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庆档,电影《湄公河行动》无疑是最大的赢家。截至10月31日,该片票房突破11.5亿元,观影人次超过3700万,刷新了主旋律电影的历史纪录。与此同时,中国电影资料馆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显示,《湄公河行动》在国庆档上映的多部影片中位列综合满意度榜首,在2016年国产片综合满意度排名中名列第二。
曾几何时,主旋律电影一度被视作不好看、没市场的同义词,而《湄公河行动》是如何打破这一“铁律”的?中国的主旋律影片如何走出“照本宣科”的窠臼,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讲述生命与国家的关系
2012年,香港导演林超贤完成了他的又一部动作电影《逆战》。但在这位擅长警匪动作片的导演看来,到了《逆战》,他的电影创作已经进入一个瓶颈。“在塑造了许多著名却又‘阴暗’的人物角色之后,我开始想要塑造一些生活在阳光里的人物,创作充满正能量的电影。”林超贤是幸运的。正在此时,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带着一个故事来找他。这个故事,就是当时震惊世界的湄公河惨案。
2011年10月5日上午,“华平号”和“玉兴8号”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两艘船上共13名中国船员全部遇难。调查发现,涉案人员主要是常年活跃在金三角的毒贩,其首脑则是当年缅甸猛古毒枭蒙莎拉的儿子糯康。经过长达数月的侦破工作,糯康被引渡到中国并受到法律制裁,13位中国公民的生灵得以告慰。
林超贤说,这就是他一直想拍的故事。“因为这个题材写到了普通生命与国家的关系。国家派出部队为13条生命昭雪,这让每个中国人感到身为中国人的尊严得到了维护,这也正是这个题材的开拓性意义。”
选择什么样的人来组成拍摄团队?《湄公河行动》进行了探索。主要出品方是国内民营企业博纳影业,监制是拍摄文艺片出身的内地导演黄建新,导演是香港导演林超贤,演员来自内地、台湾,顾问则来自公安部……这样的组合,打破了过去主旋律电影一定要由国有电影企业出品、由主旋律电影“专业户”来创作的定律,为影片的接地气和商业化提供了保障。
“我们一开始也想避着‘主旋律’几个字走,好像‘主旋律’就等于没票房,但后来我们想明白了,主旋律电影有没有市场、受不受欢迎,关键还是看你怎么拍。”黄建新说。
拍讲话、拍开会,是过去不少主旋律电影常用的镜头语言,但这显然不符合电影艺术创作的规律,也更不可能让观众爱看。“在这方面,专案组组长刘跃进给了我们很大支持。”《湄公河行动》主演张涵予说,“我们在公安部开剧本研讨会,不少专家提出来要多拍开会,但刘跃进组长对我们的拍摄非常理解,他说,如果都是在拍开会和说话,那不是在拍电影,观众怎么会喜欢看呢?按照商业电影的规律来拍,才能真正让观众乐于走进电影院看来这部电影。”
事实证明,用商业片的方式来拍主旋律电影的策略是正确的。《湄公河行动》的节奏紧凑,从城市飞车到丛林爆破、从高空惊魂到水中激战,没有选择对话和会议推动,而是选择情节和动作驱动,这成为该片获得年轻观众喜爱的主要原因。
用生命的体验进行创作
优秀的创作源自真实而丰满的生活,但在过去较长时间里,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似乎已经进入了程式化的僵直状态,从编剧、导演的创作,到演员对人物演绎的二次创作,都变成简单的概念化,失去了生活的质感。
《湄公河行动》开拍前,于冬带着项目团队进行了4年多的筹备工作。2012年5月糯康被引渡到中国,国内各大媒体都对这一新闻事件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于冬迅速组织采风小组到云南采访,一方面录下整个案件庭审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则安排专人对当时参与侦破工作的一线缉毒警察进行采访,并最终形成了近10万字的采访记录。
林超贤也带着创作团队进入金三角进行实地探访。金三角位于东南亚地区缅甸、老挝、泰国的交界地带,全长4009公里的湄公河形成了大片的交通死角,造成了当地毒品、军火交易泛滥的局面。在金三角探访,进入毒枭藏匿和交易的范围,随时面临军事割据势力和贩毒集团的威胁,加上自然环境恶劣,毒蛇、蜘蛛等野生动物四处潜伏,危险可想而知。尤其是糯康被处决后,其部下残余势力一直试图对中国缉毒警察进行打击报复。为了保证整个拍摄过程的安全,剧组最终决定撤出毒枭活跃的区域进行拍摄。
