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中国电影产业健康发展必须治理资本泡沫

资本进来有一个适应过程,一旦适应以后肯定不会再惯着明星,因为资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盈利,而盈利则需要中国电影进一步发展出健康的商业模式

在经历了去年票房的快速增长后,今年的电影票房大盘增速呈现出放缓的趋势。几个黄金档都遭遇了比较遇冷的情况:刚刚过去的十一档,出现了10年来的首次下滑。

相比去年票房48.7%和今年一季度51%的同比涨幅,今年二季度环比下降30%,三季度收入108亿与上期基本持平。一时间,关于中国电影迎来拐点的说法不胫而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保底发行行为在今年大幅增长,但大多都宣告失败。这意味着,资本在电影产业最热的时候也跟着栽了跟头。票房市场的高位运行还能持续下去吗?中国电影产业健康发展,必须治理资本泡沫。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魏鹏举就此做出点评。

记者:关于今年电影的情况,您觉得暴露出哪些问题,还是说对于今年的判断,您觉得还是比较乐观?

魏鹏举:我总体上是乐观的。因为今年增速相对放缓是回归中国电影长线发展的一个常态,并不是什么拐点。当然,需要反思的地方应该也有,比如电影质量问题以及电影的投资泡沫问题还是值得反思。

记者:现在国庆档电影票房出现十年来首次下滑的现象,您觉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还是发展到这个阶段的一个必然规律?

魏鹏举:我个人宁愿认为它是一个必然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是中国电影向着理性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盘整,对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总体有利。

电影数量的增加很大程度上跟资本的追逐有关系。现在热钱太多,国庆档期间的增速适当放缓的盘整,包括2016年中国电影增速相比前两年增速趋稳,这对于热钱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也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一个警醒,所谓警醒即是说,电影归根结底还是要尊重市场、尊重观众、尊重规律,而不能仅仅靠热钱,仅仅靠所谓请明星,也不能仅仅靠炒作。

记者:关于资本和电影的关系,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资本还要进一步介入,我们想学好莱坞那种成熟的流水线模式,需要大量的钱;但也有人认为,资本太多,反倒惯坏了这个行业惯,您比较赞同哪个观点?

魏鹏举:我总体认同前者。资本进来有一个适应过程,一旦适应以后肯定不会再惯着明星,因为资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盈利,而盈利则需要中国电影进一步发展出健康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就是我适才谈到的,以内容为王的创意模式,同时还要建立工业化的机制,不管是明星还是导演,抑或是营销,整个电影供应链的某一个环节光靠某一个点,中国电影的发展不可能有很好的发展。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