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乐视影视会员胡漾:影视行业发展在哪些维度可做更好?

聚焦泛娱乐行业新动态,探索泛娱乐融合新趋势,由艺恩公司主办的2016中国泛娱乐创新峰会于11月29日在中国大饭店如期举行。

聚焦泛娱乐行业新动态,探索泛娱乐融合新趋势,由艺恩公司主办的2016中国泛娱乐创新峰会于11月29日在中国大饭店如期举行。今年峰会以“触及未来”为主题,两天时间内将贡献四大会场及艺恩汇项目推介专场,会场共包括13场圆桌讨论及30场精彩演讲。经过六年的发展,艺恩文娱峰会已经成为聚焦行业热点,探索未来趋势的重要平台,ENAwards也成为业内最权威的泛娱乐奖项。

在29日下午的“互动娱乐”的分会场上,乐视影业影视会员服务事业部总经理胡漾在会上做了“内容产业的新常态”的主题演讲。这一年过去,影视行业发展是符合预期的吗?在哪些维度上可以比去年做的更好,把时代的拐点再拉起来。胡漾认为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消费内容本身,一个是消费内容的周边,一个是参与内容消费。大而泛的内容在互联网渐渐的难以接受。唯一的维度,就是对分别受众有针对性,在类型上能够有确定性。

以下为现场实录:

胡漾:大家好!我是乐视影视会员的胡漾。很高兴在年底的时候跟大家分享一下,一起互相学习,看看今年大家都取得的成绩。想来想去想了这样一个演讲主题,主要目的是聊一下,这一年过去了,我们的影视行业发展是符合预期的吗?在实际过程中有一些什么新的思考。刚才听了杨总包括何静老师的演讲,收到了很多启发。我自己也有一些观点,跟大家分享一下。

提到娱乐内容产业,今天我们会有这样一个思考。就是我们在2014年的今天,我们在想2015年的时候,我们没有想到2015年能取得那么多的票房奇迹,像《煎饼侠》等,与此同时,在如今又有这样一个拐点出现。在2015年的时候取得了一个非常大的成绩,440亿的总票房。其实从资本也好,从内容制作方也好,都充满信心。但是到了2016年的时候,票房并不是发展很快,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内容品质当然是一个问题,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问题,我刚才听了杨总和何静老师的演讲,我自己在思考。让用户买一张电影票,在电影院坐下来这个理由已经非常充分了,我们有大IP,大明星,大导演,有很多的东西。但是让用户静静的坐下来观看,并且分享到朋友圈,这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电影,跟我们说心里话的电影,这样的电影为什么越来越少,是因为过去的风吹的太大了,让我们的眼睛看不见前方了,还是资本的大量涌入让电影太兴奋了。出现了五年以来首次的下滑。所以发现的这一切,我觉得这是很值得大家思考的。如果在年底,关起门来讲,应该是一个庆功会,是一个喜筵,但是大家坐在一起不容易,聊一些更清醒的话题,让明年走的更好。

我就觉得中国是不是增速在放缓。为什么?除了我刚才说到的内容品质受到质疑。还有是不是与现在成长的90后内容传导是有距离的?我是1979年生人,刚才大家都说了,80后对于00后的恐慌,你说的那句话有没有考虑我们70后的感受。这个话题每年在聊,精力比较旺盛的人,对内容的理解和需求跟我们这些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今天无法选择面临这么一个问题,娱乐方式多元化、精细化,影院是不是观影的第一选择。在演讲的过程中,屏幕这么大,举个例子,我觉得一半的人隔5分钟会看一下自己的小屏幕,那个内容比我说的更精彩,更能牵动你们的心。道理也是一样的。其实现在电视机越来越大,时间也越来越碎,注意力不可能非常集中。所以,方式多元化,内容精细化,成为了我们明年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去年我们还在聊一些事,这些事是这样的。要吸引眼球,要有大IP,要有小鲜肉,要有诸多这样的东西。我们已经完成了让他坐在屏幕面前,点击那一下,买一张票进来,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遇到了那个拐点呢?但是今年我们欣喜的发现,这些词在娱乐传媒里面,也出现在我们心头。这些词叫自来水、良心剧。为什么?我已经看到有人会心一笑了,这些事是很重要的。

