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企业 / 正文

不思进取的“套路” 让电影工业陷入内耗模式

《狂暴之路》、《无间行者》、《大地惊雷》……所有在经典基础上成就新经典的“翻拍”,恰恰证明,翻拍不是轻易的差事,它是青出于蓝的创作,是迈步从头越的考验。

《狂暴之路》、《无间行者》、《大地惊雷》……所有在经典基础上成就新经典的“翻拍”,恰恰证明,翻拍不是轻易的差事,它是青出于蓝的创作,是迈步从头越的考验。

翻拍屡屡成翻船,原因可以罗列很多:观众变了,题材旧了,概念过时了……但根本上,这是大片厂们为各自的不作为在偿债。

观众未必是吹毛求疵的“怀旧原教旨主义者”,当人们指责旧作重启是“毁童年”,并不是因为“记忆里最好的时光”再也不能复制,观众只是反感不思进取的“套路”。2002年-2007年,山姆·雷米导演的《蜘蛛侠》三部曲获得空前成功,他成功借用经典漫画里的故事和人物关系,处理当时青少年观众可能面临的内心困惑,旧情节相遇新情境,展开少年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提升自我的成长三部曲,它的剧作理念和视听呈现,在那个年代的商业大制作里一枝独秀。2012年,索尼公司重启这个被当作“摇钱树”的系列,言之凿凿要回溯“蜘蛛侠”更年少单纯的高中校园时光。结果,观众发现《超凡蜘蛛侠》是以前传为名义的翻拍,剧情逻辑的合理性以及对角色的刻画甚至远不如前作,这个系列拍到第二集便难以为继,三部曲的计划潦草终止。

只是用新的、更炫目的技术去包装旧的剧情和旧的视觉创意,有时是能以“吸引力电影”的天然优势安抚到一部分观众,比如《侏罗纪世界》。但大部分时候,观众不傻,新瓶装旧酒或者炒冷饭撒葱花这类“捷径”,忽悠不了人。

续作不一定是狗尾续貂,翻拍也不是注定翻船,《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就是极好的例子。《疯狂的麦克斯》前三部分别上映于1979年、1981年和1985年,《狂暴之路》和上一部相隔30年,论剧情,第三部和第四部之间没有明显的连贯性,《狂暴之路》看似是系列电影连载重开,其实是导演乔治·米勒对自己30多年前创作的一次重访、解构、扬弃和再次出发。导演不屑于使用更新换代的特效技术做一次粗浅的声画升级,相反,《狂暴之路》相较于好莱坞同类制作,成本是低廉的,它所为人津津乐道的炫目迷醉的画风,不依赖于金钱和技术。虽然沿用前作的设定,大漠黄沙,世界尽头,但米勒显然在剧作中投入对性别力量、两性角色、困境、生存和生命延续等主题的新的思考,并且在摄影、美术和剪辑各个环节极为用心,以内在的严谨设计,营造出的独一无二的视听语言。

米勒的《狂暴之路》、斯科塞斯的《无间行者》、科恩兄弟的《大地惊雷》……所有这些在经典基础上成就新经典的“翻拍”,恰恰证明,翻拍不是轻易的差事,它是青出于蓝的创作,是迈步从头越的考验。

然而在当下的好莱坞,翻拍成了续集、前传以及系列电影的难兄难弟,这类电影的大面积存在,暴露了制片和创意团队对既有作品的严重依赖。只要有过一部成功的作品,将有续集、前传以及围绕着这部电影的各种“近亲”出现,连续剧式的系列电影和从超级英雄电影发迹而来的“电影宇宙”,这类商业大制作正在侵占好莱坞的生产线。一位英国的电影学者认为,好莱坞工业已经陷入“内耗”的模式,大片厂为了降低商业风险,每隔10年、20年,随着观众的每一次代际交替,制片人们就会到片库里扒拉出旧作,缝缝补补,权当“新装上阵”。好莱坞的大半本电影史,是一部分佳作的循环利用史。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放眼好莱坞,只有皮克斯工作室在坚持推出原创的项目,尽管《玩具总动员》和《海底总动员》也做成了系列,但皮克斯做到把每一部续集当作一个独立的原创项目,每一部续作首先考虑的,是把原作的版图边界推得更远。相比之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和《侏罗纪世界》简直可以作为反面教材,因为事先张扬的致敬和泪眼模糊怀旧,原作最宝贵的“原力”———原创力,却没有得到继承,这是莫大的讽刺。

其实续集和翻拍都没有原罪,创作者所面对的也不是技术和情怀的简单相加。作家福斯特早就在谈论小说技法时总结过,世间所有的情节都是似曾相识的套路,比起“发生了什么”,区别存在于“怎样发生”。这样的结论也许简单粗暴,但翻拍和翻船的一线之差,很多时候未必体现于电影语言的革新,反而是更扎实也更不容易被注意到的———一点儿都不炫的剧作细节。经典经得起反复演绎,故事经得住反复讲述,创作的生命力维系于能否在新的环境里、触动新受众的情感,总还是情感有那一点绵长的后劲。

如果仍然重复于用新技术包装旧影像,那么好莱坞的现状就像圈内人揶揄的:没有原创,没有好评,电影项目都是为拍而拍,工业生产线保持运作才能给制片人们发薪水啊!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