“好在公安部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帮助。”于冬说。《湄公河行动》中,公安部大楼首次为电影剧组进行开放,还将涉及该案的全部卷宗对剧组开放,并由当时担任该案专案组组长的刘跃进任总顾问,为剧组提供一切有关人员采访和设备知识方面的帮助。“这为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案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我们最终掌握的细节90%以上都来自一线办案人员的亲口讲述,其中还包括观众在影片中看到的糯康的金手枪。”
即便如此,林超贤仍然认为《湄公河行动》是他拍得最难的一部电影。“气候炎热,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大家连续拍摄了100多天。”拍摄过程中,他也曾被毒蜈蚣咬伤而休克。“但相比观众对影片的喜爱,这些困难都是值得的。这次拍摄也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只有走进生活、用我们自己的生命体验生活,才能拍摄出有质感的电影。”
打破主旋律与观众之间那道墙
说起主旋律电影,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空洞的说教和拖沓的节奏,年轻观众更是很难将其与观影乐趣联系在一起。也正是因为这样,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创作虽然并不少,但真正能够在市场上经得起检验、受到年轻观众欢迎的作品却并不多。实际上,近年来一些主旋律电影已经通过一系列探索,主动撕掉了“不好看”“没市场”的标签,《湄公河行动》之外,去年上映的《战狼》《智取威虎山》等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无论《智取威虎山》还是《湄公河行动》,从项目一开始筹备,我们就决定要按照主流商业片的规律来拍,避免说教式的宣传。”于冬说,“主旋律电影应该在传递主流价值观的同时,跟今天的年轻观众形成共鸣。我们希望用商业电影的表现手法打通横亘在主旋律电影和年轻观众之间那道墙。要打通这道墙,讲什么故事很重要,用什么方法讲也很重要。”
实际上,主旋律电影并非中国电影所特有。说到底,只要是传递一个国家主流价值观的电影,都应当被视作主旋律电影。而美国电影中,种种美国英雄传递的美国价值观恰好就是美国主旋律电影的集中体现,这其中,不仅包括《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等战争片,也包括《美国队长》《蜘蛛侠》《钢铁侠》等一系列超级英雄电影。但与传统的中国主旋律电影不受欢迎的状况相反,这些美国的主旋律影片不仅受到美国观众的喜爱,也在全球电影市场上广获认可。
“我一直认为,国内观众乐于买单的好莱坞大片其实和传统上容易被观众不看好的主旋律片有共通之处。”《战狼》导演吴京认为,《战狼》的故事在美国可以拍成《碟中谍》《谍影重重》或《敢死队》,只不过现在放在中国讲的是特种兵和家国情怀,实际上讲故事的套路和技巧是可以相互借鉴的。“我们分析了很多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它们说到底就是在讲美国的英雄主义。这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只要有优秀的故事外壳,中国主旋律电影一样可以赢得市场。那怎么样才有市场?好故事就会带来市场。主旋律题材只要讲出漂亮的故事,或者抓住某一种情绪做到极致,一样可以让大众信服和买单。”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迅认为,国产主流商业电影是中国主旋律电影未来发展的方向。“国产是指对好莱坞大片与本土结合的再创作;主流是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这种价值观形成真实的社会效益;商业是指以观众为中心,并受观众欢迎、经得起市场检验。主旋律与商业并不矛盾,关键是真正做好戏剧冲突,把握好商业电影的叙事类型和叙事节奏。”
黄建新则强调了电影工业水平在主旋律电影发展中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的电影要发展,离开了优秀的电影工业水平是不行的,中国电影也必须进行全面的工业升级。”他认为,《智取威虎山》之所以取得成功,与其对3D及CG等电影科技的充分运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当前中国电影不仅面临好莱坞高工业水平电影的挑战,也正迎来互联网的挑战,中国电影必须在电影科技、镜头语言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才能重新塑造影院电影的魅力,让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