绕文中用纸币这一点,认为小说“充满了上个世纪的气息”。

从公开的报道中来看,郝景芳也并不是一位单纯的“科幻作家”,她曾在澎拜的专访中表示她不太愿意别人一再提及她的《折叠北京》,更不愿意大家因此而界定她的写作。今年六月,郝景芳海出版的新书《生于一九八四》,讲述了三十年过程中“父亲”与“女儿”两代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选择,也更偏向于现实题材。

只能说,从创作上来说,我国的科幻小说还难以支撑起中国科幻市场,更不用书为科幻电影所用,对比美国幻电影,它们所拥有的改编范围,则是如海因莱因与阿西莫夫等科幻小说的集大成者的作品,此外还有众多漫画IP。

第二个是改编技术差

开篇的时候提到了两个奖,谈改编的时候,《九层妖塔》可以拿出来仔细说说了。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获得者、中国电影协会理事谢飞为获得最佳导演奖的陆川颁奖时说了这么一段话:“陆川导演在《九层妖塔》中,尽力摆脱原著的奇幻束缚,着力构建探险和科技元素,并尝试使用科幻类型片常用的特技拍摄技巧,为打造中国式的科幻大片做出了贡献。”

关于这段话的解读,我觉得马伯庸做的很机智:

的确,改编自《鬼吹灯》的《九层妖塔》拿了科幻奖,这件事只能说明,要么是《九层妖塔》走偏了,要么是这个科幻奖无人可送。陆川自己否认了第一种可能:“《九层妖塔》是我对科幻电影的第一次尝试,虽然被评论界误读为盗墓电影,但它实际上是科幻电影。”

而看后者,我们需要看一下它颁出的其他奖项:

不难看出,这些奖选的作品,是真的老。获得最佳改编剧奖的,是N年以前的《卫斯理之蓝血人》,就连被刘慈欣以及读者都接受的改编短片《水滴》,也不算是新鲜作品。

对于科幻作品的改编,对编剧有着超出一般题材的要求,为了做到最后作品的完整视觉效果和世界观的塑造,需要编剧把控故事整体核心,需要编剧充分理解镜头语言,需要编剧能够将科幻的种种画面实体化,变为可以方便后期处理的实拍场景和虚拟场景。可即使如此,诺兰的《星际穿越》里关于五维空间的展现,在当时也是争议一片。

所以我们并不是只看到国产科幻片的编剧们技术差,而是,对科幻电影,如何用编剧技术来呈现一个“脑洞”,是一件必须提的事情。这并不会因为你是小说的原著就有所改变。

这点刘慈欣就看得通透,在卖出五部作品的版权之后,北青艺评的记者曾经问他,《三体》电影有没有参与编剧,他的回答是,:“我觉得电影主要的创作人员还是制片人和导演,一个原著作者不可能在里面起多大作用。”

第三个是制作技术差

如果连《九层妖塔》都能把当成是科幻片,那最近还在收割票房的《盗墓笔记》是不是也可以算是?但制作出来的成片,十分尴尬,甚至比小鲜肉和三叔本人的演技还要尴尬。哪怕是忽略三叔本人编剧的这个电影剧情,整个电影中的“西域”特效,也实在难以让人看到诚意。

而特效,对科幻电影来说,更是尤为重要,早在2006年,当时科幻3D动画电影《魔比斯环》的耗资就已经达到了1.3亿元,据说动用了400多名动画师,外加历时5年,环球数码公司总经理肖勇说筹备《魔比斯环》时,“国内在电脑动画特效上的人才几乎是空白,只好从好莱坞请来一整套班子,光是下雨的特效就做了差不多半年。”

科幻电影,中国的经验真的是太少了,一方面,观众对电影的特效、特技的期待逐渐被欧美大片抬高,另一方面,国内的导演和制片还在往科幻电影里加入各种奇怪的元素,挑战观众的容忍度。

国产科幻制作技术可以差到什么程度?

——差到拍不出来。

刘慈欣的小说《三体》摘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后,传出同名电影将由孔二狗创建的游族影业出品,导演是拍摄过《密室之不可杀人》张番番,演员则找来了冯绍峰、张静初、唐嫣、杜淳等人。据传《三体》电影投资2个亿来打造特效。结果我们都知道了,传说中的六部曲,一部都没有,特效更是变成了一个传说。

最近一段时间都被奥运刷屏,大家喜欢说,这届奥运观众是最宽容的,能够接受运动员不拿冠军,我想说,我国的读者和观众,对科幻题材的作品,依然也是宽容的。无数的国外电影在印证着我国科幻市场的庞大市场,我们是在认真的期待着“三不差”的中国科幻作品出现。

中国科幻市场,要做梦,麻烦做大一点。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