过去是因为有很多精彩的内容,它必须要等到晚上8点钟和走进电影院。但是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内容产业的自我解放,有很多资源化精彩的内容涌入互联网,互联网的内容也好,注意力也好,吸引力也好,不断的提升。其实不用等到晚上8点半,不要硬要去电影院也能看到更好的内容。这时候我们在争夺注意力,我们在找流量。但是在今年必须要冷静下来想,有流量就有一切吗?当然大家都有各自的答案,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我认为,抢占用户时间和注意力是两件事。抢占用户的时间是从没有到有。过去在电视台上因为类型比较单一,家庭伦理剧,会让用户觉得倒胃口,年轻人有很多新出现的事情关注,在网剧上找到共鸣,可以会心一笑。他的注意力就会渐渐的分散。所以当我们还是在用抱眼球的东西在博眼球的时候,他已经看了两年了,如果一个刺激点不断的重复,我就会觉得出现问题了。有一句话,“注意力引向哪里,金钱就在哪里”。这句话怎么理解?我的理解是,网上的东西为了吸引流量,做了很多短频快,马上起作用,不是直达心里是直达生理的,那样的东西很快审美疲劳,我们的注意力又会被新的东西分散,我们怎么把它追回来。所以抢夺注意力,一个是杀时间,一个强共鸣。很多事情由于去年的习惯,媒体舆论的造势,你不得不看一些剧,等到夜深人静,等到朋友圈开始有人写剧评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时间被杀掉了,或者自己想追求更好更有趣的东西,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空白。

我们进入到下一个章节,需求很大,内容不满足,在哪些维度上我们可以比去年做的更好,把时代的拐点再拉起来。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消费内容本身,一个是消费内容的周边,一个是参与内容消费。总的来说,做好这三个是把整个内容的融气和舞台的边界扩大了。

第一个,内容品质的提升。我们一直在讨论90后怎么样,但是我今天在吃饭的时候问了一下,90后已经26、27了,如果不在北上广奋斗打拼已经是孩子他妈了或者孩子他爹了,我们还在讨论这个分代的问题。互联网内容,娱乐消费,已经不只是年轻人,它有更多的成年人,有更多的未成年人进来,它必须在一个平台上分众孕育而生。你认为好的内容,或者北上广年轻人认为好的内容,和二三线城市年轻人认为好的内容是不一样的。用户怎么喜欢看那样的短视频,还有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不太理解北上广的人喜欢看《西部世界》那么难懂伤脑的东西,下班回家轻轻松松的不好吗。地域的不同,环境的不同,年轻不同对内容的针对性不同。不是那种内容,而是大而泛的内容在互联网渐渐的难以接受。我认为唯一的维度,就是对分别受众有针对性,在类型上能够有确定性。消费内容的周边,这是关于内容不只是看的理解。从明星界面到大片超前鉴赏会,到主题欢迎场,到生态权益享受,这些是贯穿从获知内容、享受内容,看完之后想交朋友这么一个转变。我刚才说了杀时间,那是一个人的观看。我刚才对应的强共鸣是与人分享的内容。这个说明的是,我们不止要满足用户看内容的需要,还要考虑看之前、看之后、看之中。什么意思?比如说很多人不理解,尤其像我这个年龄的人不理解,为什么看片的时候有人喜欢边发弹幕边看,其实对我而言,我也觉得那个是非常妨碍观看体验的,怎么就不能好好看片,后来我想明白了,你把它当做一个聊天室,以前我们在QQ聊天里面,现在聊天室可以动的是视频,因为大家喜欢内容,所以跟喜欢内容的人一起分享当时的感受,什么叫前方高能,什么叫做弹幕护体,这些时候是观影时候的感受。

另外一个问题,年轻人聊官方CP,民间CP,观影之后大家对于明星CP的想象因为互联网的功能具备了情感交流、内容交流,所以对内容服务的要求,就不仅看,看完就算了。有很多信息在互联网被放大,有很多社交需求,因影视内容而兴起的消费需求。

参与内容消费,也是现在越来越多人提到的问题,如何让消费者成为内容生产力,当然是平台的愿望。因为这样便宜及因为这样不花钱,因为这样可以摆脱明星的高片酬。但是请注意要考虑到,这其实也是消费的一部分,你要让用户爽。我心想我真给你你愿意吗,工作那么忙碌,家庭需要照顾,这些电影内容不一定能认可,台词不一定记得住。很多大明星给那么多钱都不愿演一个角色,为什么呢?其实用户是愿意参与的,用户是在建自己的精神世界,他跟明星出演一场戏走人是不一样的体验。如果我们的互联网模式、商业模式如果可以帮助用户简单易行的演自己想演的角色。

