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携乔·阿尔文、李淳出席首映式。
继四年前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后,李安昨日携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下简称《比利·林恩》)的主演乔·阿尔文、李淳来京。这次他带来的《比利·林恩》采用了超越现有拍摄规格的120帧/4K/3D格式拍摄,放映亮度、清晰程度和沉浸感都超越以往。谈到为什么每一部电影都挑战新的题材、新的困难,62岁的李安表示自己需要障碍来保持新鲜度和敏锐度。针对北美影评人称该片技术的形式大于内容的批评,李安表示不能左右别人的想法,但他认为技术和内容是一体两面的。
障碍
能让我保持新鲜度
《比利·林恩》通过19岁美国士兵比利·林恩的视角展现一段奇妙的“英雄之旅”。比利在伊拉克战争中因勇敢救援战友被誉为美国英雄,并与战友一起被召回国内进行巡回宣传。在参加一场感恩节橄榄球公开赛中场表演的过程中,比利经历了人生中“最荣耀又最糟糕的一天”。影片通过对英雄的欢迎庆典和无数次战场的闪回,展现了形形色色的美国人民对于战争、军人的态度,以及战争给人内心带来难以愈合的创伤。
和以往的作品类似,《比利·林恩》是李安从来没有尝试过的题材,而120帧/4K/3D格式也是他从未尝试过的新技术。被问起为什么总是选择困难的事情做、选择挑战自我,李安坦言:“我需要感觉到活力,还有我正活着这件事。所以我需要障碍,因为没有障碍人是没有思想的,他的思维会僵掉,很难保持新鲜度。我很喜欢拍电影,虽然62岁了但永远当自己是一个电影学院的学生。现在有人出钱让我去触摸、学习新的东西,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李安表示,不了解的人会觉得自己每一步都很跳跃,是在挑战不可能,但他清楚做的选择一步一步都是非常符合自己的逻辑的,包括把这本书改编成电影也是由来已久的想法了。“我对这本书有这样感觉,应该就是所谓的着迷吧。所谓电影着迷的东西,一两个月研究出来没有兴趣,搞一两年还研究不出来就感觉非做不可。”
角色
比利·林恩是自己分身
和《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样,《比利·林恩》的男主角乔·阿尔文也是一名新人。李安对他的表演非常满意,认为他是天才型演员里很难得的顶级天分,并称当时选了乔来主演是“受到了电影之神的眷顾”。被问起对自己亲手挑选的这些新人演员的感觉,李安直言看到乔跟《少年派》的小孩演员一样,都像是看到自己的分身。“可能我和这些小孩子上辈子真是有缘吧,是一种很难言传的特殊关系,一个导演和演员、导师和徒弟,也是思想和形象的结合。”李安说,事实上他片中的人物都是自己的人生体验,只是用比较戏剧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本书一个是球赛的中场秀,一个真正发生的战事。对我来讲就像《少年派》两个故事一样,是人生两个面,非常有冲击力。我自己也有人生的中场秀和战事,也有战斗的伙伴,同袍那种性命之交是很难叙述的。我们经历困难的时候看到真相,再看这个世界的时候有点喜剧感,也有点讽刺性。”
值得一提的是,李安的儿子李淳也在片中出演了比利·林恩的战友。李安曾说过:“我让他放了火箭炮,这样的爸爸哪里找!”现场被问起对于爸爸让他“放火箭炮”有什么看法,李淳笑着回答:“我当时反应是为什么让我放火箭炮?”李安则在一旁一本正经地解释说,李淳放火箭炮是军训训练班长的决定。他还感慨说,拍片之前把演员们都送去“集中营”(指军训),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好多个晚上都睡不好觉。“他们很苦,但是在120帧的拍摄之下,气质的东西必须要自己有的,不是能够演出来的。”
评价
技术和内容是一体两面
《比利·林恩》采用120帧技术拍摄,使得极其清晰流畅的影像呈现在观众面前。李安对此表示,不能用帧数去量化对一部电影改变了多少,新的技术可以对电影产生很多可能性,它不仅可以看清人脸,也可以看透人性。因此他建议观众:“你们看这部电影不用准备什么,请很放松地走进新的电影世界。”该片此前在北美首映后口碑一般,有影评人认为120帧的技术是“形式大于内容”。昨天记者问李安对这种评价怎么看,他直言:“评论是别人的东西,我不好讲。但在我这里没有技术和内容分开这回事,这两个是一体两面。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年轻军人打仗时候的亢奋状态,延续到日常中,来观察我们社会的林林总总,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北京晨报记者 杨莲洁/文 柴春霞/摄)
【主题评论】
电影,需要真实的虚幻还是虚幻的真实?
作为现象级导演,李安的作品不论是在好莱坞还是在中国,引起期待是必须的。这种期待下,各方的评论自然也就会格外苛刻。而这也是一些已经有幸提前看过电影的评论者对影片的评价不高的原因之一。
但是,《比利·林恩》仍然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其重要性虽然可能比不上《阿甘正传》和《阿凡达》,可仍然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技术进步。120帧,4K,3D,这几个技术名词一定要连在一起说,虽然普通观众恐怕真的不能完全理解它们代表的意义和其背后的海量技术信息,却不妨碍大家接受电影所带来的全新的主观感受。
电影给人的最首要感觉,就是从来没有过的真实。虽然这句话不止一个影评说过,但这确实就是评价影片效果最直观的说法。在我们已经习惯3D影片模模糊糊的效果之后,《比利·林恩》以前所未有的清晰,重新定义了立体电影的概念。那个感觉怎么说呢,有点像观众变成了一个个小型无人机,飞到主人公不远的地方,去看他们的行动。除了战场的特效和舞台上的绚烂给人的冲击之外,很多评论都提到了苍蝇,没错,就是苍蝇,主人公面前飞过一只苍蝇,连嗡嗡的振翅声给人带来的不适感都跟生活如此接近,可以想见,以这套技术,今后电影能玩出多少新花样。我觉得,仅此一点,就值得体验一下,喜不喜欢,各人自有选择,不过这种感觉,真的是很不一样。
技术之外,当然剧情也很重要。李安一贯是讲故事的导演,而且很注重塑造人物的真实“人格”,所以这部电影,跟一般的好莱坞动效大片肯定是不一样,如果想看《变形金刚》《钢铁侠》的观众肯定要失望,但是《比利·林恩》也不像《少年派》那样炫,《少年派》是以一个传奇故事来讲述关于人生、世界和宗教的思考,而《比利·林恩》则定位于更加普通真实的人生,虽然主人公也不完全是普通人,是个美国战争英雄。两者题材不同,表现手法也不同,给人的感觉当然也完全不同。如果说《少年派》更像一杯色彩绚烂的鸡尾酒,很容易满足观众心中的“文青情怀”,那么《比利·林恩》则更像一壶“状元红”,需要非常沉静地品味,才能咂摸出其中的醇厚内涵。
比利和派的故事,虽然不同,但是却又有有趣的关联,派在获救以后,因为故事太传奇,不被人相信,所以只好讲了一个一般人容易信的版本,来对付调查员。但是作家更喜欢第一个,有老虎的那个。而在比利的故事中,尽管比利一再告诉周围人他真实的感受,但没有人相信,包括血脉相依的妹妹和一见钟情的爱人,所有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者利益塑造心目中的林恩,并且逼着林恩把故事往传奇了讲。这两个故事的对比,正如同我们对电影的需要,我们是喜欢真实地演绎我们心中虚幻梦想的电影呢,还是喜欢用虚拟塑造的方法,讲述我们真实生活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