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封“公开信”成功引爆话题的冯小刚新片《我不是潘金莲》,在上映的首个周末成功拿下两亿票房,烧热了原本不太火爆的11月档期。冯小刚在映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不是潘金莲》获得了很好的票房,万达却仍然对其进行低排片“报复”,其行为已经让万达遭受了损失,也是置股民利益不顾,“我如果作为一个股民,我会很担心,领导这个企业的人对市场的判断有这么大的失误。”
3天破2亿被评“冯小刚生涯最佳”
上映首日,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就以39.4%的排片斩获超7100万票房,顺利登顶当日票房冠军,成为11月国产电影首日票房最佳。同时,它也助推全国票房大盘连续三天超过1亿元。虽然和冯小刚以往的贺岁喜剧相比,这个成绩并不亮眼,但相对于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又放在11月这个档期,3天破2亿的票房仍足见冯小刚对市场的号召力。
在口碑上,相比三年前的《私人订制》,冯小刚打了一个漂亮仗,影评人几乎给出了一致的好评,影迷也在豆瓣打出了7分的较好评价。最受大家关注的就是影片的圆形画幅,这一形式曾被质疑会挑战观众的观影习惯,但映后却被不少影评人给予好评。电影研究者“大奇特”认为:“在圆圈内做出了聪明的表达,李雪莲是圆圈内的中轴线,她的轴是认死理儿,是所谓气节;圆是个皮球,踢出了官场现形记;圆又是扇面图,让片子变得更具古典韵味;画幅的切换,构成了真正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普通观众中,不少人也觉得圆形画幅很有中国画韵味,而另一部分观众则认为导演过度追求形式,导致观众看不清人物的表演。
在题材上,影片将一个农村妇女十年上访的故事搬上银幕,让很多观众感慨犹如一出“现代版官场现形记”。清华大学尹鸿教授撰文写道:“这部影片在正式公映之前,有许多关于电影审查的担忧和传闻。如今影片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显示出我们社会和电影管理部门对艺术创作的自信。从古到今,真正的现实主义,一定都包含了对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揭示和反映,同时也在这种现实关照中表达社会进步的理想和愿望。如果不能让人出出汗,那也许很难被称为真正的现实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不是潘金莲》的确能够让人出出汗。”橘子娱乐电影主编“法兰西胶片”评价这部电影是“冯小刚生涯最佳,冯式迂回主义巅峰,登峰造极”。
表演方面,男配角们个个精彩。影评人李星文评价:“张嘉译变成这么个老谋深算、天威难测的样子,我是无法想象的。张译的‘假聪明’劲儿真是从每一个微表情和微动作向外散发。大鹏光是发型的变化就充满沧桑感,他在主角边儿上的帮腔表情充满了存在感。于和伟手摁桌子听指示长达五分钟,劲儿也难拿。后来他还有搞笑的‘头疼控’。还有李宗翰湖北佬的无辜和无赖,赵毅的酒场高手和马屁精风范,都是极好的。”而女主角范冰冰的演技相对一众实力男演员来说就要逊色不少,但至少没有让人出戏。由于圆形画幅没有太多特写镜头,反倒遮盖了她演技上的一些缺憾。
冯小刚回应:我是一个牺牲品
相比电影本身的探讨,大众更关心的是冯小刚和王思聪在微博上的骂战。前日在上海的映后见面会上,冯小刚再度回应了关于炮轰王健林所引发的种种争议。
对于自己发表《潘金莲致王健林先生的一封信》的初衷,冯小刚解释说,由于万达和华谊两家公司的恩怨和矛盾,万达“报复”到导演头上来,这不是一个公平的做法。他透露,此前《摇滚藏獒》和《陆垚知马俐》都遭遇过万达的低排片,但华谊不敢和万达撕破脸,王中军甚至还特意跑到王健林那赔礼道歉,但是人家没给他面子,跟着继续“报复”到《我不是潘金莲》这来。“按照六爷的话说,我是不怕事的,我把这个矛盾公开了。”
他表示,公开此事不仅仅是为了《我不是潘金莲》,更是为了华谊接下来的电影,包括章子怡、葛优主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还有管虎导演拍的《八百壮士》。“这些导演的作品由于两个公司的恩怨遭到报复性的排片,这对中国电影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这不是我冯小刚一个人的事。”
此前,王思聪回应,排片多少是商业行为,万达低排片是由于对《我不是潘金莲》不看好。而事实证明,《我不是潘金莲》两天破亿,三天破两亿,在票房上取得了开门红。冯小刚认为,这说明首日全国40%的排片并没有高估。“上个周末万达院线大概在1500多万,这个周末变成了900多万,损失了很多钱。如果王思聪个人的爱好是可以的,说我不觉得这个电影好,没关系。如果你是一个私人公司也没问题,我不愿意赔这个钱,但是您是一个公众的上市公司啊,您这么做是完全置股民的利益而不顾,你是为了这一口气。再退一步说,也说明你的眼光和市场对这个片子的判断存在着较大的失误。”
对于冯小刚的炮轰,很多网友并没有站在他这一边,反而认为他太过“强势”。冯小刚觉得这种批评“不讲理”,“我是一个强势的吗?我是一个牺牲品,而且我没有任何不占理的地方。我也没有希望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要让公众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它的原因在哪。”
至于挤走《神奇动物在哪里》的传闻,冯小刚也做出了解释。“如果我们有那个能力,会被从国庆档挤出来吗?我们这个片子在开拍的第一天,华谊就卖给了耀莱影业,华谊早早就锁定收入了,干吗还要跑电影局说这个呢?华谊连万达都搞不定,还能搞定电影局吗?”
