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电影《心迷宫》《黑处有什么》《喜丧》第一次惊艳亮相的地方吗?不是众星云集的首映礼,不是某个知名电影节的红毯,而是普通观众有点陌生的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近两年来,在官方举办的大型电影节之外,一些小而美的民间影展也在茁壮成长。
浙江青年电影节刚落下帷幕,第十三届CIFF中国独立影像展正在选片,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将于11月25日在武汉举行……这些影展以扶持新导演、新作品为己任,致力于发掘那些还未被市场和观众熟悉的电影“黑马”,中国电影的未来之星,极有可能从这些民间影展上开始闪耀。
导演:通过影展改变了命运
如果没有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王一淳的《黑处有什么》,可能至今只是放在家里书架上的一盘光碟,更别说后来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国内外电影节,乃至最后登陆全国院线,被更多人看见。
当初,自掏腰包300万元拍完电影后,王一淳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该拿拍好的片子怎么办。她不是电影学院的学生,不知道把片子拿给谁看,又不认识电影圈内人,了解到的信息少得可怜。就这样,片子在家搁置了一年。2015年的一天,王一淳在首都师范大学的一个朋友告诉她,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策展人来学校做演讲,要不要来听听。于是,王一淳穿过大半个北京城,从通州赶到海淀,听了这场改变电影命运的演讲。
“电影展的人说,参加影展不收任何费用,而且即使是粗剪片也能报名,我想反正没有任何成本,就把电影送过去了。”王一淳坦言,自己报完名后都没怎么在意,连作品入围的通知都是从朋友圈看到的。“我一看,真的入围了!嗯,钱没白花。”
接下来的事更超出王一淳的预料。电影入围终审,并得到当年评委会主席姜文力挺,最终摘得最佳导演奖。得奖之后,电影展主办方和和影业收购了《黑处有什么》,报销了王一淳之前拍片的费用,也减轻了她的心理负担。更重要的是,和和影业还促成了该片最终上映,收获一致好评。如今,王一淳已在筹备她的第二部作品,姜文还承诺给她当制片人兼男主演。“对于我这种稀里糊涂不知道怎么起步的新导演,FIRST帮我找到了更好的方向和平台。”王一淳感慨。
其实,目前国内许多新锐导演,都是通过民间影展首次得到业内肯定,然后再走向更大的舞台的。宁浩花10万元拍了处女作《香火》,在入围CIFF影像展后,获得东京Filmex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去年的年度悬疑惊悚佳作《心迷宫》,最初亮相也是在FIRST影展,并一举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个奖项;华语艺术片《路边野餐》的导演毕赣,其之前拍的两部短片《老虎》《金刚经》都曾入围CIFF,他还是该影展历届最年轻的导演。
策展人:探索电影艺术新方向
创办于2003年的CIFF,是国内最早起步的民间影展之一。CIFF运营总监、FIRST影展选片人王飞介绍,民间影展的兴起,与全球范围内数字拍摄设备的普及有着直接关系,“当大家拿着一部DV就能拍片时,电影便不再是极少数精英拥有的特权了。电影的业余时代来临,每个人都能通过影像去表达。”在这样深刻的变革之下,电影的梳理、评选、展映,需要更多的节展来承担,一些得到政府支持、由民间资本主办的影展活动便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目前国内的两个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汇聚全球的优秀电影作品,更侧重国际文化交流。金鸡百花电影节、华表奖更像是对中国电影业每年的总结与表彰。与这些官方电影节相比,民间电影节侧重挖掘新人,探索电影艺术发展方向,对电影产业形成了重要补充。
在不断扩大影响力的同时,各个民间影展也开始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CIFF更多会从电影本体出发,看重艺术的多元和表达的先锋。”谈起这点,王飞颇感自豪,“尽管很少有媒体报道,没有红毯明星,但国内最创新、最先锋的作品,只能在我们这儿看到。我们不光有长片,还有短片、纪录片、实验片。”入围CIFF的许多作品都曾在国际上拿过奖,国外电影节来中国选片,也往往会以CIFF的片单作为参考。
与CIFF的艺术范儿相比,西宁FIRST和浙江青年电影节则为青年电影人提供了一个产业化的平台。“除了展示和亮相外,我们引入了一些电影投资机构,让导演直接拿到投资,我们还有专门的院线支持,帮助好作品发行上映。”东海电影集团制片公司总经理、浙江青年电影节策展人罗拉介绍,今年电影节还与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合作,获奖的青年导演创投电影项目,能获得10万元前期孵化资金。
专家:政府应加大扶持引导
在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看来,民间影展首先能为中国电影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一个年轻电影人想要在某个国际电影节上脱颖而出,是不太可能的。因此,面向年轻人的民间影展,能够让更多青年电影人崭露头角。”
有意思的是,五六年前,这样的影展可能多集中在北上广一线城市,但近两年却开始在西宁、杭州等二三线城市扎根。“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我们也需要更多影展来同步提高观众的电影文化修养,让他们看到更多不同于商业片的艺术片。”石川认为,在培育观众的同时,影展也在探索艺术电影发行和放映的更多可能性。在他看来,艺术片走商业市场,困难相对较大,但如果通过影展放映形成发行机制,可以对商业市场形成补充。
当然,民间影展的背后,也需要政府和资本的扶持和支撑。十几年来,不少影展赔本赚吆喝,都夭折了。石川也因此建议,“没有政府和资本的支持,民间影展很难持久,政府还是应该多扶持引导,达到资本、政府、影展、观众等的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