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2016年,对于好莱坞制片厂真是充满坏消息的一年。原创题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大制作纷纷投奔“续集灵药”却事与愿违,或多或少都遭遇了口碑亦或是票房上的滑坡;就拿华纳来说,两部重磅《蝙蝠侠大战超人》和《自杀小队》都打响了票房成绩却彻底输了观众口碑。然而《神奇动物在哪里》以后《哈利波特》时代的华丽回归,在年终时刻为这颓势添上了一笔光彩:虽然缺乏惊喜,但不可置否的是, 它贡献了今年以来最满意的(大制作)娱乐性观影体验之一。节奏明快,“动物”视效出色,角色分工明确,前半段平行剪辑将两条线索娓娓道来,并在最后交叉掀起惊天动地的大战高潮,可谓是系列导演大卫.耶茨近年来发挥得最稳的一次。就系列发展战略来看,首当编剧的J.K.罗琳合格地完成系列受众群过渡的任务,片中不仅布满了“霍格沃茨”这类《哈利波特》的台词彩蛋来取悦原著粉丝,同时最大化地在这部前传拓展世界观,并引领新观众入坑一同来遨游魔法世界。
流着是同一位母亲的血脉,《神奇动物》相比起《哈波》最为明显的变化在于角色和主题方面的更为成人化。哈利波特这位命中注定的孩子由迷惘期走向成熟,变为了纽特从不合群到结交朋友的成长历程;而“爱”的主题作为罗琳一如既往最强大的魔法,体现在了女巫师奎妮和“麻鸡”雅各布一对所呈现的男女之爱。这段爱恋在结尾贡献出了一段人生悲欢离合尤为感慨且浪漫的戏份,给黑暗气息笼罩的全片平添了浓浓的人情味。但成人化的改动并不意味着更加有意思的人物,就拿主角纽特来说,他的身份和“命中注定”的那位小男孩还是相差甚远,“害羞内向”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成长历程略显套路——角色对于扮演过渐冻症患者霍金的“奥斯卡影帝”埃迪.雷德梅恩只能说是大材小用。和埃迪相比,反倒是扮演配角“克雷登斯”的埃兹拉.米勒演得让人拍手叫绝——角色被压抑且渴望被认可的感觉拿捏得精准带有灵气,在老前辈科林.法瑞尔面前不仅自备气场且抢戏十足。这位92年的泽西男孩,前有扮演《壁花少年》,后有集结DC漫画超级英雄的《正义联盟》,俨然一颗冉冉升起的影坛明星。
《神奇动物》固然将各种大片的元素发挥到了极致,但它的美中不足在于太过按部就班,根植于哈波系列却难以逃离前辈的阴影。团队沿用哈波班底虽然提供了质量保障,却也让这部外传除了片尾彩蛋之外惊喜寥寥,更看不见系列创新的野心。而动物们普遍缺乏和主角深层次意义上的互动,也难以让观众产生连结感,全片最为惊艳的“雷鸟”倒是让人怀念起了《阿兹卡班》那头会鞠躬回礼的鹰头马身鸟翼兽。话说回来,主人公纽特和神奇动物的交集,也颇有满足片名噱头从而稳当开发新系列的试水嫌疑,而远非为影片主线情节服务。就连制片人大卫.海曼在近期受访也表示,续集会以邓布利多和格林沃德的斗争为主线,远非继续聚焦在纽特在神奇动物的冒险上——一个原本“庞大史诗故事”被压缩成了“成长经历+系列预告”的集合体。
不可否认的是,总体来看《神奇动物》依旧是一部具备诚意的商业佳作。在133分钟时长内,影片拓展世界观并不断挖坑为未来系列故事线做铺垫,同时也贡献了一出魔法世界回归的好戏——它所需要的也许是那么一点野心。对于编剧罗琳来说,或许如何为续集加入创新元素,而非一味地埋彩蛋更像是当务之急;对于影迷和原著粉丝来说,期待着系列会如何完美呈现某位巨星扮演的大魔头与年轻时期的邓布利多那段相爱相恨的历史,才是我们最想要的吧。愿魔法永不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