王小帅直言:冯导应该满足了
对于这场风波,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前晚在出席某颁奖礼时表示:“在《我不是潘金莲》上映的第一天,最受关注的居然是电影之外的事情——这很遗憾。这个电影是非常不错的电影,第一天的票房非常理想,这是我很欣慰的事情。在年底大家盘点电影的时候,我真的想说,中国电影真的不那么容易,希望每部电影不管结果是怎样,都不会被电影之外的干扰。冯小刚应该取得应有的掌声和回报。”
而在其他导演看来,这样的排片已经很好了。曾经因排片惨淡给观众写公开信求助的王小帅就直言,“实际上已经挺好的了,冯导的人生他应该满足,他的商业片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他想拿奖,也拿奖了。现在又是拍艺术片,都得到了。其实这个排片很高啊,都是百分之四十多啊,想想我也是去电影节的导演,我那时候的排片才百分之一啊……真的,我替他高兴。”
导演杨树鹏则表示,排片多少对于一部作品的好坏其实没有什么影响,作为创作者希望看到的是好的反应。“我们所有的创作者都是用心地在制作自己作品,无论是哪部电影上片都应该在市场上寻找更公平更理性的回报,但是往往市场并不是最公平最理性的。我们碰到这样的问题只希望努力没有被白白浪费。”
在被问到如果下一次也遭遇低排片会怎么做时,杨树鹏调侃说:“要看下次吸引人眼球的举措是什么吧?我不能再下一次跪,也不能再写一次公开信,这样,别人会说‘这招别人都用过了啊’”。
快评
莫让骂战
抢走风头
《潘金莲致王健林先生的一封信》,在上映首日成功在朋友圈刷屏,其宣传效果远远大于《我不是潘金莲》此前正儿八经召开的任何一次发布会。
话题有了,热度上去了,但尴尬也随之而来。首个周末,大家的关注焦点仍旧停留在“站冯小刚”还是“站王思聪”的讨论上,关于《我不是潘金莲》电影本身,讨论的声浪反而小了很多。
其实这不是一件怪事。就像“王宝强离婚”、“林丹出轨”一样,八卦和骂战永远都是普通群众茶余饭后最大的谈资。更何况,探讨电影的艺术性,远远比站队“冯小刚开撕王思聪”的难度要大得多。否则,冯小刚和李安对谈的时候,怎么就没能上热点呢?
很多人因为反感冯小刚的态度,甚至要抵制《我不是潘金莲》。我想,这对观众来说确实是一种损失。在2016年,《我不是潘金莲》或许不是最优秀的国产电影,但绝对是最值得探讨的一部。无论是开天辟地的圆形画幅,还是28个男配角的精彩表演,都足以洋洋洒洒写出一大篇文章。而最值得载入影史的,还是它对现实社会的巨大讽刺,对官场生态的形象描摹。首长一边鼓掌一边走进会场、李雪莲被带走“喝茶”、市长脑袋上顶着的假发……太多细节真实中透着荒诞,让人一边笑,一边冒汗。尽管由于题材的敏感度,冯小刚在影片中难免欲言又止,但能够在几乎未加删减的情况下走进院线,恐怕也只有冯小刚这样“不怕事”的导演能够做得到。
正如陆川导演所说,“如果一场声浪沸扬的喧嚣能转化成对于电影本身的关注和审视,这或是对电影最大的幸事;如果空留下一地鸡毛和瓜皮,而电影孤零零搁浅在滩涂上,这是电影人最大的悲哀。在中国,能活着走入院线的批判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都必然经历浴火重生的坎坷,都值得获得一份尊重;因为这才是我们自己的‘120帧’,这才是我们自己的《中场休息》,这是我们自己的电影人对于中国人生存境况的反思,这才是我们电影工业自己的良心。”
李雪莲想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但官员们却只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冯小刚想好好拍一部走心的电影,但观众看到的却只是他的开炮。电影和现实,同样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