综上所述,内容类型的扩展,内容消费的多元化,让用户从各个层面来参与内容本身。我都在讲一个事情,内容的边界要放大,这个舞台跟边界要放大。

举几个乐视的案例,也是针对王牌的。内容的分众发行不止是院线。我们今年做了这样一则事情。拍一个好电影,让用户进电影院看,仅仅是内容的开始。比如说《盗墓笔记》上了影视会员的视频平台和乐视商城。用户在家里,在电视机里,在手机上都可以更多的参与这样一些内容。上线不到三天点击就破亿了。我们在向整个业界说一个模式,不仅是大片,有可能是在座的制作方的下一个内容的尝试,也会跟我们一起把这些管道把控好。随便举一个例子,当一个电影只给这个屋子里看的时候,很多题材就拍不了了。我们要针对这个内容的分众,比如说诸位都是公司的高管,娱乐内容业界的精英,这个内容制作成本是非常之高的,而且你们也不一定愿意会对这个内容花钱,因为你们独立思考能力太可怕了,不可能成为某个明星的迷妹。一个内容要赚到钱,渠道是很重要的。你要开始传播,很多人看,不同场景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接入,我们在做这样的事情。有可能你拍了一个电影、电视剧在某一个台、某一个时段适合,看的时候消费能力不一定很强,产生划体系,产生购买能力,产生另外一种时空,这个可能性是我们做这个模式的动力。

内容产品化不止是看,看完之后,我们今年推出了《爵迹》的手机,它已经变成了青年社交的一个符号,一种文化,一种徜徉在现实生活的精神慰藉。很多人都说理解不了二次元,我也在尝试。我们70年代的人觉得现实是可以被改变的,因为我们参与过很多大事小事,我们也看到过很多像乔布斯这种伟大的人真正改变了这个世界。但是90后、00后反问了一个问题,改变现实有那么重要吗?能够让自己感动的虚拟世界是不是更重要一些呢?所以这个就给我们做内容的人一个很大的启发。帮助他们建设虚拟世界,让他们更走进虚拟世界,除了看完了之后还能够有更多的介质和伙伴们交流,来定义自己不是做内容的人应该思考的事情。

最后就是内容的参与,我们在太子妃做到了用户舆论。我们给大家讲一下所谓用户参与系统的搭建。在今天的内容产业和制造业里面,谁离用户越近,谁的内容越不尴尬,越不雷,越舒服。谁离用户越远,越尴尬,让人觉得不知所云。很多时候都是,现在的内容产业一个思考模式,过去火了再来一个。那时候永远都是滞后的。怎么样离用户越近呢?难道就是用户要什么给他什么吗?肯定不是这样的。我们设置了这样一个大概的思路。第一个是社交舆论分析,用户在当下产生什么样的焦虑,为什么《甄嬛传》、《太子妃》演的好,是不是把一个女性角色在职场生活中的奋斗提到了一个位置上,是不是真的给了一个女性视角来看纷繁多姿的实际。这两个剧是不是在同一个层面上思考的点,协同策划。不大量读取大数据给你的指导,不但要让编剧新闻系毕业的人要专业上把持,是不是还要有心理学家,是不是还要有B站、贴吧这样的粉丝群体。如果协同策划,编辑部分两三个人就把剧本定了,用户反复优化,我们不能指望着用户协同,用户有意见我们进行优化,这是大概的思路。

关于未来。关于未来我们不再一个剧的成败,聊这个模式有什么样的可能性。关于未来我们有这样几个自己的想法。第一个是内容是无法挽回的不断细化。内容是要不断的分众的,而且这个内容分了三个维度帮助大家更能体会我想说的话。第一,都是人群。不仅是90后,我认为80后和70后觉得90后奇怪,90后自己看自己的同龄人也觉得奇怪。有很多90后有另外的想法,他们对于70后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各自为中心,各有各的爱好。所以研究90后不能把他们当做一个群体。他们都在上班,但在新常态下,也许有的人就是一个普通员工,领着微薄的工资,但不妨碍他们下班直播。也许有一些人是在北上广大公司,追寻着梦想。还有一些独身主义者,更多的90后马上未来的两年要进入三口之家。90后虽然是主流用户,但他们的群体也不一样。另外,在多时间、多场景下,下午大家都很困,陪伴大家的介质是手机,看一个提神的东西。回家以后还要总结今天会议上思考的东西。这时候在孩子旁边闹,保姆又不在,你需要一个动画片让他马上安静下来,解放你一个小时继续工作。这就是所谓的一个刚性需求。你一个男主人,老婆领着孩子去睡觉了,看完了老婆喜欢看的电视剧,你可能会打开一个二战纪录片回归你的个人生活,这也是不同人群的不同场景刚需。在这些地方,你需要的是强类型化的东西,哪怕一个标签怎么样都行。今天我想说的,跟今天的会议主题刚好相反。今天的会议主题是泛娱乐,明年我们应该好好聊一下精细化娱乐,这么一个类型下对于每个人群。

这个边界会越来越模糊。比如说我们可能会从APP上下单买一个全年通看的线下电影院票,我们也可能从线上到线下,很多现在的网络电影不仅是一个小片方在做,因为有更多的网络电影,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不再谈论什么是线上声音,什么是线下声音,所有的声音都是一个事,就是用户的声音。你用哪个手段更快,更有效率,让用户感受越好,哪个编辑成本越低就用哪个,这些概念也会打破。

谢谢大家!我要讲的就是这些。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